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文|水木魚工作坊

2020/2/14

說起中國的經典名著,一定會談四大名著。說起四大名著,就離不開《三國演義》。說起《三國演義》,就離不開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一代梟雄曹操。

錢穆曾經寫過:“曹操兼能政治、軍事和文學,又能用人,是魏國創業者。然而,他卻是一大奸雄,故為歷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國歷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辭其咎。”

在世人的評價中,曹操是個矛盾複雜的人物。他既是禮賢下士,足智多謀的英雄之輩,又是狡詐陰險,心狠手辣的暴戾之徒。

今天我們就從幾個不同的角度看看這一位在東漢末年獨立中國北方的亂世梟雄——曹操。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識時務者為俊傑,昧先見者非明哲

這句話出自《幼學瓊林·卷三·人事篇》。意思是能認清時代形勢,順勢而為者,方可為英雄豪傑,而被先前的所見所聞而矇蔽的人不是真正賢明的人。這句話用來形容曹操,再好不過了。讓我們用曹操的幾個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在東漢的紛飛戰火中,把握時機,用超前的戰略眼光步步登天的呢!

曹操年輕時,東漢朝廷已經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一場風雨即將到來。年輕的曹操不好讀儒家經典,不修品行,放蕩不羈。一心喜好武藝,學習兵法,這為他將來縱橫天下打下了穩健的基礎。同時代的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可見曹操年輕時就對時機和形勢有著敏銳的嗅覺。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京,他荒唐廢帝,倒行逆施,可謂是不忠不義之臣的典型代表。

“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敏銳的曹操知道時機已到,是時候做一番大事業了。若這時號召天下人起兵討伐董卓,成事則揚名於天下,就算失敗也能留下忠君報國的英雄形象,為將來爭雄鋪路。曹操悄離京師,逃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曹操的傳奇生涯就此開幕了。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快人一步迎漢獻帝入許縣,這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此前的中華大地遍地烽煙,諸侯爭雄,曹操已經久經沙場,虎踞兗州,睥睨天下。

武力可以摧毀生命,而名義可以征服人心。人們做事講究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各路諸侯雄心勃勃,各懷鬼胎,試圖奪取天下,他們文有謀士,武有大將,唯獨沒有奪天下的名義,他們誰都不敢明面上跟漢獻帝開戰,誰得到漢獻帝誰以後就“師出有名”。

曹操心中深知這一點,得皇帝易得民心,得民心易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從此曹操的政治地位得到極大的提升,他打著為皇帝平定天下的大旗繼續書寫自己傳奇的人生。

從曹操年輕時的放蕩不羈到後來的目光如炬,無不向世人訴說著這位梟雄有著超前的戰略眼光和敏銳的政治嗅覺,正可謂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不僅僅有著超越常人的深邃眼光和和英雄氣魄,更有著仁而下人,求賢若渴的謙虛姿態。他帳下迎來了眾多謀略無雙之士,武藝超群之人,這為他稱雄天下提供了雄厚的人才資本。

曹操是如何選才,如何用才的呢?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1)首先,曹操愛才如命

這可謂是眾所周知了。官渡之戰時,曹操光腳迎許攸,得計火燒烏巢,在歷史上留下了以少勝多的美名;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真的單單是武聖的英勇嗎?沒有曹操的放行,恐怕關二爺一關都難過;長坂坡一戰,趙子龍七進七出,曹操未放冷箭,才成得趙雲美名;討伐張繡後,曹操不哭死去的兒侄,反而痛苦大將典韋。赤壁之戰後,曹操痛哭郭嘉。

曹操愛才,才使帳下文武百官甘心為其賣命。

(2)其次,他對人才的渴求與其他政治人物明顯不同,他對人才有著辯證的看法。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寫道:“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而曹操卻不管那一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求全責備哪能得到人才呢?

