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何要殺害楊虎城?其實沒有西安事變,結果也是一樣的

1936年12月12日凌晨,陝西西安,還沉睡在夜幕裡的華清池裡傳出一陣清脆的槍聲,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就此爆發。西安事變後,蔣介石雖然對外態度發生了改變,由對內轉而對外開始抵抗日本的侵略。不過,對於他來說,張學良、楊虎城的“叛變”始終不能釋懷,是他一輩子的夢魘。重新掌權後的蔣介石在此後的歲月中,開始對張、楊二人展開了打擊報復。蔣介石,原本是想處死張、楊二人的,但鑑於當時的形勢和輿論,時機並不成熟,況且他們兩人聲名在外,又是堅決的抗日分子,所以這口氣只能暫且忍下。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張學良不久被囚禁,若不是此後多年由於宋美齡等人的庇護,或許早就被蔣介石處死了。

蔣介石為何要殺害楊虎城?其實沒有西安事變,結果也是一樣的

但楊虎城的結局就大不相同了。在“西安事變”結束後,就被國民黨政府撤掉職務,後被迫出國。抗戰期間,蔣介石將楊虎城誘至南昌囚禁,先後關押於湘、黔、川等地。1949年9月17日,楊虎城將軍和他兒子楊拯中及幼女楊拯國,在重慶的戴公館被軍統特工殺害,副官閻繼明,部下張醒民,秘書宋綺夫婦和他們的孩子也慘遭殺害。八條生命,頓時倒在了血泊中。此時,距離新中國成立僅差二十多天。

這個慘案的策劃者是戴笠,但背後真正的元兇卻是蔣介石。或許在大多數人看來,蔣介石之所以要殺害楊虎城,主要就是因為他和張學良發動的“西安事變”,劫持領袖,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可事實上並非這樣簡單,即便楊虎城沒有參與“西安事變”,他也難逃蔣介石的暗算。說到底,楊虎城並不是蔣介石的圈中人,沒有融入蔣介石的圈子,得到蔣介石打心底的認同。

蔣介石為何要殺害楊虎城?其實沒有西安事變,結果也是一樣的

一、

1893年11月26日,楊虎城出生於陝西蒲城縣一戶農民家裡,幼名長久。第一:以地域之分來說,自然不屬於蔣介石的浙江同鄉,第二:楊虎城出身草莽,也不屬於蔣介石嫡系的保定軍校系圈子、日本士官學校系圈子和黃埔軍校系圈子。第三:西北農村出生的楊虎城的性格剛直,不願依附與蔣和他稱兄道弟,更不願甘為奴僕,任其驅使。因而,在蔣介石的心中,早早就把他定為必須清除的軍閥之一。第四:楊虎城的人生經歷和蔣介石也有天壤之別。他出身於社會底層,父親因參加“哥老會"而被清廷迫害。幼年喪父,生活逼迫他不得不面對太多的苦難。他崇拜梁山好漢,殺富濟貧,為民除惡。在家鄉,楊虎城頗有好名聲。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後,17歲的楊虎城參加了革命軍,在乾縣、禮泉一帶與清軍作戰;1915年,他響應孫中山“討袁護國”的號召,參加了陝西護國軍;1917年23歲的楊虎城參加了于右任組建的陝西靖國軍,被任命為支隊長,此時16歲的張學良才剛剛在父親張作霖的軍中服役。誰也沒有想到,認識沒幾天的兩人會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使得蔣介石停止內戰,一直抗日。

1924年馮玉祥在北京發動“首都革命”後,23歲的楊虎城任陝北總指揮,率部回師關中,被任命為師長。為配合北伐,楊虎城曾率部出潼關,進擊河南。因而與盤踞河南的直係軍閥所屬的鎮嵩軍結怨。1926年,鎮嵩軍七萬多人包圍了西安,楊虎城所部另一軍李虎臣部,以不足萬人的兵力,堅守西安孤城達八個月之久,在戰略上有力地策應了北伐。

蔣介石為何要殺害楊虎城?其實沒有西安事變,結果也是一樣的

二、

從楊虎城的早年經歷來看,在南京政府建立以前,他的一些列革命活動基本上與蔣介石沒有直接的聯繫,因此也就得不到蔣介石的信任和倚重,相反的卻是猜忌和打擊。

蔣介石打擊異己的慣用的伎倆有兩個: 一是直接動手清除,二是挑撥是非,彼此削弱,最終使其自生自滅。起初,蔣介石採取的是利用的態度,他見楊虎城在西安的根基深厚,又深得民眾的支持,一時不易撼動,便挑撥他與老上司馮玉祥交惡,進而為他所用。

從表面看,蔣介石對楊虎城加官進爵,許諾他放手經略西北,而暗地裡卻處處設防,不斷擴充其包圍、壓縮楊虎城的勢力。他剛任命楊虎城為陝西總指揮時,又命顧祝同在潼關設西北行營,統轄軍務,加以限制楊虎城向外發展的勢力。

蔣介石為何要殺害楊虎城?其實沒有西安事變,結果也是一樣的

同時,蔣介石又花重金收買了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讓他們遏制楊虎城的發展,從而使得楊虎城經略陝甘、力圖西北的願望化為泡影。再後來,張學良的東北軍20萬人又被蔣介石派往陝甘,他希望藉此在西北製造出兩大軍事勢力,相互內訌。

但他萬萬沒想到就是這兩人,發動了他一輩子的忘不掉的夢魘“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城兩人都不願成為蔣介石玩弄權術的工具。他們被民族大義感召,彼此坦誠相待, 冰釋前嫌,共同要求抗日,這個時候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就再也打不下去了。“西安事變”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後來蔣介石回憶西安事變由蔣中正、蔣宋美齡著《蔣委員長西安半月記蔣夫人西安事變回憶錄》有以下記載(節選):

十二月二十四日

至夜間,又聞楊虎城堅決不主張送餘回京,與張爭執幾決裂,究不知其真相如何。

十二月二十五日

晨,子文來言:“張漢卿決心送委員長回京,唯格於楊虎城之反對,不能公開出城;以西安內外多楊虎城部隊,且城門皆由楊部派兵守衛故也。

蔣介石為何要殺害楊虎城?其實沒有西安事變,結果也是一樣的

總結:不難看出,蔣介石對楊虎城自始至終都是心懷敵意的不管有沒有“西安事變”,他都會竭盡全力打擊削弱楊虎城,只不過由於“西安事變”對他一生影響巨大,從日記裡不難看出蔣介石對於楊虎城的憤怒,這也給了他一個殺人的絕佳藉口,所以楊虎城將軍最後慘死於軍統之手,終年五十六歲。而與他一起參與西安事變的張學良雖然沒有被殺,但是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從36歲被關到8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