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書名的變遷

《三国演义》书名的变迁

《三国演义》书名的变迁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演義》,更早的前身是元代的《全相三國志平話》。《三國志平話》由桃園結義寫到諸葛亮之死,首尾完具,作者大約文化水平不甚高,文字比較粗糙,甚至詞不達意,情節也多怪誕。

《三国演义》书名的变迁

“平話”也寫作“評話”,乃是說話(即講故事,後代稱為“說書”)中“講史”藝人的工作底本。“平”字大約是指這裡只說不唱,語言平易。《全相三國志平話》乃是元朝至治年間(1321~1323)新安虞氏刊本全相平話五種之一(另外四種是:《武王伐紂平話》《七國春秋平話後集》《秦並六國平話》《前漢書平話續集》),上圖下文。其書國內已經亡佚,日本內閣文庫有藏本,上世紀20年代日本學者鹽谷溫據以影印,這才得以流佈。

《三国演义》书名的变迁

元末明初,羅貫中在《三國志平話》基礎上重新創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所謂“演義”,就是根據各路史料的記載,加以虛構的意思。“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兼取而演之,以通俗諭人,名曰演義。”(雉衡山人《東西兩晉演義序》)“演之”就非虛構不可。《三國志通俗演義》更廣泛吸收過去的通俗小說和戲劇的營養,再加上自己的創造,綜合加工,大加演義,在據史敘事和虛構情節特別是細節兩方面都大有進境,產生了很大影響。

《三國志演義》現存嘉靖壬午(1522)刻本(舊稱弘治本,不確),凡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此本後有涵芬樓影印本(1929)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本(線裝本1974,平裝本1975),以後者為佳。

清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對原本《三國志通俗演義》進一步作了幅度比較大的加工整理,藝術水平有明顯提高,正統思想色彩也大為加強,凡一百二十回,毛本《三國志演義》成為此後通行的本子。此書有今人點校本,中華書局1995年版。

解放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排印本《三國演義》以毛本《三國志演義》為依據,有所校勘,加了標點,又有若干註釋。此本出於該社專家之手,於1953年初版,1973年三版。我手頭用的是1980年第11次印刷本,累計已經印行1,781,000部。印數之大,流行之廣,均為一般圖書望塵莫及。此後又有各種排印的新本。

《三國演義》這個書名簡明好記,現在幾乎已經約定俗成,《全相三國志平話》和《三國志通俗演義》這兩種原名已經不大被一般讀者提起了。

羅貫中還著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演義》、《三遂平妖傳》和雜劇《龍虎風雲會》;看來他非常熱心於通俗文學的創作,可惜生平不詳。據說原名羅本,山東人,一說杭州人。明人趙楷《趙寶峰先生文集》中有一篇祭文,署名門人羅本等三十一人,有人以為這個羅本就是羅貫中,但並無確證。從事通俗文學的作家,在中國古代一向沒有也不可能有多高的社會地位。

《三國演義》的主題是反對分裂,呼籲統一,反對內訌,主張團結。其中主要的英雄人物形象有類型化、臉譜化的傾向,如諸葛亮、劉備皆然,單一而明朗,為民眾喜聞樂見。但作者也並非不考慮人物的複雜性,曹操、關羽、張飛等形象就都比較複雜,因此也更有深度。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元素出於作者的虛構,而非歷史書中的記載。

書中的人物大抵史有其人,但也有純屬於虛構者,例如受王允指派去執行連環計的大美人貂蟬,就完全是作者創造出來的,而後來竟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與西施、王昭君、楊貴妃三位歷史人物並列。小說的魅力和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還有些人物,人是真人,故事卻是虛構的,例如順手牽羊盜竊情報的小丑蔣幹,原來絕未做過業餘間諜,只是充當說客而已,為人也光明正大。(參見拙作《三國時代的間諜》,《文藝報》2013年6月21日第11版)此其所以為“演義”也。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