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深化村寺同步治理推進“強村帶寺”治理模式

著力打造“村寺並聯治理”升級版

玉樹深化村寺同步治理推進“強村帶寺”治理模式  

10年,是歷史指針的跨度,是艱苦奮鬥的征程。1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青海新玉樹建設和玉樹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地區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40.2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59.8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010元增加到35167元,農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419元增長到9138元。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2019年的5200元以上,全州實現絕對貧困“清零”目標。三江源生態保護取得可喜成績,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3.2%提高到了2019年的3.97%,2010年至2019年累計實施荒漠化和黑土灘治理面積464.73萬畝,1.8萬人走上生態公益性崗位,玉樹市於2017年成功創建全國衛生城市。  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隨著災後重建任務完成,玉樹全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2015年在全州實施“村寺並聯治理”,2018年又著手打造“村寺並聯治理”升級版,推進“強村帶寺”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徵、青海特色、藏區特點的社會治理創新之路。  “多年來,玉樹始終堅持因地制宜,一以貫之推進村社和寺院同步治理,並且不斷深化這項工作,基層社會治理從探索、鞏固階段發展到現在的提檔升級階段,為全州鞏固和發展宗教和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生態美好、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堅實基礎。”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說。

因地制宜 治理創新  

玉樹藏族自治州現有258個村(社)、247座宗教寺院(活動點),基本上一個村(社)一座寺;僧尼2.3萬人,超過全省僧尼總量的半數;總人口41萬餘人,其中藏族佔98.53%;許多群眾信仰藏傳佛教,寺廟對社會和群眾的影響深遠而厚重。  

對此,玉樹州委清醒地認識到,村社和寺院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小細胞,更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只有對村社和寺院同步治理,做到寺院和村社同等對待、僧尼和村民一視同仁,才能達到基層社會治理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5年6月,玉樹實施“村寺並聯治理”,下發《關於開展村寺並聯治理的意見》,將全州村寺依據地域分佈、僧俗習慣和教派源流捆綁起來,全面實施“治理整頓並聯、宣傳教育並聯、班子建設並聯、民生普惠並聯、社會治安並聯、解決問題並聯、責任義務並聯、考核獎勵並聯”的八大並聯機制。  安衝鄉是玉樹州玉樹市寺院最多的一個鄉鎮,有的村甚至是一社一寺。 

 “以前結拉村就比較典型,村子和寺院關係緊張,矛盾糾紛也多。”安衝鄉黨委書記李從宏說,玉樹市將結拉村確定為“村寺並聯治理”試點後,從全市抽調近百名“雙語骨幹”,進駐結拉村和寺院開展工作,從頂層設計、資源整合、宣傳教育、民生工程、教育懲戒、考核獎懲六個方面入手,統一思想認識,強化工作措施,堅持重心下移,形成了“屬地管理、配合協同、群眾參與、民生改善、法治保障”的村寺並治工作格局。  

如今,結拉村“兩委”班子結構更趨合理,群眾滿意度持續升高,存在的突出不穩定因素、村寺長期矛盾糾紛、宗族勢力干預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村寺並聯治理’開創了藏區社會治理新模式,實施3年來,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大大提升。”玉樹州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雷文昇介紹,在此基礎上,我們推動“村寺並聯”向“強村帶寺”升級,下發《實施強村帶寺“雙十”行動打造“村寺並聯治理”升級版方案》,明確了“雙十”行動的具體內容、目標任務和責任部門。  據瞭解,“強村”十項行動包括:實施“七個好”鄉村黨組織全面達標升級行動,實施領導幹部深入一線服務基層“聯村幫村帶支部”行動,大力開展“法制政策科技”宣講團(月)行動,實施“一名黨員一面旗”亮身份當模範樹形象行動,實施“五星級文明戶”和村社“六無”創建行動等。“帶寺”十項行動包括,持續實施寺院僧尼“雙模範”創建評比行動,實施宗教教職人員大輪訓行動,實施寺管幹部隊伍強化提升行動,實施寺院僧尼法治宣傳教育行動,實施寺院“三種管理模式”行動,實施寺院規範化、法治化建設行動等。

