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在雄安工作期间,吃到一道很特别的湘菜,应是入醋加辣椒腌制的,味道酸甜而辣,名曰“藠jiào头”,外观和口感颇像印象中的野蒜。给老母亲打电话时提起此事,她老人家说,咱山里也有,叫“泽蒜”,是稆生(自生自长)的。老父亲说,他在中药铺里见到过老先生们管它叫“薤xìe白”。民国版《莱阳县志》中记载有“蒜。有大小二种。大蒜,根茎大而瓣多,张骞使西域得之,故亦名葫;小蒜,根茎小而瓣少。”“薤。《礼》切葱若薤,实诸醢以柔之。《尔雅郭注》薤,似韭之菜也。叶宽中空。”康熙版《莱阳县志》特产中记载有“蒜”和“薤。俗名摘蒜。”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腌藠头

科普中国中,蒜(大蒜,葫)、小蒜(薤白,小根蒜)、薤(藠头)、泽蒜(山蒜),这四种蔬菜的拉丁文名是不一样的。蒜,通称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别称葫。小蒜,中土旧有,别称薤白、小根蒜。薤,是原产我国的古老栽培植物,湖南等地俗称藠头。泽蒜,山蒜也。《本草纲目》李时珍曰:山蒜、泽蒜、石蒜,同一物也,但分生于山、泽、石间不同耳。区别来说,大蒜是从西域引进的,小蒜是中土旧有种植的,藠头主要是南方人工种植的,泽蒜是野生的。看来,薤(藠头)不是泽蒜,薤白乃是小蒜,康熙版《莱阳县志》和我的老父亲老母亲说得都有出入。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山蒜,别名泽蒜。《本草拾遗》

研究了半天薤和泽蒜,我对《莱阳县志》物产中的那些“蔬菜”产生了兴趣。康熙版《莱阳县志》初刻于1678年,民国版《莱阳县志》于1935年修纂。三百多年前,近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们吃些什么蔬菜呢?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康熙版《莱阳县志》物产中,共罗列“菜属”35种、“瓜属”12种名称。民国版《莱阳县志》植物类中,共罗列“蔬属”28种、“蓏luǒ属”16种名称。在此,权且不论其是果是菜,统称其为蔬菜。两者比较,两版同有蔬菜30种:葱、韮(韭)、芫荽(蒝荽,俗称香菜)、茄、茼蒿、蒜、莴苣、萝蔔(含胡萝蔔,民国分计。萝卜)、蔓菁、薤、芹、芥、菠薐(菠菜)、荠、白菜(菘)、百合、金簪(萱之一种,金针菜)、山药(薯蓣)、松伞(松菌一种,松伞蘑)、茴香、苦(苦菜);西瓜、冬瓜(东瓜)、甜瓜、王瓜(栝楼,臭葫芦)、丝瓜、梢瓜(越瓜)、番瓜(方瓜)、葫蘆(匏paó)、瓠hù(瓠子)。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科普中国:王瓜,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康熙版县志独有的蔬菜17种:豆角、苋、蕨、椿芽、玉环(俗称地环)、蘑菇、藕、花椒(芽可入菜),南瓜、苦瓜,今仍可见。红花、芋苗(芋叶)、羊肚(羊肚菌)、菜瓜(蛇甜瓜),查科普中国可得。父亲说,红花现未闻菜食者;春天芋头生的嫩芽,与虾酱蒸食颇鲜;羊肚菌,莱阳俗称地瓜莪儿,地瓜在地中腐烂后所生菌,颇类羊肚。1958年地瓜未收埋在地里,冬天冻烂后来年所生羊肚菌颇多。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这应该就是芋芽

