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偶得:落實

今天讀到庾信《徵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突然腦子裡冒出一個念頭:“落實”一詞是不是來源於此呢?一查恰好查到了木子的一篇短文《落實,是什麼意思?》才知道有與我同樣好奇深究之人,也印證了我對這一用濫的詞彙本意理解,不同的是作者是受到庾信的《枯樹賦》裡面的一句啟發。請允許我引用木子的原文:

夜讀偶拾:從庾信的《枯樹賦》中似乎得到了一點兒發萌的啟示,順手寫下了這個題目一一落實,什麼意思?這題目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兒意外甚至怪異。

今天的人們,大概都知道,落實指的是使計劃、方案、措施、政策等等得以實現,或者說落到實處。在黨政機關公文或領導人講話中,狠抓落實已成為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詞語。

其實,落實原本的意思不是這樣。如果弄明白了它的原義,可能會發現,狠抓落實或落到實處有點兒而本末倒置。因為落實的本意無需狠抓,更不是要將什麼東西落到實處。

毛澤東晚年常讀甚至臨終前還聽吟過的庾信 《枯樹賦》中有句:“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相對於開花而言的落實,顯然是指墜落中或已落地的成熟的果實。

題目的核心或本質出現了:計劃、方案、措施、政策等等,若要得以實現,其關鍵不在於有無狠抓,它落不落到實處與狠抓不狠抓也沒有多大關係。

核心、本質、關鍵,在於這計劃、方案、措施、政策等等,都應當是像墜落的果實一樣成熟。也就是說,它們必須是切實可行且行之效的,也可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這就是落實的本意一一不要將成功的希望首先或主要寄託在狠抓或落到實處上,而是要首先並主要著眼用功於墜落(下達)的成熟(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果實上。

讀書偶得:落實

(遼寧王維宇 攝)

木子對“落實”一詞詮釋得已經很到位,不再贅述。

文中提到的《枯樹賦》讀過兩次,感到生澀淺嘗輒止,所以,那時候沒有想到“落實”出處,只記下了最後幾句: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悽愴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這幾句淺顯易懂,且讀後令人悲愴難當,不經意便可記下。每當想起這幾句,就想起毛澤東主席熟讀《枯樹賦》,在失去愛子、周、朱戰友後兩度吟誦兩度落淚情形。

毛澤東主席一定知道“落實”一詞的來歷和本意,他一生也在不斷地用實際行動落實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期許。我們這些後來吃果子飲甘泉的人,用濫了先人的詞彙,從耳熟能詳用到耳磨出繭,而先人們未了的心願到底落實了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