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的欧美的非洲的孩子都接受中国式教育以后,成绩会有差异吗?

梦蝶化蝶


前几年英国的一所小学和北京的一所小学进行了合作,他们在英国的学校专门挑了一个班级,按照中国的小学教育模式来进行教育。


BBC当时还专门做了一个纪录片来记录这一次实验教学。这个纪录片大家在网上是可以搜索到的。

为了实验的合理性,当时也设置了对比组,除了专门挑出来的那个班级以外,和这些同学学习程度相当的同学,仍然按照原来英国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

那么我们北京的教师给这些孩子带去了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包括上课提问发言必须要举手,上课的坐姿,上课的纪律全部按照中国大陆的要求来。

每天教室里面的劳动,每天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也全部按照中国大陆的要求来。

这些老师也是精挑细选的,他们有非常强的外语能力,能够进行外语教学,并且他们把中国的教材翻译成的英文也带到英国,按照我们的教学教材来教授数学体育等等科目。

开始英国的小朋友非常的不适应,有一定的情绪,而且有家长表示了,对于这种教育模式的不太理解。但是在学校的安抚下,家长继续让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模式。

结果一个学期结束以后,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考试,由中国教育模式教出来的,英国小孩从各科的学习成绩到体育的表现,以及学习纪律,甚至是交际能力上面都远超了其他同龄同等级,但是用英国教学模式的孩子。

这个纪录片当时在欧洲是非常轰动的。

其实中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都是领先全世界的,这一点连美国人都认同。

中国在教育上和其他国家对比处于劣势的主要是大学教育。

原因很简单,我们国家的大学教育是宽进宽出。现在连严进宽出都不算。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是宽进严出。少数国家像日本和德国大学的教育模式是严进严出。

别的国家的大学每天你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任务,包括学习上的任务,阅读的任务以及社交的任务,但是在中国的大学里面主要是体验生活,谈恋爱,然后用少量的时间学习,只要在期末考之前确保各科能够及格,那么毕业的时候就能够拿到学位证书。

幸好现在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还没有在基础教育阶段采用中国的教育模式,如果他们采用中国的教育模式,那么他们的孩子肯定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到了大学以后再采用他们严宽进严出,或者严禁严出的模式,那么他们的国家会变得特别有竞争力。

但是,我们的大学是很难在毕业模式上采用欧美的方式的。中国的孩子由于竞争激烈,早在读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就对学习很厌恶了,是社会竞争逼迫的,他们要学习。如果到了大学里面,他们还不得不认真学习,往往逆反心理就很大。

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医学专业就是要认真学习的,但是你去看读医学专业的学生里面辍学的,或者是毕业以后没有办法从事医疗行业的人特别的多,比例特别的大。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心里面的感觉就是我认真读了12年,到了大学我起码要放松4年。

由于这样的模式,在大学里面能够学到的知识其实是很少的。如果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以后做本行业,那么企业不得不花很大的经历,对于这个大学毕业生进行再培养。

为什么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喜欢招应届毕业生呢?因为他们还像一个毛坯子,没有被雕琢过,只是具备了基础的知识,可以按照自己企业的模式来进行培养,把他们塑造成自己公司所需要的那颗螺丝钉。

别人家造出来的螺丝钉虽然有可能也很强,但是未必能够匹配上自己的企业。把别人家的螺丝钉改造成自己家的螺丝钉,花费的成本就比把那些毛坯子制造成螺丝钉,花费的成本要高得多。

鉴于我们国内现在目前的情况,个人的建议是不要把自己中国中小学的教育模式出口出去。宁可让欧美研究所里面的研究员大部分是中国人,也不要把自己的基础教育模式传播到欧美。否则我们的优秀的方式方法被别人学去以后,别人优秀了就相当于我们处于劣势。


外语那点事


你的意思好像中国的教育成绩很好似的,中国的教育是强迫式填鸭教育,扼杀了相当多的天才,教育的成果不是分数高就叫成绩好。不要忘了钱学森之问。我们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的,为什么国民时期一穷二白能培育出那么多世界级的大师?而如今能达到那个水准的寥寥无几?还可以说中国的成绩很好吗?往往天才在某一方面都存在缺陷,比如钱中书穿鞋子容易分不清左右脚考大学数学只考15分,以现在的教育的成绩和标准来说早已经提前认定为白痴了,可是钱钟书以他渊博的学识向世界阐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成就了文化昆仑的美誉



保家卫国小奋青


都是中国教育,中国还有不同的考卷呢,富有和贫穷的地区也不同,北方考不过南方,而且中国基础教育好,但是基础科研人才很少,中国人教育考学难度高,影响世界的创新人才国内并不多,中国教育让人终生读书学习的习惯并不多,基础教育好,但是人生基础的读书习惯并不是很好,自由开放自信的人并不是很好,自信大方的人生态度并不多,有一个很好的知识体系的架构教育系统,不过对于人生苦难的精神财富,这一部分的终生素养文化的教养方式过于欠缺,整教育体系处于一个焦虑状态,极端压力的教育环境,可是成长本来是顺其自然的,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的,家庭的氛围爱与美好生活的感受教育太少,而这部分是人生常常伴随一生幸福的事情,我们太忽略了,一个从小生活富足各方面优秀的孩子,出国后就会价值观念彻底颠覆,基础人生观念的不够扎实,基本是非的坚定信念的教育很徘徊模糊不清,很多优秀智商极高的人,行为规范基本礼仪礼貌规范出很大问题,中式教育对知识培养是优秀的,就是教书的成功,西式教育是育人为主,父母对于孩子兴趣的人生美好的健康更看重,这样的小孩至少内心是容易健康的,未来人生焦虑不安的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