天茄、龙胀、蒑yīn,又是什么菜呢?科普中国:丁香茄,又名天茄子,《救荒本草》称叶可作蔬,山东、河南等地有栽培。龙胀为何物呢?百度、词典、方言志、《四库全书》均不见踪影,《莱阳市志》蔬菜种植中虽罗列“龙胀”但也未解释为何菜。竹雅称龙种,新竹称龙孙,竹笋别称稚龙。干竹笋,是胶东地区莱阳、海阳、莱西、栖霞一带的独特食材。干笋需长时间泡发后食用。《莱阳(石河头)方言初探》中曰:发笋,将干笋放在加白矾的开水中煮,一斤干笋往往可以变成十斤湿笋。这不就是龙胀吗?龙胀,可能为干笋。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笋干

蒑,《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集韵》均曰:菜名。什么菜的名呢?没说。康熙时代《莱阳县志》的编纂老先生们只罗列于“菜属”之中而不注释,说明那个时代的他们是知道“蒑”是一种什么菜的,并且应该还是一种老百姓常见的菜。那么,“蒑”究竟是一种什么菜呢?检索《四库全书》,终有所得。《四库全书.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四十四):“莲,荷实。毎一印多至二三十房,毎房一蒑,蒑中薏。五月中生,噉脆。至秋末皮黒,菂成,可食。或可磨以为饭,服之多轻身益气,令人强健,非凡果也。”民国《莱阳县志》曰:“荷。《尔雅》荷,芙蕖。其根藕,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花菡萏,其实莲,其中菂,菂中薏。”由此可见,“蒑”乃“菂”。《现代汉语词典》菂:莲子。蒑,作为一种菜,原来乃是新鲜莲子。“蒑”藏得好深啊!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这应该就是蒑啊

民国版县志独有蔬菜13种:生菜、莙荙(叶用甜菜)、番椒(大椒,洋椒)、苜蓿,黄瓜、北瓜、番薯(地瓜)、马铃薯、落花生、芋,现仍可见;马齿苋(俗称马迹菜)、芑(俗称苦苣芽,亦曰曲曲芽),现仍为食用野菜;木桃,又叫楂子,味道酸涩,现不多见。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曲曲芽

与现代日常生活相比,两版县志60种蔬菜中,现在莱阳人日常生活中有的已基本不再食用了,如薤、苋、天茄、蕨、红花、苜蓿、莙荙,王瓜、木桃等;大部分蔬菜穿透时空,生生不息,成为五龙河畔、旌旗山下莱阳平民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三个时代的莱阳人同饮一方水,同食一方菜。除种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野菜,康熙时代居多,如泽蒜、蕨、椿芽、松伞、羊肚、苦菜、马齿苋、苦苣芽等,这反映了在生产力、蔬菜品种、保鲜水平不足的情况下,野菜仍旧是先民们重要的蔬菜来源之一,这与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野菜的自然口味是不一样的。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莱阳五龙河口

对照蔬菜名称,还可以发现如下有趣的现象:一是名实如一,如黄瓜等大部分蔬菜,恐怕仍然会一直黄瓜下去;二是同名异实,如民国地豆指王瓜,现在莱阳指马铃薯;三是同实异名,如民国瓠为葫芦瓠子为瓠子,而康熙则瓠为瓠子;四是完全异名,如薤、蒑,现称藠头、莲子。更有意思的是,三百年前莱阳人便食用“龙胀(干笋)”了,而莱阳本地并不产此食材,但在胶东一带以莱阳为中心形成了食用干笋的风俗。莱阳重要宴席上菜顺序,原先是一鸡二火菜三鱼四埋汰(猪肉),现在一般为一鸡二笋三鱼四肉,就是第一道菜上炒鸡第二道菜上炒笋,寓意着一吉二顺三余四有,可见笋这道佳肴在莱阳人心目中的重要性。饮食、语言、风俗是移民的活化石,这会不会是莱阳很多家族传说从“小云南”移民,对家乡的饮食记忆呢?

《莱阳县志》中的那些蔬菜们

莱阳农村宴席上的炒竹笋


2020年2月17日


康熙版《莱阳县志》

民国版《莱阳县志》

科普中国

《汉语大词典》

《康熙字典》

《集韵》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中国植物志》

《山东植物志》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植物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