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研學旅行知識點介紹—清華大學研學知識點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覆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26個系。

青少年研學旅行知識點介紹—清華大學研學知識點

清華大學治學嚴謹,有著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清華大學傳承“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養了11萬餘名學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治學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樑。他們中有竺可楨、高士其、姜立夫、段學復、張子高、楊石先、葉企蓀、周培源、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梁思成、楊廷寶、錢偉長、吳仲華、洪深、曹禺、金嶽霖、王力、陳岱孫、錢鍾書、費孝通、吳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馬寅初、陳寅恪、熊慶來、華羅庚、茅以升、吳有訓、錢學森、張光鬥等是清華的進修生和資助生,美籍學者楊振寧、李政道、林家翹是清華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勳章”的23位功勳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5%為清華大學校友。

青少年研學旅行知識點介紹—清華大學研學知識點

清華大學校訓: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從1914年冬梁啟超在清華學校同方部作的題為“君子”的演講中而來。

1914年11月,梁啟超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概括成清華大學的校訓。

青少年研學旅行知識點介紹—清華大學研學知識點

清華大學校徽:清華大學的校花為紫荊花,所以校徽為紫色。清華大學校徽為三個同心圓構成的圓面,外環為中文校名(繁體)、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時間,中環為校訓字樣,中心為五角星;校徽原型起源於清華學校兵操訓練營的軍旗。分別寓意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希望在清華大學學習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全面發展,品質、專業技術,樣樣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