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單車改色+提價,摩拜情懷改變不了王興的意志


美團單車改色+提價,摩拜情懷改變不了王興的意志

最近,久不起波瀾的共享單車行業又熱鬧了起來。起因可能源於上週美(摩)團(拜)單車在北京地區的再次提價,但情緒上的撩撥則爆發於摩拜改色一事。據一篇文章稱,很多摩拜老員工對於美團將摩拜的橙紅色改成黃色頗有微詞。不得不說,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卻攪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漣漪。

在團長看來,美團對於摩拜的“改造”從收購那一刻就註定了。一個再明顯不過的動機就是上市後的美團,在資本寒冬下,必須抓緊盈利。二季度,美團實現了整體盈利,但如果分析其今年的兩份財報,不難發現,這樣的盈利既有王興聲稱的“季節性因素”,同時也有美團有意識的縮減開支有莫大關係。因此,一旦這一動機確認,老摩拜無論有多麼動人的情懷,都抵不過美團的商業邏輯和王興的意志。

10月9日,美團市值突破5000億,替代百度成為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按照市值計算),BAT變成了ATM。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美團今年以來一系列動作的正確性,戰略和戰術的調整得到了市場認可。

但就共享單車業務而言,美團單車儘管先後改色、提價,也並非高枕無憂,阿里系的哈囉單車已經號稱市場第一,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也還在馬跑圈地,改名後的美團單車一方面要揹負整體減負的重任,同時還要與其它兩家繼續競爭,因此,共享單車的終局還原未到來。

美團的壓力

像很多被收購或者倒閉的企業員工一樣,摩拜老員工的抱怨概括起來無非三點:

1、改色在情感上受不了;2、被美團裁員;3、預算卡緊。如果是前兩年,這樣的抱怨或許還能博得同情,但是放在2019年,人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因為這是每個被收購互聯網企業的宿命。

但對於美團和王興來說,他們也不得不這樣做。去年收購摩拜時,美團依然陷於虧損的泥淖中,並且外界對其“無邊界”的擴張大加質疑。2018年財報顯示,摩拜在去年收購後為美團帶來了45億的虧損,無疑雪上加霜。某種程度上,摩拜單車已經成為美團的財務負擔,只是在上市前,需要摩拜單車在戰略上的配合。

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持續的,就在2018年的財報中,美團已經明確表示,將對創新業務審慎投入,這裡面就包含著共享單車業務。美團在此方面並沒有掩蓋。

美團第一個明顯的動作即在今年4月份,對北京地區的摩拜單車進行了提價,之前騎行每半小時0.5元,調整後,北京用戶騎行15分鐘收費1元,超出部分,每15分鐘收費0.5元。

在提價的同時,從市場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前半年摩拜單車的投入已經大大減少,直到6月份,美團宣佈品牌升級,旗下產品全部改為黃色之後,市場才看了一批新的摩拜單車,但此時其顏色已有橙紅色改為黃色,摩拜也被美團字樣替代。

團長認為,這也意味著,美團對摩拜的整合已經完成,是時候在對外品牌商進行統一。

改色更名4個月後,美團單車再提價,30分鐘內1.5元,超出的,每30分鐘1.5元。對於30分鐘以內的用戶而言,看似沒有變化,但是共享單車的用戶車程大部分還是在15分鐘以內,10月份以前1元即可,現在則要1.5元;一個小時以內的車程,以前2.5元,現在要3元。這樣的兩頭提價,對於上億用戶的美團而言,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如果結合前半年的兩季財報來看,或許也可說明美團在主業務方面縮減成本的空間已經不大,必須在增收方面下功夫,所謂節流之後的開源。財報可以看出,今年一二季度的營銷和銷售支出佔比均出現下降,但對於美團整體而言,一味的削減主業開支,無疑將影響核心業務的收入增長。因此,在對核心業務進行“改造”之後,創新業務的“優化”成為重中之重。

共享單車棋至中盤

但一味的提價,恐怕也非萬全之策,畢竟在國內的共享單車市場,美團單車還無法一家獨大,甚至市場份額不斷被哈囉單車和青桔單車侵蝕。

哈囉單車背靠阿里和螞蟻,憑藉支付寶的入口,實現了農村包圍城市,在當年摩拜OFO在一線城市激戰時,已經在三四線市場建立了根據地;而滴滴在與“小藍車”糾纏一段時間後,也將賭注全部押在了青桔單車上。

據易觀的數據顯示,2019年7月,共享單車小程序活躍用戶規模,哈囉出行4162萬人最高,青桔單車4003萬人,而摩拜單車僅有2878萬人;獨立App的活躍用戶方面,哈囉出行1971萬人、摩拜單車1090萬人、ofo732萬人。

從這組數據來看,美團收購而來的行業頭部被反超了,也就意味著美團單車並不像餐飲外賣一樣,具有強大的市場議價權。因此,美團單車的定價策略也只能和行業同步。此前,哈囉單車也進行了提價。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團單車業務雖然是王興“開源”的一個節點,但空間有限。

除了提價受限外,成本也不得不考慮。當初摩拜的受到市場歡迎的一大因素即質量高,也就意味著成本高,即是從最早的6000元/輛降至2000元/輛,依然是一筆巨大的成本。儘管美團接手後,投放節奏放緩,但未來的新車,是否會在成本上打主意?其質量是否還可以繼續保持?

對於美團在出行領域的佈局而言,網約車已經找到了新出路——聚合模式,憑藉其龐大的流量資源,與行業的出現服務商合作,而不至於再走滴滴的老路,這一模式的落地,也解決了網約車這個曾被視為美團一大負擔的業務。

但共享單車的未來依然不清晰,雖然摩拜“拜拜”了,但美團單車能不能“美”,我們還不知道。

首席觀察團

專注科技互聯網&房地產領域獨家深度報道。

百家號認證優質原創作者、今日頭條認證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已在百家號、今日頭條、搜狐、騰訊、天天快報、新浪新聞、雪球等媒體平臺開設專欄。無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