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註釋]
(1)臨:登上,有遊覽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徵烏桓得勝回師時經過此地。
(3)滄:通“蒼”,青綠色。
(4)海:渤海
(5)何:多麼
(6)澹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7)竦峙(sǒng zhì):聳立。竦 ,通聳,高。
(8)蕭瑟:樹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9)洪波:洶湧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陽和月亮。
(10)若:如同,好像是。
(11)星漢:銀河,天河。
(12)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幸:慶幸。甚:極點。至:非常。(最後兩句每章都有,與本詩正文的內容沒有的直接關係。)
[賞析]
《觀滄海》是曹操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該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湧、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讀者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
寫景部分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聲明:本文的文字資料和圖片皆從網上下載整理,若有異議則刪除!
閱讀更多 春江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