黨建引領 法德並舉 

 幾年前的治多縣立新鄉扎西村,村裡組織渙散,人心不齊,在這種情況下,村兩委無心顧及發展,草山糾紛頻發,鄰里矛盾突出,扎西村一直戴著問題和貧困的帽子。 

 “換屆選舉之後,村裡推選出思想好、有擔當、有威望的人組成了新的‘兩委’班子。”立新鄉黨委書記才仁松保說,鄉里及時成立了村寺並聯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針對扎西村矛盾糾紛多的實際,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充分發揮網格長和中心戶長的作用,努力把維穩隱患消滅在萌芽當中,“現在村民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裡環境逐步改善,矛盾糾紛也越來越少”。 

 黨建引領是扎西村脫胎換骨的關鍵,也是玉樹推進藏區基層社會治理的根本。多年來,玉樹在“抓支部、活支部、強支部”上下功夫,實現了組織、服務、信息“三張網”在基層全覆蓋。 

 玉樹州把黨支部建在網格、樓院、馬背,把黨組織延伸到社會神經的末梢和終端,成立了州、縣“三基”幹部學院,目前已有166名後備幹部充實到村(社)“兩委”班子,切實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同時,市縣、鄉鎮、村社和網格分別建成治理服務中心、分中心、工作站和單元四級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村黨支部、黨員中心戶、黨員和村民共同參與的農牧區黨組織服務網絡,強化了村(社)黨組織在社會治理服務中的主導地位。  

為加強信息溝通,玉樹開通了州級黨政領導與村(社)黨支部書記、寺院寺管會主任信息網絡雙向平臺——“玉樹先鋒”,並且深入推進“智慧玉樹”建設,橫向上整合各部門資源,形成聯調互動,縱向上面向社會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雷文昇說,在黨建引領下,玉樹州堅持德法並舉,不斷築牢基層社會治理思想自覺。一方面依法從重從快從嚴打擊危害政治安全和影響社會穩定以及向境外傳遞有害信息、引發惡意炒作的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嚴厲打擊涉黑涉惡違法犯罪活動,嚴密防範宗教、宗族勢力向基層政權滲透,依法嚴懲黑惡勢力“保護傘”。 

 另一方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積極教育幹部群眾樹牢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唱響感恩教育主旋律,大張旗鼓地宣傳“全國最美奮鬥者”格扎、尼都它生一宗四代等感恩先進典型。深入挖掘、廣泛宣傳文成公主進藏和玉樹“藏漢一家親”的優良傳統,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在全州上下大力開展“玉樹好人”評選活動,評選出愛國愛教模範僧侶昂卡江才、助人為樂模範村民尕拉旺扎等16名“玉樹好人”,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力量下沉 惠民聚心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投,是玉樹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 

 玉樹廣泛推行“一線工作法”和“一職九聯”等工作模式,目前全州37名州級領導幹部、420名縣級幹部下沉鄉(鎮)、村(社)擔任“第一書記”,拉近了幹部和群眾的距離和感情。 

 州、縣、鄉黨委政府和各部門主動沉下去,排風險、找矛盾,積極協調化解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草山地界、資源管理和宗教領域等方面存在的重大矛盾糾紛。採取“把服務交給政府、把管理交給群眾、把價格交給市場”等改革舉措,有效化解了蟲草採挖中存在的重大矛盾隱患。村社“兩委”班子就近、及時調解處理婚姻、鄰里糾紛等一般性矛盾,做到矛盾不激化、不上交。  

針對農牧區人口呈“候鳥式”流動的特點,玉樹把生產點、定居點納入網格化管理,把轄區內寺院、學校、企業等納入專屬網格,開展針對性服務,設立村民事務“代辦點”,幫助農牧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僅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為群眾辦事2650件。  

同時,玉樹把脫貧攻堅、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作為最緊迫工作任務,大力推進各項惠民工程。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全州88%的村實現“破零”,扭轉了村社無條件幹事困境,提升了村社在村民中的號召力。通過“一對一”“多對一”方式,黨員與重點人員貧困戶結對認親,由“一次幫”變為“長期幫”,提升了對重點人員群體的教育穩控效果。穩步實施寺院基礎設施建設、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和危房改造、寺院公共服務等“六項工程”,讓寺院和僧尼真正懂得惠從何來、恩向誰報。 

 據瞭解,“強村帶寺”行動實施一年多來,構建了“黨建引領、社會協同、群眾參與、民生改善、法治保障”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這項工作榮獲了青海省改革創新獎。  

談及今後工作,雷文昇表示,將繼續深化村寺同步治理工作,努力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