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諸葛亮換成韓信帶兵打仗,能完成劉備遺願嗎?

天天開心歷史


歷史沒有假如,如果真要假如,我覺得把諸葛亮換成韓信,去帶兵打仗,更不可能完成劉備光復漢室的遺願,因為沒有後方的支持,前方是不可能打勝仗的。除非是兩人同時輔佐劉禪,韓信在前方統兵作戰,後方諸葛亮管理國家、儲備糧草、練軍備馬等,還有可能光復漢室,完成劉備的遺願。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於他的典故。“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他作為統帥,在楚漢戰爭中,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戰功卓著。

前205年8月,韓信以聲東擊西之計,奇襲魏國重鎮安邑,俘虜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國。隨後出兵平定代地,活捉代相夏說。公元前204年10月,韓信以三萬軍隊對抗趙國二十萬,派輕騎兩千人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潛伏,正面以主力萬人背水列陣,等趙軍傾巢而出時,潛伏的兩千騎兵立刻衝入趙軍營壘,兩面夾攻大破趙軍,活捉趙王歇。之後,按甲休兵,鎮趙安民,擺出攻燕的態勢,燕國不伐而降。公元前203年10月,韓信趁齊國戒備鬆懈之際,襲擊齊駐守歷下的軍隊,攻下臨淄。並與楚齊聯軍20餘萬對峙於濰水兩岸。然後率軍半渡攻擊楚軍,假裝敗走。在楚軍渡江進擊時,命人決開壅塞濰河,水淹楚軍,後率軍反擊,大敗楚軍,平定齊地。公元前202年10月,韓信垓下襬下十面埋伏陣,圍殲楚軍,項羽兵敗自刎而死。

他作為統帥,在楚漢戰爭中,也顯示了他的政治水平低下,情商很低。

韓信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政治水平也很低。因為他的低情商,韓信沒少坑人。酈食其就是其中之一。當時,酈食其奉劉邦的名義作為齊國的使者,已經說服齊王投降劉邦。而韓信卻相信謀士蒯通說他一個大將還不如一個書生強的說法,繼續帶領軍隊進攻齊國。結果,齊王就覺得是酈食其騙了自己,就把酈食其給煮了。鍾離眛是其中之二。生死之交鍾離眛,因劉邦要韓信殺他,最初韓信沒有這麼做,在聽信劉邦說他要謀反後,開始犯糊塗了。鍾離眛看到韓信左右搖擺不定,知道他很難達成大事,自己也難逃一死,只好自殺,韓信最後也沒有得到劉邦的信任。等等。

事實證明韓信,是戰神,也是一個軍事天才,但不是一個政治聖人。在關鍵時刻不斷犯愚蠢的錯誤。常言道:當斷不斷,必有後患。在殘酷的政治鬥爭面前,任何遲疑、軟弱、猶豫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劉備死後,蜀國的形勢並不好,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可以看出,諸葛亮告誡後主劉禪要親近賢臣,疏遠小人。信任侍中、尚書、長史、參軍等這些忠貞誠實、以死報國的忠臣,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可是劉禪最後也沒有做到這些,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劉禪幾次信任小人,耽誤了北伐之事。還有當時蜀國的兵將也不夠多,一些有能力的將領也都老了。

所以我覺得,要是讓韓信替代諸葛亮出師北伐,更加不可能得到後方的支持。在軍事才能上,韓信並不見得比諸葛亮強,但是在治理國家上,那韓信就遠遠比不上諸葛亮了。如果讓韓信完全替代諸葛亮,那蜀國會更早的滅亡,更別說完成劉備的遺願,光復漢室了。

