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西北勒鄉:石頭縫裡刨窮根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蒙自市西北勒乡属于喀斯特地貌,山高石多,石厚土薄,辖区方圆200公里没有一处溪流水源。旱,曾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特产”。2014年,全乡贫困发生率高达94%,摆在西北勒人面前有六难:行路难、吃水难、照明难、通信难、致富难、娶媳妇难。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西北勒乡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喀斯特地貌(图片来自云南扶贫热线)


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红河州、蒙自市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两年多来,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携手共进。


治山、治水,更治穷。西北勒乡各族干部群众穷则思变、自我加压,在乱石丛中,劈石开路、引水修窖、培植产业,经费不够人力补、物资不够思路补、技能不够汗水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石头缝里刨穷根”,走上致富路。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西北勒乡新貌(图片来自云南扶贫热线)


日前,我们再次踏上西北勒乡,在忙碌的秋收图景中,勃发的生机扑面而来。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西北勒人不安于贫困


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老天不公,没有给西北勒乡安排优越的自然资源。通路、通电、通水,西北勒人生生世世的想,年年岁岁的盼。


关于自然资源,我们听到这样一段回忆——


“春耕犁地,一边犁一边哭。” 40岁的杨贵兴小时候,与耕牛有着一段痛苦的记忆,乱石镶嵌在土地上,尽管他小心翼翼地使唤耕牛牵犁前进,也不免会抵上坚硬的石头。“犁弄坏了,我就要挨父亲一顿打,牛也会被抽上几鞭子。”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现在西北勒发展了万寿菊产业 (邹锋 摄)


关于路,我们遇见这样一位女人——


20世纪80年代,楚雄姑娘李秀爱上了兵哥哥陈忠华,眼看年关将至,经不住思念,姑娘发了封电报就出了门。坐上火车、换乘汽车,到开远不见人,到了蒙自还不见,姑娘沿着一人宽的泥巴路翻山过坎,直到站在陈忠华面前,她的眼泪终于没忍住,“怎么会有那么高的山,怎么会有那么难的路。”后来才晓得,那封电报过了一个月才送到乡里。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现在的西北勒乡村公路 (胡彦辉 摄)


关于电,我们听到这样一段铃声——


63岁的吴墩朋腰里挂着两只小铜铃,叮叮、叮叮,阳光下,静卧在手心的铜铃像两只活脱脱的小青蛙。“8岁的时候就开始负责挑满全家8口人的用水,用明矾镇着才去上学,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它们就是我的伙伴。”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如今西北勒乡建设了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


关于水,我们听到这样一个片段——


在西北勒乡,每个村子中心都有个塘子用来蓄雨,以前浓稠的、泛着腥味的积水,就是人和牲口的饮用水。几年前遭遇大旱,菲白水库守水员吴勇记忆清晰:全乡1万多人的命脉全系在8台抽水机上,牛车、马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运水的车队排出两公里开外。“日夜不停地抽,眼睛都抽红了,那是拿命抽。”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蒙自水利工程建设,让西北勒人民喝上幸福水(图片来自今日蒙自)


“让各族群众吃饱饭、穿暖衣”,横亘在西北勒乡面前的是一道前无古人、近无借鉴的难题。


难道如外人所说,西北勒人只能安于穷命、坐以待毙。


“一任接着一任干,脱贫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逼到绝境,才会知道西北勒人的刚强坚毅、百折不挠。


粗糙皲裂,像板结的土地,这是老党员吴墩朋的手。为了让下左美村通上电,吴墩朋领着村里的全部男人上了山,500多公斤的水泥杆全靠人力往山上运,攀爬村口的水井坡,前面的人把电杆举过头顶,后面的人跪在地上,棉衣当垫肩,肩膀还是肿得像小山包一样。


当时的乡武装部部长祝玉昌听说石头寨有人养了200多公斤的大肥猪,要到山下的芷村集市去卖,20个男人合力轮流挑着走了大半天。他再也坐不住了,一拍大腿,“要想富的,跟我上山修路。”一群人用3根竹竿代替测绘仪,一米一米从乱石丛里炸出石头路。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西北勒乡村公路修建中 (邹锋 摄)


洛戈底村村民吴荣忠分得100多袋包谷,请人背回家,没等转身,“轰”一声地板塌陷,他和包谷落到一楼。坐在包谷堆里,吴荣忠仰天长叹,难道西北勒乡的土地只能长出穷困?