他在掌握朝政大權後,曾三次下求賢令以求天下賢人。他提出了“明揚仄陋、唯才是舉”的方針。曹操下達的第三次求賢令名為《舉賢無拘品行令》,甚至在求賢令中毫不掩飾地寫道:“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這放低了人才得到重用的門檻,曹操獲得了更多有能力的人,卻又變相弘揚了有才無德的小人之輩,滋長了無德之風。真是像極了現在的有錢有權即為高人,有學歷便有素養的社會風氣。

(3)宰相大度,不計前嫌,不念舊惡,唯賢是舉

“宰相肚裡好撐船”,難能可貴的是,這位曹丞相可以不計前嫌,不念舊惡地任用曾經跟他有過節的人。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在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前,袁紹才華橫溢的門客陳琳寫下了千古名篇討曹檄文。檄文引經據典隱喻曹操必將慘敗,辱罵曹操為宦官之後,將曹操祖孫三代的劣跡陳列在世人面前。這對曹操來說可謂是奇恥大辱,不可不報。

曹操奇襲烏巢,以少勝多,贏下了官渡之戰後,生擒陳琳,曹操卻“愛其才而不咎”,仍予以信任,讓他起草重要的文書。

(4)改制推新,去徵辟,棄察舉

曹操最出色的用人思想就是不用當時的徵辟察舉。他另闢蹊徑,反對當時的“任子”廉士制度,打破了人才選拔的階級固化,去民間尋找人才。

他提出“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他“知人善察,難眩以偽,拔于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餘拔出細微,登於牧守者,不可勝數。”不管是你出身卑微寒門,身無長物,還是出生世族大家,富貴榮華。只要是你有治國用兵的才華,就可以就職於曹操帳下。這在當時的封建社會真是難得一見的公平。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劉邦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曹操祖上沒有驕傲的家產,祖宗沒有高貴的血統,本人沒有諸葛亮的聰慧,沒有呂布的武藝,卻能與劉備,孫權鼎足而立,與他善於用才密不可分。

雨澤如此,百穀用成

此句來自曹操的詩歌《對酒》,這句話描述了和諧社會糧食充足,百姓安居樂業的光明景象,這是戰爭年代人們的嚮往。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最苦的當是百姓。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結束了中原地區持續達20年之久的戰亂,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他統一北方後一展自己的政治才能,頒佈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朝廷上下逐漸休養生息,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逐步穩定,人民生活向好。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毛主席在1954年公開讚揚曹操說: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蓬萊文章建安骨”。五百多年後,詩仙李白在謝朓樓上舉杯消愁,仍然懷念著當年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一千多年後,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北戴河邊,依舊歌頌著當年橫槊賦詩,豪氣滿懷的詩人曹操。

曹操不僅是縱橫天下的梟雄,也是才華橫溢的詩人。

《魏志》記載:“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登高必賦,被之管絃,皆成樂章。”曹詩人是多麼喜歡詩文音律啊。他傳奇的一生留下了二十多首詩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詩人豪邁的胸懷可以吞吐日月星辰,容納山川大海。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詩人對酒當歌,慨嘆人生短促,歲月無常,功名未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詩人形老體衰,‘屈居櫪下’,老當益壯,積極進取。多麼豪邁樂觀啊!

曹操真不愧為“改造文章的祖師”,用陳舊的樂府體為我們呈現了一種壯志難酬卻又積極進取,敢於向上的英雄氣魄。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寫在最後

奸雄也好,英雄也罷。歷史已然定格,功過由後人評說。

但在我看來,曹操是個偉大的英雄。他出身微賤,卻能在亂世三國中立下最耀眼的功績。他智謀過人,鐵石心腸,卻又因此遭來辱罵。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並不是非黑即白,它們大多數處於模糊的灰色地帶。曹操也是如此。


《三國演義》: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歡迎廣大朋友點贊、轉發、收藏,到留言區評論提建議,喜歡我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無厘頭跨界】.情感、工作和生活,都在可以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

這裡是百萬年輕人的成長交流社區平臺,歡迎你的入駐,讓我們一同經歷,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