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脫大敗張士誠於高郵,分兵圍六合,朱元璋為何勸郭子興救六合?

張士誠在高郵稱王后不久,元至正十四年九月(1354年),元順帝命丞相脫脫率大規模元兵來攻,”旌旗亙千里,金鼓震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續資治通鑑》)。

同年十月,脫脫大敗張士誠,分兵圍六合,六合的起義軍派出使者向到滁州求救。使者和朱元璋有舊交,半夜趕到,朱元璋聞訊後趕緊去向郭子興請示。

郭子興和六合的主帥以前有嫌隙,心有怒氣,不願意發兵相助。使者說,情勢非常危急。但郭子興仍不肯答應。朱元璋見狀連忙勸說,現在六合被圍,如果不去解救,六合被攻陷,將禍及滁州。

脫脫大敗張士誠於高郵,分兵圍六合,朱元璋為何勸郭子興救六合?

明太祖朱元璋


郭子興聽後,怒意稍減,打算派別的將領帶兵前往。但是當時脫脫大軍號稱百萬,別的將領心有畏懼,紛紛推說此行不吉利。

郭子興為什麼沒直接派朱元璋帶兵去六合呢?

原來,郭子興不堪趙均用的挾持,率部萬餘人來到滁州後,不久便聽信讒言,對朱元璋心生猜忌。朱元璋此時已失去兵權,“四方征討總兵之權,上皆不得與”(《明太祖實錄》)。

由於別的將領都不願意去,郭子興只得派朱元璋帶兵去解六合之圍,並且讓朱元璋占卜一下是否吉利。朱元璋認為,解救六合是否可行,聽從內心判斷即可,無需禱於神。

是否有這樣一種可能?也許郭子興並不是真心想派兵去救六合,別的將領看透了郭子興的心思,因此都找藉口推脫。

無論如何,朱元璋再次獲得了兵權。

朱元璋率軍東行至六合,和耿再成駐守在瓦梁壘。耿再成是泗州五河縣人,在濠州時便開始跟著朱元璋,是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元軍的攻勢異常猛烈,雙方激戰數次後,朱元璋覺得這樣打下去不是辦法,於是想出一條計策。掩護婦孺撤退到滁州後,大隊元軍尾隨而至,想要攻打滁州。朱元璋率兵在河澗側面設伏,令耿再成佯裝失敗,誘敵中計。元兵大敗,朱元璋俘獲很多馬匹。

雖然獲勝,朱元璋的頭腦仍然冷靜。脫脫率領的百萬元軍虎視眈眈,一旦增兵來攻,滁州恐遭滅頂之災。

於是,朱元璋備好牛酒,由地方父老送給元兵,俘獲的馬匹也悉數返還,並和元兵主帥說:城中百姓全是好人,聚結起來,只是為了防禦盜賊,我們願意供給軍需。元兵主帥信了這番說辭,帶兵離去,滁州得以保全。

朱元璋以示弱的方式暫得一時安全。這樣的安全能維持多長時間呢?雖然歷史沒有假如,但是我們不妨以假設的方式分析一下其中的風險。

為了打敗在高郵稱王的張士誠,元順帝給了脫脫很大權力,“總制諸王、諸省、各翼軍馬討張士誠,黜陟予奪一切庶政,悉聽便宜行事,省、臺、院部諸司,聽選官屬從行,稟受節制。西域、西蕃皆發兵來助”(《續資治通鑑》)。

張士誠被脫脫打得很慘。如果不是元順帝聽信饞言,一紙詔書把脫脫就地解職,張士誠恐怕凶多吉少。

元順帝的這紙詔書,無論對張士誠而言,還是對朱元璋來說,都是從天而降的幸運。

如果脫脫沒被解職,誰知道他在打敗張士誠後,會不會趁勢攻打滁州。

既然風險這樣大,為什麼朱元璋還要力勸郭子興解救六合呢?

除了重獲兵權外,六合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想必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六合位於滁州東面,是滁州的屏障;若想從滁州進軍江淮,六合是必經之地。失去六合,滁州將成為一座孤城。

可見,雖然朱元璋暫時沒有足夠的實力脫離郭子興單獨行動,面對郭子興的猜忌,只能逆來順受;但是朱元璋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卻有著比較清晰的想法。

通過六合之戰,朱元璋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