这样的场景,让我们难以忘怀。


来到吴荣忠的苹果基地,枝头的小苹果泛着粉红。“每隔20厘米留个果,还要留够下雹子打下的果量;开花压农家肥,坐果要复合肥,成熟才追施氮磷钾;间隔三四米,每亩是30棵到33棵。”我们怎么记录,也追不上他飞快的语速和奔跑的思维,只得让他,慢点、慢点,再慢点。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西北勒乡群众在采摘苹果(胡彦辉 摄)


吴荣忠亲手掂摸过山上的土壤:红土软,适合种苹果树;黄土黏,适合种烤烟;黑土松,适合种万寿菊。土地,让他掂着有分量,摸着有温度。


2004年,吴荣忠拿出最平整、石头少的地块,种下第一垡烤烟。从此这个瘦瘦小小的男人,栽烤烟、种苹果树、育羊肚菌、干兽医。西北勒人说,他把鸟不拉屎的地方,变成了“生金长银”的聚宝盆。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西北勒种植的羊肚菌(图片来自今日蒙自)


一个人富了,还要带动一群人。2015年,吴荣忠成立西北西原养殖专业合作社,买来黄牛崽交给周边群众饲养,100多户贫困户跟着他增收千元以上。


吴荣忠的脚步从没有停下,最初,他只是想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而现在,他又谋划着扩大苹果树种植规模,和村民抱团闯市场。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蒙自西北勒山地苹果


“以前日子是真苦。我们这里有句祖辈流传下来的话,‘石头缝里长不出甜果子’,但我就不信这个命。” 西北勒乡的致富带头人、蒙自市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继和告诉记者,1995年,从蒙自职校林果班毕业后,王继和就开始在西北勒乡试种起了苹果树。当时他从山东引进了10多个品种进行试种,最终选定适合西北勒乡种植的早熟品种“皇家嘎啦”、中熟品种“富士王”、晚熟品种“烟富三号”3个品种。目前,全乡已种植苹果树5万余亩,山里红合作社已有300多亩苹果树林,一万多株苹果树,年收入达300多万元,现已带动全乡1300多户农户种植苹果树。目前,通过政府规范引导,借助红河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体验中心和电商销售平台,西北勒乡在打造“山里红”“金苹果”品牌的同时,还在申报蒙自西北勒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今年,蒙自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打造西北勒乡“苹果小镇”的计划和建设一个占地50亩的苹果电商冷链物流中心。“我们对西北勒乡苹果产业更有信心了。”王继和说。


走出贫困,除了苦干实干,别无他途,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吴墩朋、祝玉昌、吴荣忠、王继和……一个个西北勒人和他们一样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却一往无前的脱贫路。


解水困,投入1.1亿元建成三级提水工程,密布泵站、水池、管道,22个自然村7600余人喝上自来水,“百年水困”得到根本解决。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蒙自水利工程建设,让西北勒人民喝上幸福水(图片来自今日蒙自)


修公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建成30余条公路,硬化路面100多公里,建设“两循环六出乡”的乡村路网,实现通村道路、村内道路硬化和主要产业区路网全覆盖。


兴产业,推广苹果树、烤烟、万寿菊三大产业连片种植示范,产值过亿元;油菜、山地鸡、生态猪、黑山羊等特色种植养殖助农增收,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247元增加到2017年年底的4500元,于2017年实现整乡脱贫。2019年,三大产业实现总产值12984万元,对稳定脱贫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建新房,加固修缮和拆除重建并举,全乡危房从2014年的1243户减少到不足10户,过去冬不遮风、夏不挡雨,比比皆是的茅草房、杈杈房成为历史。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进行危房改造(图片来自云南扶贫热线)


