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中庸》教你安生立命的道理

作為中國人,即使沒看過中庸,也聽過中庸,更見過或者用過中庸的思想。不瞭解中庸,在國內還怎麼混呢。

中庸 譯文

上天所賦予人的本質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著本性以做人處事叫做道,聖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來修正過與不及的差別現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於正道,這稱之為教化。這個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夠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就不是正道了。

君子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謹慎。在沒有人聽到的地方,更是恐懼害怕。最隱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發現的處所,最微細的事物,也是最容易顯露的,因此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特別謹慎。

喜怒哀樂的情感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心是平靜無所偏倚的,稱之為『中』;如果感情之發生都能合乎節度,沒有過與不及則稱之為和。『中』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夠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達到圓滿的境界,那麼天地萬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譯文《中庸》教你安生立命的道理

孔子說:「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為都違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為君子能隨時守住中道,無過與不及;小人之所以違反中道,是因為小人不明此理,無所顧忌無所不為。」

孔子說;「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歡徵詢別人的意見,就算是淺近的話,也歡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別人的錯誤和不好的意見隱藏起來,同時又表揚別人正確的好意見,最後再將眾人的意見,所有過與不及之處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於人民,這就是舜之所以為天下百姓擁戴,與津津樂道的緣故吧!」

譯文《中庸》教你安生立命的道理

子路問孔子怎樣叫做『強』?孔子說:「你所問的是南方人的『強』呢?還是北方人的『強』?還是你所謂的『強』呢?用寬宏柔和的道理教化人,能忍受無理的欺侮而不報復,這是南方人的強,君子安然處之。至於披鎧甲,臥枕刀槍,死也不後悔,這是北方人之強。好勇鬥狠的人安於此道。因此君子與人和平相處,而不隨流俗移轉,這是真正的強啊!

孔子說:「中庸之道是離人不遠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遠離人群,那就不可以稱之為道了。」

說話時要顧慮到能不能做到,做事時也要顧慮到與自己所說的話,是不是一致,君子何不努力篤行實踐,做到言行合一呢?

君子只求就現在所處的地位,來做他應該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處在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該做的事;處在貧賤的地位,就做貧賤時應該做的事;處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應該做的事;處在患難,就做患難時所應該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樂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隨遇而安,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君子對上不怨恨天,對下不歸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處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來,小人卻是冒險去妄求非份的利益。

譯文《中庸》教你安生立命的道理

孔子說:「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過來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好,功夫夠不夠。

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好比走遠路,一定要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處,一定要從低處開始。

魯哀公問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說:「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施政,都記載在竹簡和木牘上面。當他們在位的時候,他們的教化就能施行,他們死了,他們的教化也就滅亡了。以人來施政的法則,是希望政教能快速推行,而利用土地種樹的法則,在使樹木快速生長,施政的道理,是希望如同蒲盧一般快速滋長。」

魯哀公問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說:「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施政,都記載在竹簡和木牘上面。當他們在位的時候,他們的教化就能施行,他們死了,他們的教化也就滅亡了。以人來施政的法則,是希望政教能快速推行,而利用土地種樹的法則,在使樹木快速生長,施政的道理,是希望如同蒲盧一般快速滋長。」

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大道有五種,當其力行實踐時則分為三種。我們說: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姊妹、朋友之間的關係,這五種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倫常大道。而智能、仁愛、勇氣這三種是人人所須具備的德行,當他實行時就是一個『誠』字。

五倫與智仁勇以及誠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經過教育學習才知道的,有些人則是經過勤勉苦學才明白的,等到明白以後,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實行,有些人是因為有利益才去做,有些人則需要勉強才會去做,一旦做成功了,結果都是一樣的。

譯文《中庸》教你安生立命的道理

孔子說:「喜歡研究學問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夠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麼是羞恥就接近勇了。」

豫者預也,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夠事先決定妥當,就不會行不通了。

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終止。

別人學一次就會了,我還不會!就學他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了,我還不會!就學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這樣子去做,雖然再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

譯文《中庸》教你安生立命的道理

只有至誠懇切的人,才能盡力發揮他天賦的本性到達極致,能盡他自己的本性,就能盡知他人的本性;能盡知他人的本性,就能盡知萬物的本性;能盡知萬物的本性,就可以贊助天地萬物的化育;能贊助天地萬物的化育,就可以與天地並列為三了。

『誠』,是自然的道理,萬事萬物的本末終始都離不開它,沒有『誠』,就沒有萬事萬物了。所以,君子把『誠』看得特別寶貴,『誠』,並不僅僅是為了成就自己而已,而是要拿他來成就萬事萬物。

譯文《中庸》教你安生立命的道理

君子恭敬奉持德性,同時好問勤學以致知,使德行和學問到達廣大精微的境界,雖然極其高明,依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溫習已知以增進新知,存心敦厚以尊崇禮節。所以在上位時不會驕傲,處於卑賤的地位也不會背叛作亂。當國家政治上軌道時,他的言論可以幫助國家振興,當國家政治紊亂無道時,他的沉默足以被接受。詩經上說:「既明理又有智能,以保全其身。」明哲保身就是這個意思吧!

孔子說:「愚笨的人偏要自以為是,卑賤的人偏愛一意孤行;生在現今的時代,偏要恢復古代的作法,這樣的人,災害將會降臨到他的身上。

萬物同時生長而不相妨害,日月運行四時更替彼此不相違背。小的德行,好比河川分流,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如敦厚化育,根深葉茂,無窮無盡。這就是天地之所以偉大的道理。

譯文《中庸》教你安生立命的道理

君子做人的道理,看來平淡卻不會使人討厭,看來簡單平易卻有文采,雖然溫和卻不失條理;見彼而知此,見外而知內,見微而知著,能明白這樣的道理,就可以一起進入道德之門了。

君子只求內省時沒有過失,無愧於心。君子之所以讓人佩服,覺得趕不上,正是在這種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詩經上說:「君子獨居在屋內深處,也要無愧於心。」所以君子不待有所行動,人人都尊敬他,不必開口說話,人人都相信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