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卑微,手无缚鸡之力,却成为第一战神,毛主席对他赞不绝口

一个文弱的书生,和第一战神,这两个名号似乎是天差地别的,但是在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人,出身卑微,手无缚鸡之力,一个文弱书生,却最终被封为第一战神,这人就是白袍将军陈庆之。

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梁人。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特点,就是世族大家把持朝政,很多高官都是出身名门望族。但是陈庆之是个例外。陈庆之出身卑微,卑微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根本就没有他出身的记载。梁武帝萧衍在诏书中说他“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说明陈庆之家里肯定不是高官也没有上福布斯排行榜。陈庆之少时做萧衍的随从,深得萧衍的信任。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陈庆之虽然不是大户出身,但是家里的底子也绝对不是我们这种普通人能比的,能做皇上的随从,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出身卑微,手无缚鸡之力,却成为第一战神,毛主席对他赞不绝口

陈庆之本来是个读书人,经常陪着萧衍下棋。萧衍酷爱下棋,经常大半夜的找人陪他下,其他人都感到很疲惫,唯独陈庆之,随叫随到,而且还越下越兴奋,所以萧衍十分欣赏陈庆之。(可见当条狗多重要)据说陈庆之身子非常弱,连一般的弓都拉不起来(有可能是熬夜下棋熬的),用手无缚鸡之力形容他真是一点没错。

陈庆之虽然深受萧衍喜爱,但是一直没有委以重任。直到41岁时,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同年5月,北魏派大军前来阻挡陈庆之,结果被陈庆之打的大败。谁知道没多久,萧综竟然投降了北魏。这可有意思了,梁军早上一起床,发现主帅没了,结果魏军过来说,别找了,你们主帅昨天晚上已经来我们这了。一时间梁军军心大乱,北魏趁机出兵,梁军大败,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辖的部队全部生还。

出身卑微,手无缚鸡之力,却成为第一战神,毛主席对他赞不绝口

此后就开始了陈庆之战神生涯。大通元年10月,陈庆之与曹仲宗合攻北魏涡阳。魏孝明帝元诩派将军元昭率军15万迎击陈庆之军。陈庆之以轻骑200人突袭元昭军,大破敌方先锋军,魏军大为震恐。

陈庆之乘胜追击,但魏国派兵在梁军后方修筑营垒,梁军担心腹背受敌,军心不稳,想要撤退。陈庆之立节仗于军门,慷慨陈词,鼓舞士气。魏军筑城塞十三座,欲制梁军。陈庆之趁夜突袭,连克四座城塞,逼涡阳戍主王纬举城投降。陈庆之又让俘虏放出话去,魏军其他城塞得知涡阳陷落了,军心大乱,陈庆之趁机又攻克了魏军剩下九座城塞。

出身卑微,手无缚鸡之力,却成为第一战神,毛主席对他赞不绝口

此后北魏内乱,魏北海王元颢降梁。陈庆之率7000人与其杀回北魏,在涣水助北海王称帝。陈庆之率军北伐,接连攻克魏国多地,甚至一日连克三城,战无不胜。陈庆之所率军队穿一身白袍,故称为白袍军。白袍军7000人,在荥阳一举击溃魏军30万人,迫使魏国迁都,陈庆之一路打进洛阳。洛阳还传出一首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攻陷洛阳之后,陈庆之以七千兵力据守了两个多月。由于其他部队接连失利,梁军的援军迟迟不来,陈庆之不得已只能撤退。回到梁国后,萧衍对陈庆之大加封赏,以表彰其军功。后来陈庆之也多次领兵作战,几乎没有败绩。最终在五十六岁逝世,谥号“武”。

出身卑微,手无缚鸡之力,却成为第一战神,毛主席对他赞不绝口

陈庆之身体薄弱,开不了普通弓弩,不善骑马射箭,但是凭借一身胆识和谋略,多次以少胜多,屡屡创下战争奇迹。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火了之后,陈庆之被日本人称为“第一战神”。据说毛主席在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