强党建,围绕“党员六带头、山里一片红”主题,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组建党员先锋队、巾帼卫生战斗队和“人畜混居”清零战斗队等,先后培养103名"明白人”“带头人”,示范带领全乡党员群众互帮互助、投工投劳。同时,投入45万元红色股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找准贫根,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脱贫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近几届乡党委书记、乡长都有这样的感触。


日子由苦变甜,梦想终于成真


我们采访过的每一个西北勒人都有藏在心中的梦想——


这里是西北勒乡最漂亮的学校——他期口齐星希望小学。绿茵茵的山坡上,矗立着崭新的三层教学楼,操场上,篮球架、乒乓球桌一应俱全,紧挨在一起的是教师公寓。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齐星集团援建西北勒乡他期口希望小学


学校落成那天,李忠伟被请到主席台上。当过9年代课教师的他最自豪的是为建学校砍倒600棵苹果树,捐出了20亩开阔平坦的土地。“虽然我没能继续当老师,但为孩子们建一所漂亮安全学校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站在主席台上的李忠伟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西北勒乡最漂亮的学校——他期口齐星希望小学


这天,吴号东请来街坊四邻帮忙杀猪宰牛,给女儿张罗婚礼,1989年他娶媳妇的时候只有一碗酸菜红豆汤,还没喝下去,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下来了,“今天的好日子,在梦里都梦不到。”


李秀和陈忠华从推磨磨豆腐起步,一点点积累,办起了农家乐,去年的收入超过20万元,今年又扩大了规模。他们为农家乐取了个温暖的名字——乡情。


现在吴勇的新身份是“护林员”,原来翻山越岭的送水车没了用处,闲置在院子一角。他说,“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家,我要为西北勒乡看好生命之源。”


……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居住环境变好的西北勒乡 (倪琴 摄)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梦想何时而生,但我们看到了,“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群策群力、互帮互助”已成为西北勒人走出贫困的精神特质。在脱贫攻坚战中,西北勒人的命运逆转,日子由苦变甜,梦想终于成真。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开幕那天,坐在电视机前听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乡村振兴战略”,西北勒乡党政干部心头一热,“这给了西北勒乡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西北勒乡的未来,仍然路也迢迢。但我们看到这里已经展开了新的蓝图——生态旅游之乡。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西北勒乡的苹果丰收(钱文二 摄)


登上狼蟒山顶观景平台,山风拂面,仿佛听得见大地的呼吸。夕阳西下,蒙自坝子就在脚下。随行的一乡镇干部说:“这里将是西北勒乡打造生态旅游的引爆点,城里人在山里品尝农家味道之余,还可以摘生态苹果,观千亩连片万寿菊,体验乡村休闲观光游。”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打造观景台,发展旅游业


“有行动总会有改变”,这是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对西北勒乡语重心长的嘱咐。几年来,西北勒乡坚持“石头缝里刨穷根”的精神,不等不靠、敢为人先、群策群力,真正做到了“一勤天下无难事,铁定决心攻难关”,也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为其他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示范。


“从石头缝里开出花、结出果,西北勒乡正是凭着‘石头缝里刨穷根’的精神积极发展产业,才使得西北勒乡彻底甩掉了‘贫穷、落后’的标签,让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生活。”2020年7月8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上,王继和讲述了“石头缝里刨穷根”的故事和这些年家乡的变化,立即引起了现场媒体的聚焦和关注。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西北勒乡彝族群众在采摘苹果(胡彦辉 摄)


在人们的印象中,蒙自西北勒是不毛、苦寒的蛮荒野地,是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但现在,西北勒乡变了,地还是那片石头地,但收入却大不相同,地里种的不仅仅是玉米,还有甜脆可口的苹果、绿油油的烤烟、金灿灿的万寿菊……万寿菊的香,“山里红”的甜,正让如今的西北勒乡变身为一座好看好吃好玩的休闲后花园。


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

蒙自西北勒乡群众在采摘万寿菊(胡彦辉 摄)


走出贫困的梦,已然成为现实;与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也必将实现。


记者:张永贵

未署名图片来自红河日报资料库

责编:普薇 金贤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