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如若不生在帝王家该多好

李煜--如若不生在帝王家该多好

李煜

唐诗宋词,时人若谈及词,首先思及的便是宋代。但这并不妨碍其它朝代的某些人在词赋上的天赋以及成就。南唐末代君王李煜,在华夏千年的诗词以及文学史上,是个无法让人避而不谈的人物。后人多谓李后主为开山词宗,词坛精英。他被誉为:词中之帝南面王,词篇足当太白诗。史尊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而李煜便称赞一声词魂

王国维先生评价李煜的词:“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他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由此,对李后主在词上的天赋,造诣以及他为词的发展无形中所作的贡献可窥其一斑。若李煜仅仅只是一位出生钟鸣鼎食之家,爱好填词的词人,那他是多么幸运。可他还是南唐后主。无异乎后人感慨“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李煜排行第六,无心权术,而最终还能继位,真是缘分。李煜的父亲李景是南唐的第二位皇帝,他本人以现在的情况看呢是个富三代。但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而据《新五代史》记载“景之称臣于周也”,我们了解早在李煜即位前中宗皇帝已经称臣,当时的南唐面临着山河日下的局面。李后主是亡国之君,既是亡国,他便无法摆脱亡国之君的罪名。后人提到李煜的为人和思想也大都因其亡国而贬斥。“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泪天”后人多言其“性奢侈,好声色”“贪图享乐”“苟且偷安”。

但李煜真如人们鄙视的那般?南唐的亡国他究竟该背多大责任?就其为人君而言,作为一个据有“三千里地山河”的国君而言,他对臣下应该是较为宽宏的,对百姓也是仁爱的。李煜即位时南唐国土已被蚕食,北面称臣于宋,而在此状况下,他并没有消极怠工,而是“大赦境内”,“罢诸路屯田使,委所属令佐与常赋俱征” 他还曾推行货币政策,试图改变南唐后期通货膨胀的局面,“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而李煜面对北宋的军事进攻,应该也是有所防范的,而不是束手无策,兵临城下而不知,《续资治通鉴》载:“初,陈乔、张洎为江南国主谋,请所在坚壁以老宋师。宋师入其境,国主弗忧也。”宋军于开宝七年(974)冬十月正式出兵,直到开宝八年(975)冬十一月二十七日攻破金陵,李煜投降,宋军耗时一年有余,而当年隋军仅用三个月便攻破建康俘获陈后主,二者比较,可以相信,李煜推行的政策以及采取的应战措施是发挥了功效的。毕竟他在宋太祖扬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乎”后,还安稳的度过了15年。

李煜--如若不生在帝王家该多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后主因这首诗遭受了不少非议,几曾识干戈,竟然出自一位帝王之口,而国家沦亡日,他还垂泪对宫娥。但这首诗同样可以视为其反思感慨所作,后悔未曾识干戈,要知道,当后主被害的消息传至江南,已经作了三年大宋子民的南唐人,竟“父老有巷哭者”。

南唐亡于李煜之手,这是事实,但以当时的历史发展处境看,南唐亡国,必是必然。而李煜在面临当时境地,治国政策虽有失败,但无可厚非。李煜的词也不应因其国君的失职,而过于苛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