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他的“中庸之道”——至高的處世品德

文 | 時間侶行

孔子一生都在推崇他的“中庸之道”,常言道“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中庸之道”恰是如今我們社會中為人處事最合理的處事之道,也是人生至高的品德。

孔子與他的“中庸之道”——至高的處世品德

孔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中不偏,庸不易,我們在一生中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事情或是抉擇,都應該做到不偏離自己的行為準則,不隨意改變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也恰是我們應該始終堅守的成功之道,換言之人生始終要有自己信仰,並將信仰付諸行動,那麼我們才能更快的攀登到成功的頂峰。

孔子與他的“中庸之道”——至高的處世品德

人生的信條是始終如一。若一個人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人云亦云,那麼終究他只能在人生的準則裡越走越遠,終將不可有太大的成就。故中庸之道,在於始終如一地去堅守自己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才是中庸的最高精髓所在。

孔子與他的“中庸之道”——至高的處世品德

中庸之道並不是折衷主義,而是一種大隱隱於市的中正平和和包容。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當人的情緒還未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稱之為“中”,若情緒恰到好處地發出來了,我們謂之“和”。簡單來說,想要成為一個具備極高情商的人,應該堅持中庸之道,不喜與行,不怒於色,不亂於心,用平和的心態去與人相處,這種大隱隱於市的人格魅力就是恰到好處地去表達自己,而不受困於自己的情緒。發乎情,止乎禮,始終保持平和的態度去為人處事,便是中庸。

孔子與他的“中庸之道”——至高的處世品德

“和”在儒家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精髓所在,所以“中庸”應該是一種“君子和而不同”的中正和包容之品德。繁雜的世界及文化裡,中國自古以來都秉持“和而不同”中庸之道,且為君子者,也大都將此奉為極品。正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講求一種中正的人生觀,處處應堅持中庸之道。

孔子與他的“中庸之道”——至高的處世品德

中庸之道講求的是天人合一。古人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天人合一就是我們所能達到的至善、至誠、至仁、至道、至德、至聖的崇高品德,也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至高理想境界。中庸講求的不是平庸和碌碌無為,而是一種舒捲自如、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境界。堅持自我,實現人和自然萬物的和諧相處。

孔子與他的“中庸之道”——至高的處世品德

孔子所講求的“中庸之道”即是人生應該堅持的最高品德,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為君子者,當持中庸之道,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儘性,方能中庸。

孔子與他的“中庸之道”——至高的處世品德

文 | 時間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