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諸葛亮地位還高的蜀國大謀士

比諸葛亮地位還高的蜀國大謀士

圖文引用與網絡

法正,出身名士家庭,為名士法真之孫,是三國時期蜀國數一數二的謀主。

在《三國演義》裡營造的蜀國謀士中,排數第一的那是諸葛亮,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特別是在劉備進入四川以後,諸葛亮在蜀國首腦的真實排行大約和糜竺、黃忠、馬超等人不相上下,更別提關羽張飛等核心上將。諸葛亮被封為丞相的時候,是在加入劉備集團十五年以後,當時關羽、龐統、法正等都已經死去,特別是在關羽死後劉備決心對吳國復仇的時候,群臣紛紛諫言阻止,劉備一概不聽,諸葛亮這時嘆氣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可見,法正在蜀國說話的分量是很大的。

說回法正,他主要乾了4件大事,一是幫助劉備出謀劃策,進益州。二是招納賢士。三是在漢中之戰時,他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四是在益州平定後,法正與軍師諸葛亮、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興業將軍李嚴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改變劉璋治下益州法紀鬆弛,德政不舉,威刑不肅的局面。

從三國蜀國的歷史來看,法正一是有雄辯之才。在劉備一行進兵益州的時候,眼看就要打下來,這時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再往前進會遭受到“狼子野心”的罵名,因為益州是同宗劉璋的地盤,在中國古代兵馬紛爭的年代,出師有名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歷國曆代哪怕是改朝換代也要有一個藉口,才能平定輿論的壓力。這個時候,他就給劉璋寫了一封信,也就是後來非常著名的《與劉璋箋》。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看一下,在信中法正軟硬皆施,既博得同情又不失劉璋尊嚴的讓劉備順利進取益州。

二是法正這個人有宰相的度量,在進取益州後成功上位,也不忘提拔一些益州的舊友。在外掌握著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權在內仍然經常為劉備出謀劃策。也有史書記載,說他性格不好,掌權後也對曾經益州的下屬恩惠有加,對排已者加倍報復。有人請諸葛亮去勸說,但諸葛亮深知法正在劉備心裡的地位,是深得寵信的肱股之臣,他想上任三把火,就讓他燒一燒。法正睚眥必報的政治作風和諸葛亮嚴明的政治理念也存在差異,但是諸葛亮又不好明說。

比諸葛亮地位還高的蜀國大謀士

曹操曾說過: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連一代奸雄曹操都認為劉備最終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是因為劉備身後有個法正。

我們瞭解一個歷史人物往往要把他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在三國鼎立的年代,像法正這樣一個不僅有才,而且好江湖氣的謀士,他的成功自然有成功的道理,這點剛好也投劉備所好。我們也可以從他的政治主張,軍事謀略,職場策略上來看待和分析當時的情況,是不是有一種“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感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一連哭泣數日。隨後追諡他為翼侯,賜其子法邈爵為關內侯。

#大話三國# #大諸葛亮# #法正# #三國#

比諸葛亮地位還高的蜀國大謀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