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周易》第一卦“乾卦”

乾卦是《周易》的第一卦。

“乾”字從何而來,幾乎是個謎。

上古無“乾”字,馬王堆帛書《周易》的“乾”寫作“鍵”。出土《周易》的3號墓距離秦朝覆滅不過三四十年的時間,所以那時候很可能還沒有“乾”字。“鍵”通“剛健”的“健”,所以最早的乾卦可能就叫做健卦。乾卦《象傳》說“天行健”,而坤卦《象傳》說“地勢坤”。 “地勢坤”的“坤”是卦名,“天行健”的“健”也應該是卦名,“天行”的“行”是名詞,是道的意思,“天行”是天道的意思,這樣“天行健”“地勢坤”就對應得十分工整了。

那麼,被借作“健”來使用的“乾”字到底有什麼來歷呢?


詳解《周易》第一卦“乾卦”

我們在甲骨文、金文等古老文字中均找不到線索。聞一多從《說文》中的籀文“”入手,認為左邊有三顆旋轉的星星(),因此“乾”字應該從“斡旋”的“斡”而來,而這個“斡”字,就是指圍繞著北極星旋轉的北斗。北斗被認為是“天維”,亦即《天問》中的“斡維”。北斗星以天璇、天樞和北極星的三點連線為軸,圍繞著北極星旋轉,古人認為,這就是天的綱維(附北斗七星圖)。“乾”(斡)代表天維,所以用“乾”作為代表天的卦名。

乾卦為什麼代表天?

乾卦內外卦均為陽爻,六根陽爻相疊,代表至陽。在人們的認知中,毫無疑問,最大的陽莫過於與地相對應的天,至陽之卦的乾就指代了天的意義。

《周易》八經卦中每一卦都代表了一種主要物象,但都以另外一個不具指的字來替代,而不直接用“天”、“地”、“山”、“澤”、“雷”、“風”、“水”、“火”來作為卦名,究其原因,除了有迂迴含隱之意外,這些卦名還包涵了與之相關的其他物象。如乾卦除了象天之外,還象徵君、父、金、玉等等(見《說卦》)。

“天”字甲骨文、金文分別作“”、“ ”等形,到《說文》的篆字,基本定型為“”。郭沫若認為,把它的三個橫向的筆畫拉直,省略掉中間的豎畫,就成為乾卦()了。而且其象徵事物中的金、玉,也都有三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乾為天之道,是動,是用,是化生萬物的根本,是萬物之君父。

詳解《周易》第一卦“乾卦”


乾卦的卦爻辭如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詳解《周易》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四個字,《彖傳》和《文言傳》都有解釋:元為始善;亨為嘉美;利為利物,即對他人他物有好處;貞為貞正、貞固,或者能幹。高亨則解釋為:元為大,亨為享祭,貞為佔問。合起來意思是舉行大享之祭,遇此卦,乃有利之佔問。甲骨文多見“貞”字,而帛書《周易》“亨”字徑寫為“享”,所以高亨的解釋應該更符合卦辭原意。

初九,潛龍勿用。

初九的“潛龍勿用”,是指初爻處在六個陽爻的最下面,因為被壓制,潛伏於下,所以不要強求有所作為。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二爻的情況就不同了,此爻處在內卦的中間,是一個很恰當的位置,猶如龍出現在田中,會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就需要貴人相助,如遇此爻,則會“利見大人”,意味著機會來了。此爻有兩個“見”字,“見龍在田”的“見”,讀“現”,意思也是“現”;“利見大人”的“見”和今天的“見”意思一樣。

詳解《周易》第一卦“乾卦”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三爻的“乾乾”有爭論,如高亨認為是勤勉的意思;聞一多經過考證,認為“乾乾”即“悁悁”,意為憂懼。都說得通。而帛書本則寫作和卦名一樣的“鍵鍵”,即“健健”,應該是強健、精力旺盛的意思。 “終日”,一整天。“夕”,晚上。“惕”,警惕;“惕若”,提心吊膽的樣子。君子白天則打起精神,晚上則小心謹慎,所以雖“厲”而“無咎”,儘管有危險,但不會出大問題。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四爻從內卦一躍而上外卦,所以叫做“躍”。龍“在淵”,如魚得水,所以“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五爻處於外卦的中位,和九二爻相像,所以同樣“利見大人”。所不同的是高度的差別,九二靠下,是“在田”,九五在上,當君上之位,所以是“在天”。

詳解《周易》第一卦“乾卦”


上九,亢龍有悔。

上九爻到了頂,從下到上,一路陽爻,物極必反,所以是“亢龍有悔”。“亢”的意思是高到極端。“悔”字多解為“悔恨”、“悔過”之意,是“龍”主動“有悔”;其實“悔”亦可通“晦”,一般把外卦又稱為“悔卦”,取的應該是這一層意思,是“龍”被動“有悔”,即有了不好的事情,不好的苗頭。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用九”、“用六”只出現在乾坤兩卦,其他諸卦沒有。用九,是用六爻共同組成的卦來貞問。“見群龍無首”,是說一群龍飛得高,看不見頭,大約有今天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意思,所以“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