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告訴我們的3個道理,看懂的人很少.....

一廂情願的愛情,終需一別兩寬

《圍城》裡面,蘇文紈喜愛方漸鴻,在她看來彼此已產生愛情,接下來便是婚姻的提期,但可惜的是方鴻漸並不愛她,而是愛上她的表妹唐曉芙,但唐曉芙也未於方鴻漸相愛,三人經過了不同的故事軸線的發展,最後三人互無交集,各自生活。

小說裡面的故事並沒有動人心魄的逆轉,而是平實細膩的訴說關於愛情應有的歸宿。

而不是我對你很好,你就必須喜歡我;也不是你對我好,我就必須愛上你。在愛情裡面不是單向順流,而是雙向互選,即便你每天澆水三次,仙人掌也不會開花,反倒會枯糜。所以請記住,強迫別人接受你的愛,就是在“犯罪”。

王小波說:如果你想喜歡別人,我還是你的朋友。愛情之所以美好,就是它不能用明碼標價的方式,來進行金錢互贖。只有雙方靈魂和心靈的契合,才有可能走到一起,而對於走不到一起的過客,一別兩寬,各生歡喜便是對彼此最好的祝福。

《圍城》告訴我們的3個道理,看懂的人很少.....

愛情不一定能結成婚姻,但婚姻的結成不能沒有愛情

自方鴻漸離開故地到外謀生時,遇到了同行的孫嘉柔,起初方鴻漸認定自己不會喜歡她,更別說結為夫婦了。但情節的走向總是不如主角所意。故事的最後他們最後為“愛”結婚,也為“愛”爭執。作者在最後沒有寫明結局,只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

誠然如此,婚前婚後是不同的狀態。婚前是炙熱的戀愛,婚後是平淡的扶持,為什麼有些夫妻從戀愛到結婚,從中年到老年,都能相敬如賓,有些像主僱般陌生呢?我想答案的本質,便是這段婚姻是否有愛情。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面,書寫了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和一個男子為愛從少年等到白髮的故事,這樣的愛情讓人溫軟感動,即便生命中所剩的日子屈指可數,但他們依舊用最後的生命愛捍衛愛情。

而我認為好的婚姻,並不取決於雙方認識多久,而是雙方是否能共孕出愛情,並維繫好這份情感。

愛情是雙方共存希望與美好的堡壘,而婚後的生活就是依附在這份美好上的延展,在苦辣酸甜的周遭裡,相互寬容和扶持。如果要我對婚姻寫一個梗概,借用王小波說的話: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圍城》告訴我們的3個道理,看懂的人很少.....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事

小說裡面,孫嘉柔和方鴻漸在雙方父母未溝通見面的情況下,便先訂了婚,而後結婚。在婚後孫嘉柔到婆家行禮後,與方鴻漸的父母和弟媳有諸多矛盾,這也是成為後面他們爭吵的導火線之一,而方鴻漸對女方的父母也僅限於鞠躬行禮。

倒不是說愛情必須事必躬親請向父母,而是得到雙方父母祝福的婚姻會更加有力。現在有很多新聞報道,有很多情侶全然不顧父母的意見,執意婚嫁,到最後哭著回去找回父母尋求幫助。

從前我抗拒門當戶對的說法,但到如今,我卻覺得這些詞組都是古人歷史經驗的沉澱。

倒不是說雙方必須名門望族,而是雙方家庭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對於戀愛的雙方更有安全感,太貧瘠的嫁女兒的人家不捨,太富有的娶媳婦的人家畏懼,

不僅為了愛情,也為了婚姻。

《圍城》告訴我們的3個道理,看懂的人很少.....

關於愛情和婚姻就像書裡說的: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但不管你是作何選擇,請記住你的每個選擇都是一份責任,請尊重和去履行,才是對愛之本源最好的敬畏。

希望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如果覺得文章略微有感,可轉發評論,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