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程吃之济南城 九转大肠

大家好,这里是一城一程吃。今天我们继续好客山东。提到山东,老师能让人想起老济南府,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想到大明湖畔,大明湖湖面上的佛山倒影,我却想到了鲁菜中的扛鼎之作——九转大肠!

一城一程吃之济南城 九转大肠

一城一程吃之济南城 九转大肠

鲁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 ,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 的菜系,是八大菜系之首。2500年前山东的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北魏末年《齐民要术》(成书时间为约公元533—544年)总结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盐、豉、醋、酱、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调技法的框架;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所以说,鲁菜为什么这么金典,这么好吃,就是因为能把最不好吃的做到最好吃的境界。

一城一程吃之济南城 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的来历,喜欢鲁菜的应该都有所耳闻。相传,清光绪年间济南县东巷北首有一处“九华楼”饭庄,杜姓老板是个富甲一方的商人,一生信佛,非常崇拜佛家的“九九归一”之说。有一次,他去一个做肉食朋友的家中去喝其孩子的满月酒,酒后朋友回礼并额外送给他一挂猪下水。回到九华楼,杜九龄找来于姓大厨,让他做个肥肠尝尝。厨师回到厨房,左思右想反复试做,都不好吃,他又去肉铺买了一些大肠回来继续做,反复试制多次,终于做出了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大肠菜。杜老板听到消息,立刻赶过来,见到盘中油亮金灿的猪大肠,夹起一块送入嘴中,连声称香极了,于是决定第二天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尝此菜并为之定名。次日,宾客们来到九华楼,店小二张罗着先上一些别的菜,就在客人们翘首以待的时候,大肠上了桌。人们品尝过后,纷纷称赞好吃,但未知其名,席中一位老朋友,了解杜老板信佛,酷爱九字,提议就叫“九转大肠”吧,此提议引来掌声,也使杜老板十分中意。此后,此菜声名鹊起,风靡济南府,并遍及山东各地,成为名菜。

一城一程吃之济南城 九转大肠

正宗的九转大肠,首先将大肠清洗干净后煮熟切段,然后起锅炒糖色,“要炒到鸡血红色,再放入大肠煸炒上色”,这也正是最考验厨师手艺的一步,火候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品,“炒个七八十滚后,放入葱姜蒜,再烹醋,添汤加盐,然后收汁,最后一步则是放入肉桂面、胡椒面和砂仁面,淋上花椒油翻炒均匀,盛出装盘。”正宗的九转大肠,色泽红亮,咸、甜、酸,又稍微有些苦味和辣味,分别是炒糖色和砂仁面带来的结果,大肠则毫无异味,油香软糯。这道菜满足了很多人的口味需求,大肠在嘴中绵软而又有嚼劲,大肠整体色泽诱人,吃起来不腻,关键还养眼,叫人怎能不喜欢。

一城一程吃之济南城 九转大肠

你喜欢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我却爱上这里的九转大肠!

一城一程吃之济南城 九转大肠

朋友,好客山东,九转大肠,你怎么能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