除非是韓信、諸葛亮兩人同時輔佐劉禪,韓信在前方統兵作戰,後方由諸葛亮管理國家、儲備糧草、練軍備馬等,還有可能光復漢室,完成劉備的遺願。


侃史聊世


不同的歷史環境,不同的敵人,不同的實力,不在同一個歷史時期的兩個人物,是很難有可比性的。韓信是秦末漢初的人物,諸葛亮是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期的人物。韓信是劉邦手下的大將,是劉邦建大漢的得力人手,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重臣,是劉備能鼎足天下的關鍵人物。那麼蜀漢北伐,如果換成韓信是統帥會不會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諸葛亮和韓信處的歷史環境不同。亂世統一易,穩中取國難。韓信處在秦末大亂的亂世,人心浮動,不知所依。經過多年的秦國大統一,山東六國人民對各自國家的認同感已不強烈,誰來就從誰,誰勢力大就附誰,正如鳥獸奔走,居無定所。在這種形勢下,斬將搴旗,攻城拔寨,渾水摸魚,也是很容易成功的。而諸葛亮呢?正處在三國鼎立時期,曹魏久已一統北方,設郡縣,施屯田,招流民,開荒地,與民休養生息,民心穩定,安居樂業。孫吳呢?在江東已歷三世,國險民附,政權穩固,群英效命,兵精糧足。而蜀漢才剛剛起步,歷經幾次大戰,兵疲民弱,要想一統天下,談何容易?其次所擁有實力不同。劉邦與項羽爭天下,蕭何在其後徵備糧草軍需,張良在出謀劃策,天下紛亂,民不聊生,只要插上招兵旗,不愁兵員聚集。韓信所攻諸侯,盡是剛復國不久,人心不穩,國力疲弱。就是項羽,因其剛愎自用,恃強凌弱,不厚恤諸侯,因此一旦劉邦向他們許下封賞諾言,眾諸侯無不倒戈影從。因此,劉邦的漢兵兵多糧足,雖不及項羽兵強精壯,但實力卻是各諸侯中最大的。而諸葛亮所處的蜀漢,在三國中是最弱小的。天下十三州,曹魏有其九州,人口四百多萬,有兵四十萬至五十萬;孫吳佔三州,人口二百餘萬,有兵二十多萬;蜀漢卻只佔一州之地,人口不足百萬,士兵僅有十萬左右。再次與之對陣的人才不同。秦統一天下,推行愚民政策,焚書坑儒,百姓多不識書,能通兵法要策者,更是鳳毛麟角,秦末大起義,領頭的多是些愚夫莽漢,知道什麼兵法戰策,就是楚霸王項羽,也是粗魯有餘,智謀不足,只是一勇之夫罷了。身邊有個亞父范增,也不能用,早早被他氣走。因此與韓信對陣之將,多是愚魯無謀之人,自然很難匹敵韓信的進攻了。而諸葛亮所處的三國時代就不同了,歷經兩漢文教,智略奇士積澱很多,文武人才豐富。與諸葛亮對陣的曹魏將領,像曹真、郭淮、張郃、費曜、司馬懿等人,不是久經戰陣就是飽學之士,其智謀才略都是人中之豪傑。北宋蘇轍曾說過:“以智遇智,則智者不足畏也;以勇遇勇,則勇者不足畏也。”就是說智者遇上智者,智謀就沒了優勢;勇武的人對上勇武的人,勇武也就不足憑恃了。與諸葛亮對陣的,都是當世人傑,自然與韓信對陣的人不可同日而語了。其四二人所擔使命職責不同。韓信打仗從不考慮兵員糧草及治國理政上的事,後勤有蕭何,籌謀有張良,韓信專職打仗。而諸葛亮就不同了,他不但要籌謀軍事攻伐,還要考慮軍需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的事。


sunjin6278


人常說時勢造英雄,諸葛亮不能夠幫助劉備北定中原,攘除奸兇,不能夠完成劉備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遺願,此乃當時時勢。換成善帶兵的韓信,也不會有所改變。




首先,劉禪不是劉邦。劉備死後,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但是劉備活著的時候並不曾真正的信任諸葛亮,夷陵之戰,劉備不帶諸葛亮就是明證。夷陵之戰後,諸葛亮也曾說過,如果法正在,定然可以勸住劉備,說明在諸葛亮也是深知劉備對他是有的戒心的。後來,劉禪對諸葛亮也是不太信任。《前出師表》中,諸葛亮曾經有一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從這一句可以看出,劉禪其實對諸葛亮也是不太信任,甚至有著逆反,只是二人力量懸殊,劉禪沒有能力能擺脫諸葛亮的控制罷了。

但是劉邦就不一樣了,劉邦雖然沒有多大的才能,但是他有一個優點,就是聽說聽勸識時務。對韓信也是放權放手和放心。也就是說劉邦是做了一個甩手的掌櫃,一切都聽韓信的任意作為。所以當韓信遇到了劉邦,它可以打敗項羽。但如果他遇到的是一個處處想掌控他的想逆反的上級,韓信也是無用武之地,當初他離開項羽就是因為如此。



其次,曹魏不是項羽。諸葛亮的對手是曹丕,曹丕是一個心計頗深的主子,並且能夠聽從部下的建議,當初他勝過曹植,就是因為他有城府,又能從善如流。但是項羽不是。項羽是一個沽名釣譽,有婦人之仁,心無城府之人。也正因為如此,劉邦集團才屢屢尋得機會逃脫。

因為韓信遇到了不懂謀略,只有武勇的憨直項羽,他取得了勝利。但如果他遇到了心計能夠與他抗衡的強大的曹丕集團,韓信的"多多益善"法則也是無用武之地的。

最後,東吳虎視眈眈。三國時代,三國鼎立,諸葛亮能從夾縫中,保護著劉備佔有一席之地,已經勉力為之。諸葛亮面對的對手是兩個人才,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在歷史上都是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並不是項羽那般僅餘武勇的帥將,他能幫著劉備從東奔西逃慢慢的鼎立一方,韓信未必能夠做到,韓信面對的也只不過是項羽一個對手,還是一個剛愎自用,唯我獨尊,只講信義,不講大局的對手,別說韓信,三國中的許多謀士都可以將之打倒在地的。



如果諸葛亮代替韓信可以打敗項羽。反之,韓信則不可替代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