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乾卦智慧:自強不息;坤卦智慧:厚德載物

《易經》是中華歷史上的一部奇書,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相傳是伏羲發明了八卦,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推演出了《周易》,後來孔子又寫了十翼,組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易經》。《易經》共有六十四卦,開頭兩卦分別是乾卦和坤卦,乾為天,坤為地。

可以說,儒家思想是從乾卦智慧衍生出來的,而道家思想是從坤卦智慧衍生出來的。


《易經》乾卦智慧:自強不息;坤卦智慧:厚德載物


1、乾卦智慧: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體的運行剛健不已,君子由此領悟到要自強不息。


乾卦的智慧就是自強不息,銳意進取,頑強拼搏,有打不死的小強精神,不斷努力,不斷精進。有這種精神和智慧的人,他的命運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


說到自強不息的一個人,不得不提孔子。孔子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他可謂是一位孤兒,又兼出生在普通的家庭。這樣的一位孤兒,應該是比屌絲更加屌絲了,然而,他成功地逆襲為千古聖人,不得不令人驚歎和佩服。


《易經》乾卦智慧:自強不息;坤卦智慧:厚德載物


看看他的學習態度,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能夠不恥下問,進入到太廟裡面,每件事情都要問一問,當有人質疑他不知禮時,他認為這樣做才是符合禮的精神。他隨時隨地學習,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別人問他是否是天生聖人,為何能懂得這麼多的學問,有這麼多的技能?他回答說:“自己從小無人可依靠,只能努力地去學習各種各樣的學問和技能”。他五十歲的時候學習《易經》,做到韋編三絕,古代的書就是竹簡,他天天翻看用熟牛皮筋串聯起來的竹簡,把熟牛皮筋都翻斷了多次。他對學習就是這麼的痴迷,這麼的勤奮。


他弟子三千,優秀弟子有七十人。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育起弟子來,從來都是不知疲倦。


《易經》乾卦智慧:自強不息;坤卦智慧:厚德載物


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學術和主張並不能讓各諸侯國所採用,然而他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能做到多少是多少。


這就是孔子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另一位自強不息的人就是三國的劉備,雖說他是中山靖王之後,不過中山靖王已經是兩三百年前的事情,到劉備之時,家道已經沒落到以賣草鞋為生。他剛出道時,被董卓所瞧不起。


他一生經歷過無數次敗仗,就因為打敗仗導致家人被俘虜的事情都發生過四次。他投公孫瓚、投呂布、投曹操、投袁紹,依劉表,連孫權,經歷過諸多挫折和磨難,他並沒有氣餒。他一直堅定一個信念“光復漢室”。直到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他的人生事業才開始有了起色,終於割據一方,鼎立三國。


《易經》乾卦智慧:自強不息;坤卦智慧:厚德載物


2、坤卦智慧:厚德載物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大地的形勢寬厚和順,君子由此領悟到要培植深厚的道德來承載萬事萬物。


大地承載一切物質,不論是潔淨的,還是汙穢的。好比蓮花,它也能夠從汙泥中吸收營養,然後能出淤泥而不染,它並不排斥淤泥。就像一位真正的君子,他固然能夠跟其他君子共事,他還能夠與小人共處。畢竟這個世界,不管在何時何地,都不完全只有君子,而沒有小人。所以真正的君子,肯定有跟小人相處的能力,他有足夠的胸懷可以包容小人,包容小人行徑。


《易經》乾卦智慧:自強不息;坤卦智慧:厚德載物


就像佛陀普度眾生,既度好人,也同樣度壞人。也像上帝愛一切人,既愛好人,也愛壞人。他們有足夠的胸襟去容納一切。


唐末五代時,是七八十年的亂世,這個當皇帝、那個當皇帝,換來換去,更新了五個朝代“梁唐晉漢周”,故稱五代。臣弒君、子弒父的事情在五代發生了無數起,很多歷史文獻也在那個戰爭頻仍的時期遺失了。那時有一個人叫馮道,他活了七十三歲。每一個朝代變動,都請他去來輔政,他成了不倒翁。後來的史學家歐陽修寫歷史罵他沒有氣節。


《易經》乾卦智慧:自強不息;坤卦智慧:厚德載物


在那個大變亂的歷史時期,他能夠始終不倒,他確實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他不被人攻擊,大概沒有財色名利的毛病,個人行為和修養上也讓別人找不出攻擊的地方。


他曾作詩“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清廉、嚴肅、淳厚,度量當然也很寬宏,能夠包涵仇人,能夠感化了仇人,能夠厚德載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