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之死


知識分子之死


雖然早早地猜到了結局,但當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定格,凱文·史派西那平靜中帶著一絲悲憫的目光,還是讓我忍不住淚流滿面。

已經很久沒見過這樣成熟睿智的理想主義者了,他的死,讓人扼腕嘆息,痛徹心扉。

1、

在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中,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大衛·戈爾是一個著名大學的哲學教授,他滿腹經綸,風度翩翩,他講拉康哲學,迷倒課堂上所有的學生,他在哲學和現實世界間穿梭,給學生展現奇妙而深刻的思想,影響學生的價值觀。

這是我看過的所有凱文·史派西飾演的角色中最富個人魅力的角色,也是我能想像的一個教授最好的樣子。

知識分子之死


但在電影開頭,大衛·戈爾已經是一名在監獄呆了6年的死因,罪名是謀殺女同事康斯坦斯,還有幾天就要執行死刑。曾經受人尊敬的社會精英,淪為了被人唾棄的罪犯,聲名狼藉。

康斯坦斯死狀慘烈,全裸,頭上套著黑色頭塑料袋,雙手被銬在身後,手銬的鑰匙在她胃裡。她沒有辦法掙脫,最終窒息而死。

不遠處架著攝像機,說明有人拍下了康斯坦斯死亡的全過程,但是錄像帶消失了。

警方在康斯坦斯身上找到了大衛·戈爾的精液,還有塑料袋上的半枚指紋。

在此之前,被學校勸退的女學生波林曾告大衛強姦,雖然後來撤銷了控訴並離開當地,但輿論普遍認為她是被大衛強悍的律師逼退的。所以康斯坦斯案一出來,輿論一邊倒地認為大衛就是個斯文敗類,是兇手。

知識分子之死


女記者貝西關於青少年賣淫的報道引起了關注,但她堅決不提供她的賣淫青少年的線人的線索給警方,從而入獄兩個星期。

從不接受記者採訪的大衛·戈爾主動找上剛剛出獄的貝西,因為她口風緊,只要他說不要記錄的內容,都不會被透露出去。大衛星期二、三、四三天每天下午接受貝西兩個小時採訪,星期五下午他將被執行死刑。為此,貝西所在的雜誌社需要支付大衛·戈爾50萬美元現金。

在採訪前,貝西對大衛是抱有偏見的,她不認為司法會輕易冤枉一個人。

在死刑監獄呆了6年的大衛,依然保有一個哲學教授的冷靜、睿智和幽默,他通過自己的講述,一點點把貝西帶入自己的故事裡。

知識分子之死


貝西開始覺得,大衛是真的被冤枉了。她拼命地找線索,親自上陣,重演了康斯坦斯的死亡過程。她發現,完全可以自己套上塑料袋,自己把手銬在背後,把自己憋死。

康斯坦斯死於自殺。並且錄下了自殺的過程,只要找到錄像帶,就能救大衛。

2、

康斯坦斯和大衛·戈爾都屬於一個激進組織——死囚守護者,反對他們所在的州執行死刑。組織的前負責人達斯第·萊特因為行為太激進被開除,他是康斯坦斯的同居男友。

層層抽絲剝繭,貝西終於勾勒出了事情的輪廓:因為州長是一個強硬的死刑堅持者,康斯坦斯和達斯第·萊特設計了一個局,已患白血病的康斯坦斯用那樣的方式自殺,達斯第·萊特藏起錄像帶,在大衛·戈爾被判死刑後,再拿出錄像帶,以證明好人是有可能被冤枉的,從而逼迫州長同意取消死刑。

但因為達斯第·萊特的激進,他沒有聽從康斯坦斯的安排,打算等大衛·戈爾被執行死刑後再拿出錄像帶,這樣更能引起公眾的憤怒和同情,讓輿論起到更大的作用。

星期四下午,最後一次談話結束的時候,大衛對貝西說:“明天這個時候,我已經死了,我知道時間,但不知道為什麼,你還有24小時尋找答案。”

週五下午,貝西潛進了達斯第·萊特的住所,終於找到了那盤錄著康斯坦斯死亡過程的錄像帶。她開著車直奔監獄,希望能在死刑執行前把這一證據提交。

車子卻半路出了故障,貝西截不到車,一路狂奔。但當她精疲力竭地趕到監獄的時候,法官正在宣佈大衛的死亡時間。貝西崩潰地大哭。

知識分子之死


錄像帶公佈後,整個州都在為大衛的冤死惋惜,州長面臨從來沒有過的取消死刑的巨大壓力。

為自己沒有及時趕到深深自責的貝西收到一卷錄像帶,上面寫著“不要記錄”。貝西把房間反鎖,播放了錄像帶,發現這才是真正完整的康斯坦斯自殺過程,比她之前拿到的多了一些內容,當錄完康斯坦斯的自殺過程後,錄像者上前關了錄像機,錄像帶中最後一個畫面定格在錄像者的面孔上,赫然是大衛·戈爾。他設計了自己的死亡。

3、

很多人在討論大衛·戈爾、康斯坦斯和達斯第·萊特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主謀,有些人甚至認為大衛·戈爾是因為失業迫於無奈才成了同謀者。

我認為這是不需要討論的,當然大衛·戈爾才是真正的主謀。

導演特意每次都用很多個鏡頭把大衛·戈爾的講述部分和其它內容分割開來,正是因為他的講述只是為了引導貝西的認知和行為,讓貝西按他的預設一步步調查出事實,完成自己的思想轉變,成為他思想的後繼者。他的講述並不完全是真實的。

知識分子之死


我甚至認為,大衛·戈爾和州長那場電視上的辯論都是他設計過的,以激怒州長說出“只要能找到一個被判死刑的人是冤枉的,就同意廢除死刑”的話。

在辯論的前半部分,大衛遊刃有餘,談笑風生,後面忽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說話飛快,難以溝通,和前面的風格完全不一樣。

從電影中大衛的整體表現來看,他不像那麼容易失控的人,他是一個思想深刻邏輯嚴謹又有強大表達能力的成熟的哲學家,他善於掌控,能通過談話讓對他有成見又聰明有經驗的貝西完全被他帶節奏。

知識分子之死


他成熟睿智、洞明世事,他設計自己死亡的同時,還不忘卸去貝西的愧疚感,還記得換來50萬美元的現金留給他的兒子。

他參加過無數活動,見識過各種場面,心理成熟又強大,怎麼可能在一場小小的電視辯論中,在自己佔優勢的情況下忽然失控把握不住語速和節奏,搞砸一場對他們組織來說很重要的活動?

知識分子之死


類似這樣的他的表現矛盾的地方,電影中有很多,特別是在他的講述中呈現出的他的形象,和現實中的他呈現的非常不符。

《大衛·戈爾的一生》,講述的是一個知識分子殉了自己理想的故事。為了說服固執的州長,為了挽救那些年輕的生命,為了實現自己的學術追求,他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作代價。他像影片中不斷提及的蘇格拉底一樣,在可以活下去的時候,自己選擇了死亡。

凱文·史派西塑造的大衛·戈爾太美好,讓他的舉身赴死無比震撼。

我不想進行學術上的觀點討論,這沒有意義,影片最大的價值,是塑造了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只為了追求心中更好的世界,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而不是選擇做一個聰明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謀求自己的功名利祿。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精英,他們引領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無私的智慧的優秀的人們,人類世界才不會一直向下,淪落為小丑和蝙蝠俠的哥潭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