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每次看見寶寶做的非常可愛漂亮的圖畫,有時會創意地做摺疊與抽拉式,又或者是轉盤式,配上她獨特的可愛簡筆畫,總覺得格外可愛。

無意間看到這本《親子摺疊筆記》,忽然發現原來寶寶在不知不覺中竟然用的這本書所說的風靡歐美親子早教啟蒙書中提及的方法。而這些方法,是如何製作,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看完這本書,忽然理解,為什麼我會覺得寶寶做得讓我驚訝了,卻原來無意間她所做的手工符合了這樣幾點: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1、書中所說的摺疊筆記,那什麼是摺疊筆記呢?

其實就是一種通過對彩紙的剪貼和摺疊來學習知識的學習筆記形式。

也可以說成是一種立體可視化的思維導圖形式,它是寓教於樂的一種工具與途徑。相比於平面的思維導圖,它在立體性,參與性上可以更好的和孩子互動。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2、摺疊筆記的好處與作用有哪些呢?

在看完書中的為什麼,從原理上可以知道,它除了在直觀、生動、趣味性上給孩子一種文字+圖形+色彩+互動,也是一種可以潛移默化的訓練思維能力的方式與工具,那如何訓練思維能力,在後面有關具體的幾個主題的摺疊筆記中可以隱約露出端倪。

另外在動手能力與想象力、創造力層面都可以應用到,同時由於可視化的趣味生動,對於所做筆記的內容知識點更易深入理解,且因為在製作的過程,也是在蒐集主題,架構層次,這對於整體思維非常有幫助。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3、如何製作摺疊筆記?

在這一點上,在看的過程中仔細的對於具體流程好好的捋了一捋:

確定主題:

這一點上,不僅僅是小孩子在製作筆記,手工等需要來理解,在我們成人有時未必真正去理解何為確定主題,字面意義上是很簡單,但是如何從繁多的思緒中,找出那個讓你能夠非常感興趣的題材與具體的點,某種層面上它是一個小型的進行選擇與篩選的過程。

我們如何從與孩子的互動中,聯繫我們自己在工作與學習的內容,其實某種程度上,這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促發我們思考有關學習的遷移力。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蒐集資料:

這一點,蒐集資料,是信息的檢索與選擇篩選,同樣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就如同我們成年人在寫論文或者具體的文章時,也需要用到蒐集資料,對於孩子們在做摺疊筆記,所應用的能力是一致的,那如何進行蒐集呢?以如何在確定主題上進行蒐集資料,如何進行排序,如何進行結構梳理,這些都是在實際過程中可以應用到的,具體的層面,可以在製作中慢慢感受哈。

設計佈局:這一點其實涉及到審美層面,同樣的一個筆記,審美的不同,影響涉及佈局的具體樣式,而如何從完成涉及佈局,到逐漸優化其中的審美,可能就是我們在於孩子的互動中,不斷的完成、發現到逐漸優化,提取到美的層面。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動手操作:這一點更是在實踐手工層面,考驗孩子的動手能力

互動演示:具體的呈現,真實一種成果展示,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喜歡的,就如每次smile完成一次自己的作品,給媽媽,爸爸,爺爺奶奶,一遍一遍演示,是一件非常具有成就感的事。

4、具體可以以怎樣的一些形式來進行摺疊筆記繪製呢?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在這一點上,瞭解大概形式,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製作方法,這也就是在和孩子一起互動時,不至於想到該怎麼做一臉懵。說起這個,我是非常有體會,如果讓我做,我會想,怎麼做呢?於是在這個思索中,我默默被科普了這些大致的幾種類型:

開合式,一開一合,這個比較適合小寶寶在初開始看繪本時,就好像有些繪本書,就是用這樣一開一合的方式促使寶寶去翻頁面,看裡面的內容。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轉盤式,這個轉盤式,比較適合瞭解時鐘,或者一些對於具體的詞句,或者類型分類,也是比較方便的。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手風琴式,這個其實就是將一張紙進行多層摺疊,以達到製作具體的主題的多樣性。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口袋式,顧名思義是口袋形狀的,在具體的入書中所選擇的薯條形狀的數學題目的疊加,是很不錯的具有趣味性。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拼圖式,這樣的方式有凹凸拼湊感,也是一種豐富的樣式。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拼貼式,這種也是比較常見的製作手工或者一種筆記的形式,非常普適用。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卡片式,這個在很多現代的益智卡片都是以這樣的一種形式來做的,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在有興趣和精力下,和孩子一起自己來做,也是一種寓教於樂的不錯方式。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層疊式,疊加的方式,可以更有層次錯落感。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抽拉式,這個可以抽拉,可以設想一下每次玩小貓釣魚去抽撲克牌的一種對未知的感受心理,所以是不粗的一種選擇製作筆記的方式。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立體式,這在現代很多流行的立體繪本中都採用這種形式,而我們自己也完全是可以來做的,具體如何做,可以參考書中的具體的每一個主題的流程。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最後就是複合式了,在理解了多層次的製作方法,根據自己喜愛的主題,做出自己的DIY,我想著就是一種樂趣。

而如何去做,也許需要一點想象,需要一點興趣,需要一點用心,當然如果是懶人的爸爸媽媽,也許最後作者提供的一些素材可以更為便捷的去製作,至少在繪畫層面,材質選擇上不用再費事。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然而有時親子間的互動,也許就是在一種熱愛與用心互動間誕生,如果你有興趣,和孩子一起做其實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我們重新感知童心的一種方式。在我家,親愛的smile寶寶,當她專心摸索的時候,我喜歡默默圍觀欣賞,時而給點小建議。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有時任何一種工具書或者親子書,都不過是輔助,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內在的感知與用心,這是我們在親子互動中最重要的一點,保持好奇心,用孩童一樣的心與感知去發現,去看見,孩子眼中那些美好。

或許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盡力想去維繫與呵護的。願童心在您心中常存~


寶寶做的手作,竟然神奇地符合《親子摺疊筆記》中的這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