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孔子:我以理想撫吾生,我以執著照萬古

孔子:我以理想撫吾生,我以執著照萬古

談到理想,所有的血液化成洶湧澎湃的激流,流經乾枯分裂的地表,突然間萬物都將嗜血而生。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先賢聖哲耗盡一生的光景唱響理想的讚歌。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王昌齡對著黃沙漫天的邊塞許下的諾言。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李白飲酒對月目望長安唱出的鬥志。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龔自珍心懷天下嘔心瀝血一生的夙願。

可當理想的讚歌再次響起時,遠古的時代飄來了陣陣鐘鳴,清透悅耳又帶有悽苦。

思緒無由牽扯到動亂的春秋戰國,哪兒有個懷揣理想的偉人在用生命歌唱。

透過時代的光斑隱隱看見:一個老人佝僂著背,走在滿是竹簡的破車旁,身後跟著三三兩兩的弟子,迎著烈日,淋著暴雨,在吱吱戛戛的車輪聲中向遠方駛去。

這位老人便是孔丘,他用一生的時光追逐理想的腳步,執著撒播仁義,不屈追逐夢想。

任逝者如斯,他亦在路上,懷揣理想。

001

魯昭公十七年,這年孔子二十六歲,郯子來魯國朝見,郯子是孔子的老師,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向郯子請教,郯子傾其所有全部奉告。

正是這一年,孔子辦起了私學,想給知識傳給更多的人,想將仁義傳家常。

孔子收弟子只要求一份乾肉當作學費,霎時間大大小小的乾肉掛的滿院子都是。

孔子講學坐在院子裡那顆杏樹下,弟子們圍坐他身旁,他講周公行仁義輔助君王,講楚平王猛然醒悟行仁道使楚成為大國,講紂王殘暴狠毒失民心…

孔子弟子三千得意者七十二,孔子傳仁義他的弟子行仁義,弟子又收弟子,代代相傳,仁義之軍逐漸龐大,夫子的理想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然而魯昭公二十五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

孔子在那個大雨磅礴的午後赴上了異國他鄉,在外十四載,歸來時恐怕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了吧。

如同理想三旬中所唱的:夢倒塌的地方,今已爬滿青苔,如今漂泊是成長必經的路牌。

孔子:我以理想撫吾生,我以執著照萬古

002

孔子離開魯國來到齊國,會見老熟人晏嬰,晏嬰病入膏肓將不久於人世,可他不許齊王任用孔子。

圓月如輪,暗影似漆的夜晚,晏嬰和夫子在床榻上論國事,一地的月光旖旎了兩位老人歲月雕刻的面龐。

晏嬰的存在讓齊國君臣相得,如魚逢水,可他的逝去,齊必定不能行仁義,齊的相國們只能以暴制暴,平衡權利,夫子在齊必死無疑。

夫子撫琴,琴音錚琮,琴音潺潺,琴音繞樑,琴音訴心聲。

無賴之下夫子帶著他的仁義到了衛國。

衛靈公不理朝政,南子掌權,蒯聵亂政,衛靈公許諾夫子六百石侍奉,但不肯採用仁義之說,孔子不得不帶著他的理想繼續奔波。

孔子困於陳蔡,被楚昭王所拒,被吳王嘲諷,在宋地亦被逐…

孔子的仁義學說處處碰壁,而他智慧言辭被認為謬論。

就像茨維格在灼人的秘密中所說“世人認為那些言辭只不過是些色彩繽紛的水泡,它們膨脹起來,一碎就化為烏有。

夫子悲苦,像是孤雁行空,悲唳聲聲,尋群之雁,叫聲悽切而悲涼。

清談可以飽,夢想接天由,縱使夫子經歷多少磨難,也永不會停止追逐仁義,執著如他,夢想的翅膀從不會折斷。

征途十四年,回到朝思暮想的故鄉,孔子厄而作春秋。

孔子:我以理想撫吾生,我以執著照萬古

003

天無際,路無涯,理想永不消逝。

趙雷在理想中所唱:理想永遠都年輕,你讓我倔強的反抗著命運,你讓我變得蒼白,卻依然天真的相信,花兒會再次的盛開。

夫子回到魯國,滿頭白髮,衣衫襤褸,六十八歲的高齡,卻老當益壯絕不服輸。

孔子整理編制六經,給後代留下智慧的精髓,將其學說思想遺傳百世萬世萬萬世,終不覆滅。

後世得已知曉:“教之處,使知上下之則;教之樂,以疏其會合而鎮其浮,使知廢興而戒懼焉;教之《訓典》,使知族類,行比義焉。”

孔子無疑是成功的,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路遙說,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的光輝穿過幾千年灰塵堆積的過往,在每個人心上開出一片花海。

即然會做夢,那就大膽去追夢吧,願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放棄追夢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