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誠意、正心”的標準可參考《周易 乾卦》的“潛龍”

大家好,下面還是繼續講《大學》。《大學》非常重要,它在咱們傳統的四書五經知識體系中是處於第1位。那麼宋朝的儒家之所以把大大學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它是講對學習的方法進行了一個系統的總結。而學習在咱們的傳統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處於一個核心地位。三字經就講人“不學不知義”,宋明以後所謂的心性修煉、修身養性,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大學》的核心就是在8條目,8條目中最重要的就是前四條,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那麼在4條中,王陽明認為誠意又是最重要,他就講“《大學》之要誠意而已”,那麼我們今天就著重講一下“誠意”。


《大學》“誠意、正心”的標準可參考《周易 乾卦》的“潛龍”


首先來看一下這4條是什麼意思?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他是什麼意思?首先這4條他是講的同一件事,只是從不同的側面去講,他不是講了4件事,或者說他有一個階段、次第,這是沒有的,是同時發生的同時進行的,這點首先大家要知道。

格物的意思是說學習應該是實踐的,應該是通過具體的做事、具體的實踐,去和外物發生接觸,這就是格物,傳統上會把物說成事,格物就是做事。

那麼古人他沒有現代這種客觀的物體、客觀世界這個概念,將物說成事,是在強調物一定是和人發生關係的,處於一個人物互動關係之中。物是在事件中存在,也是與人密切聯繫的存在。格物是處於一個一定的場景之中,具體的場景之中。

致知是說,當人和外物發生接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是非的判斷,好惡的情感,這些判斷和這些情感就是“知”。那麼王陽明加了一個良字,就是“致良知”,意在強調這種致知的能力,它是一個內在的,是人所天生具備的。

“知”是本於心的,不是本於物的。這個致知的過程就是通過外物的刺激來體認我自己的內心。對這個過程,古人也經常用種子來比喻。一粒種子,它具備長成一棵大樹的潛在能力。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去刺激它、孕育它,它也不可能會發芽成長。

“良知”是孟子講的,其意思不僅包括善良,更是指本有的,即“不學而知,不學而能”的“良知良能”。

“誠意”是什麼意思?就是說當我們在和外界發生接觸,內心會產生這些判斷和情感,但是我要確保它真正是發自我的內心的,而不是受外界影響的。這個是很難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所受的影響它往往是在不覺間所產生的,有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比如說家庭教育,社會的風氣,學校教育和知識結構,這些東西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實際上我們的想法是在外界的影響之下而產生的,但是我們自己覺不出來,以為就是自己的。

所以“誠意”的過程就是要一層一層的剝離,外在影響的過程中,讓我們的意念一定是真實的,讓我們自己的“意”獨立出來。實際上這也是一個讓自己的心獨立於外界,讓它獨立出來這麼一個過程,讓它凸顯出來。

所以這個功夫就在誠意上,他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要反思這個是不是我的真實想法,還是到底受外界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來確認和發現自己的真實內心,這是誠意。誠意的過程就是心性獨立的過程。

“誠意”是一次一次的,當一次一次的“誠意”之後,那麼就會來總結一些原則。或者說是成熟了,因為誠意它是一個鍛鍊、修煉,修練的結果,就是正心。正心的話就是說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判斷系統,獨立的判斷系統。在以後的做事過程中,我會自動的產生這種判斷,然後做出正確的決定。


《大學》“誠意、正心”的標準可參考《周易 乾卦》的“潛龍”


正心也是說形成自己的獨立的人格。那麼什麼才算是獨立的人格呢?《周易 乾卦》第一爻叫“潛龍勿用”, “潛龍”說的就是獨立人格,的標杆。就是要“誠意”“誠”到這個程度,才算真正的誠,“正心”正到這個程度,才算真正的正心

《文言傳》對“潛龍”給了一個具體的解釋:“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不悶,不見是不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

“不易乎世”是說自己不會隨著外界世界而改變。我要堅持我的想法,我認為對的話,哪怕整個世界都反對,我也不會改變。

“不成乎名”是我不會追求名聲,我會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至於別人怎麼看我不管。

“遁世不悶”是說,我默默無聞的隱居起來,沒人知道,我也不會覺得煩悶。“不見是不悶”,就是不被別人知道,也不被別人認可、承認,無所謂,我也不會覺得煩悶。

“樂則行之,憂則違之”,我高興我就去做,我不高興我就不做。“確乎其不可拔”,我會按照我的原則做事情,我不會不會改變的。

這個就是獨立的人格,就是要達到這個程度。達到這個程度,你才真正“誠意”了。達到這個境界了,達到這個程度了,才說明你做到“正心”了,你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立的人格。

《大學》“誠意、正心”的標準可參考《周易 乾卦》的“潛龍”


包括論語中第開篇他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然後第三句就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說的是“不見是而不悶”。“人不知”就是別人不知道我。我學習了,我學好了,別人不知道我,別人也不承認我,無所謂。“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知道我學好了,不知道我很有能耐,我也不會不高興的,無所謂的事情,因為我也不是給別人學的,我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來去做事情。

這是誠意。我是用《周易 乾卦》“潛龍勿用”的“潛龍”來解讀,這是“誠意”的標準,也是“正心”的標準,以如此的誠意,達成如此的正心,方實現人格獨立、心性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