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舍己救人的电影可以推荐吗?

失眠ing


推荐《救火英雄》

每个消防员都是令人尊敬的,他们是和平年代里最伟大的英雄。

小的时候总是感觉消防员叔叔开着救火车“消防车”真是帅呆了,下车后的一系列动作真是眼花缭乱,但是没有任何的停顿感,小的时候只是觉得帅,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那是在多少次演练、多少次火灾中磨练出来的,平凡中的伟大也不过如此。火在水柱中慢慢熄灭,心里总是特别的感谢消防员叔叔们的付出。现在已经不是曾经年少无知的孩子,在年纪的成长中,眼中认识的世界也变成了多姿多彩,冷酷无情,五味杂陈等等。

《救火英雄》这部消防员主题的电影是我在电影院里看的第一部正式介绍消防员的影片,曾经只是在心里想象的他们是怎样的生活和出任务,其实差的太远了,《救火英雄》让我彻底了解他们的生活。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消防这个职业是很神圣的,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位在火场浓烟中舍身救人的消防员都是令人尊敬的,其中的一位消防员教会我许多道理,让我感受颇深。

在火场里。烟是消防员的最大敌人,只有克服恐惧,认清自己,心结才得以解开、在剧中海洋说的一段话让我感受颇深,说:”我们火场的人,内心永远被一股浓烟包裹着。唯一的方法就是与这一股浓烟共存,就算面对黑暗,也要坚强,坚信曙光就在前方,我们是正义的化身,最后的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没有进入火场中你永远不会体会到,面对里面的浓烟你是一个怎样的感受,渺小、慌乱、懦弱、自私所有的反面在那样的环境中会展现的淋漓尽致,在生的面前,道德真的一文不值,只要能活着,良心算什么?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存在着一群逆行的人,他们有时会舍掉自己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一个风烛残年的人!他们大都是一群阳光的大男孩,可是他们没有任何的犹豫,受伤只是最低的代价,以命换命他们都会奋不顾身。我们总是以为英雄只有在战争年代出现的词语,离我们真是太远了。消防员活生生的例子在我们面前,他们换上便装在人群中也是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可能有时我们还会觉得他们太年轻,做事会有些不成熟,这只是我们个人的心里想法。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当他们穿上那身消防服时,他们就化身成和平年代的守护者,火神的克星,他们的出现让人敬畏,让敌人胆寒。我不会什么华丽的词语,我只是用心来描述他们的形象,阳光大男孩变成我们的守护神,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更安心的生活,他们是和平年代最伟大的存在。

在影片中的最后救火英雄们不仅扑灭了现实世界的火,也战胜了自己内心的阴霾,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漫天的面粉中,决心赴死救人的三个人,他们在火场中出生入死,他们不仅在于赴死救人,也克服了自己的内心恐惧,战胜了自己,既成功的解救了人。同时也解救了自己。在最后也让我领悟了,要加强防范火灾安全知识的学习,虽然我不能像救火英雄一样救人,但小心火烛、用电安全、燃气注意等小的生活常识牢记,不让自己处在危险中,同时也不让消防员们忙碌,这是作为平民的我能做的最好的回报。

伟大的消防员战士,请让我为你们点赞!

总之牢记:“心中记安全,脑中装安全,口中讲安全,行动保安全,”即可。






玉猫影视


自电影诞生伊始便有迹可循的灾难类型片有着相对清晰可循的美学风格、创作手法与主题模式,百余年来可谓生命长青且历久弥新,从电影诞生之初的《扑灭火灾》(1897)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刚》《飓风》,到20世纪70年代的《大白鲨》《星球大战》等佳作,到新世纪前后的《龙卷风》《泰坦尼克号》《后天》《日本沉没》《汉江怪物》《2012》等灾难大片。其中,病毒传染类灾难电影也是灾难片的重要一支,出现了《黑死病》《盲流感》《传染病》《流感》《釜山行》等佳作。

在灾难影片中往往能够提现舍己救人的场面,同时反映出最初的人性!

作为一种类型电影,灾难电影,描写人类遭受巨大暴力和伤亡为重要类型元素,更通过表现人与环境的剧烈冲突、生死抉择而表现人性冲突,进而凸显人性关怀主题,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灾难电影通常设置想象/现实、救己/救他、情义/理法等“二元对立”式的冲突,其深层魅力正在于通过主人公对这些“二元对立”的生死抉择的戏剧化表现,以及焕发出来的人性光辉的表现,而生发灾难反思、人性批判与人性超越的力量。

关于“人性之美”或“人性之善”,孟子曾说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由此,主人公处于灾难危机时是否依然具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是否勇于救助他人,是否能够坚持作为人的道德伦理底线,可以作为我们评判“人性光芒”的标准。

报告文学作家钱刚曾在其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中说到“人类在未曾经历灭顶灾难之前,很难想到生存与生命的涵义,也很少意识到生存本身需要怎样的坚韧与顽强”。毫无疑问,灾难时是最能见出人之本性的。灾难也可以使人迸发出与命运抗争的悲剧性的崇高之美与人性光辉。就像古希腊著名雕塑《拉奥孔》所展示的那样,在经过与命运殊死的抗争之后,拉奥孔奄奄一息,即将死去,但面部表情从容、平和,有一种静穆的美,表达了情感净化和升华的悲剧美学力量。

灾难电影常于现实与想象的冲突,灾难景观与灾难中人的戏剧化抗争中,反思现实,思考人性,讴歌人性。无疑,灾难电影长于表现奇观性灾难场景,其场景营造颇具想象力,堪为“想象力消费”的重要组成,但同时,灾难片的想象力是接地气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即或是科幻类的灾难片,它是在想象中呈现已经发生的灾难或预警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现实。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灾难中的人来完成的,因为,文学是人学,艺术、电影也同样是人学。

因此,灾难电影中的“现实”是视觉奇观感性呈现与理性反思的汇集交融。一方面,猝不及防、震撼刺激、充满想象力的“灾难景观”,促使着主人公与受众珍惜美好或平淡的家庭生活、日常现实。另一方面,它歌颂主人公(有时甚至是自私自利的人物)面对灾难压顶的极端情境下人的行为选择和人性的回归。《卡桑德拉大桥》中,为销毁感染者封锁车厢的一幕极具视觉冲击力与讽刺意味;《流感》中焚烧感染者的场景震撼人心、反讽意味十足;《釜山行》中断后路的自私乘客;《烈火英雄》中城市火灾景观下瞒报方的工程负责人;《传染病》中末日景观下造谣生事、危害人民的博客写手......诸多或现实、或想象的灾难景观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满目疮痍、触目惊心的场景与自私自利的个体,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更感受到了珍惜生活的重要性。于此,灾难电影在想象景观与残酷事件中理性反思现实,询唤人性的回归,促使主人公/受众回归现实、把握当下、拥抱生活。








心映象


《永远的十九岁》比较老的小成本电影,却很感人,小小士兵牺牲自己救了一车的人。现实中经常会发生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抖音里刷到很多 ,最近的白衣天使们不是也在舍己救人吗。

这类的电影每年都会出,因为这样的话题总是能轻易的打动人心,小人物的舍己,英雄的舍己,士兵的舍己。推荐一部人们熟知的舍己救人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这个算不算有争议,牺牲8个人去救一个,让人难以理解,也许听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但他们确实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救别人。推荐另一部《怒火救援》,丹泽尔华盛顿的精彩演绎拯救小女孩,最后的死,不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