孩子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李谚平


教育孩子和核心问题?

有三个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1、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小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有条理,思路清晰,有效率。毕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限,社会环境一直在变化只有自身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

2、思考问题的能力,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辩证的看待事物,可以多维度思考问题,有长远的眼光。

3、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能力还要有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有才能,不该唯利是图,知道什么是善恶。知敬畏,懂感恩。


分享小助手


孩子教育的核心问题可摡括为两个方面,即认知发展和社会化过程。

所谓认知发展,即孩子作为人对客观世界的知识的学习和认识能力的建构。它表现为知识和健全的智力。O一6岁的孩子即有此潜能和需要。认知发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条件。

所谓社会化过程,即孩子作为人要习得的语言、品德、爱、习俗等社会既有文化,并具有身体力行的能力和习惯。孩子由此具有了人的社会性本质。

认知发展偏重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社会化偏重于社会适应,两者是人的发展所获得和表现的能力的两面。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是孩子成长过程所获得和表现出的最大成就。

第一,如何实现孩子的认知发展?

对于0一6岁孩子而言,基于感觉器官而获得信息和知识,从生命获得时即已开始。出生后,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外在世界的信息、图式建构了大脑的认知图式,知识与技能同时获得并发展。感觉、思维、语言、知识与技能,是认知能力的表现形式。为此,有关自然世界、社会及人的知识都需教育者帮孩子去感知和理解。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平衡能力、运动能力、语言习得、生活技能等都是教育者该关注和为之训练的。西方学者安德森(L•W•Anderson)把认知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他把其中认知过程维度的目标的最高层次称为创造。

第二,如何实现孩子的社会化?

社会化基于认知及其能力的发展,但它多表现为情绪、情感、心理、语言能力、品行和人格。一个孩子的社会化,某种程度上不表现为知识和技能,而表现为基于前者的对自然、社会和自己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善性、同理心、爱、幸福和奉献社会是社会化发展的标志。社会化的获得是人的潜能得到良好发展的结果。人性力量发展完善,是人的社会化发展成就的标志。

孩子教育的核心既然是人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成就的获得,那么品徳、智力、身体的全面发展即成为孩子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在现阶段的儿童教育实践中,"孩子不能输于起跑线"和忽视品德培养的观念和做法,都只重视了认知发展,而忽略了孩子的社会化过程。

健全的人类个体是两者和谐与统一发展的结果。


朝圣远行


孩子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会有共识。尤其是今年的特殊时期,更让我们大家意识到教育的核心——德育的重要性!

此次疫情让我们看清了许多人的真实面目。当他人有难,集体有难,社会有难,乃至国家有难,有人捐钱,有人捐物,有人出力,更有人不惜献出生命,尽自己最大的极限与时间赛跑,抢救他人的生命。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中国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奉献力量,甚至生命!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见了少部分人性丑恶一面。他们自私自利,一心为己,困难面前不是逃脱,就是污蔑,甚至叛国、卖国。

如果说前者是中国的希望,那么后者则是耻辱。

说到这,相信你能明白为什么说孩子教育的核心是德育——人格的培养。

一个于人,于社会,于国家无用的人终将会被抛弃。

而一个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人才是社会,国家的脊梁,希望!

众所周知孩子是祖国希望,未来,因而,孩子的德育不能忽视,否则将来不仅对社会无用,还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对立面,反叛社会,祸害国家。

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这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德育。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爱的教育,爱国,爱家人,爱他人,包括良好性格的培养,自信心,毅力等心理品质的培养,责任心,义务感的培养等等。

因而,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格方面的教育。让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

所以说对孩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做人格的教育。首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当孩子有了一技之长,他们才会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这也是我们对孩子核心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而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抓牢孩子的核心教育。

与此同时,我们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贯穿孩子教育之中。

这样,社会才会进步,民族才会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