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渡“一河一策”治理 確保入湖水質達標

人民網昆明5月29日電 (虎遵會)五月的昆明,依舊繁花似錦。位於官渡區大清河改道工程的項目上,幾十號工人正忙碌著栽種花草,為整個工程做最後的收尾。大清河改道工程是今年官渡區開展滇池保護治理而實施的37個工程之一,為確保年內主要入湖河道及主要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官渡區根據入湖河道實際情況,實施“一河一策”治理工作。

官渡區是昆明市七城區之一,位於主城東南、滇池北岸,現有滇池流域面積128.85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的100%。轄區滇池湖岸線長17.6公里,河道(溝渠)25條,長145.8公里,其中列入市級河長負責制考核的主要河道15條,數量佔全市35條主要河道的42.9%,15條主要河道長117.3公里,10條支流溝渠長28.5公里。

昆明市官渡區水務局規劃建設科科長羅昆介紹,2018年,官渡區計劃實施滇池保護治理項目37個,其中市級下達治理項目31個,區級新增治理項目6個。“目前,已完成項目前期工作6個,完成項目前期並開工建設17個,完工項目14個,年度計劃投資完成14.46億元。”

“大清河改道之前,河道流水斷面從10米至20米不等,改道後統一規劃建設為33米。”羅昆說,改道之前的大清河,與村莊相連,經常會出現截汙不徹底、雨季洪水漫堤等現象,改道後,不僅拓寬了河道流水斷面,提高了洩洪能力,還實現了截汙的功能,同時增加了河道兩岸的綠化面積,為附近市民提供了一個娛樂和休憩的好去處。

除了改道、修固堤壩、截汙、防洪綜合整治等工程外,河道清淤也是當下滇池保護治理的一項重要工程。在新寶象河河道清淤與生態修復工程現場,機器轟鳴,一個個“大濾袋”裝滿了被清理出來的淤泥。據施工方鐵漢生態河道SPV公司工程部經理張威介紹,新寶象河的清淤工程,主要是清除河道內的內源汙染,增加河道的洩洪能力。“目前,新寶象河已完成了8.5公里的清淤,還剩最後800米,將在5月30日之前全部完成。”張威說,工程完工後,清理出來的淤泥大概有20萬立方左右。

“我們採用的是水力衝挖的環保清淤方式,淤泥通過管道運輸至幹化廠進行灌裝,灌裝過程中我們又加入了絮凝劑和混凝劑,然後在送入濾袋,直到淤泥固結幹化。”張威說,經過檢測,新寶象河的淤泥沒有重金屬超標現象,因此,在淤泥幹化到一定程度後,公司就開始破袋,把淤泥作為生態修復種植的土壤進行回收再利用。

在距離新寶象河淤泥幹化場幾公里之外的姚安河入湖河道旁,一項河道前置庫處理系統項目也正在緊張的施工中,工地十米之外,便是滇池。作為河水進入滇池的最後一道屏障,姚安河前置庫處理系統肩負著汙水淨化、調蓄等重任。“該系統包含蓄水池、好氧池、厭氧池、兼氧池、沉砂池、沉泥池及一座處理站。”羅昆說,該前置庫處理系統建成後,將採取系列的塘處理加溼地淨化,再加上微汙染水的生物處理技術,最終確保水質能達標流入滇池。據瞭解,目前昆明已規劃了5個前置庫處理系統建設項目,今年已開工建設3個。

2018年是全面實施滇池水環境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的開局之年,面對複雜而艱鉅的新任務、新要求,官渡區如何全面推進滇池保護治理工作的推進,又如何確保任務的圓滿完成呢?對此,昆明市官渡區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圓滿完成滇池保護治理各項工作,官渡區正在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和治理模式,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抓手,一方面制定了例會制度,重點協調解決重難點問題,加快推進項目實施;另一方面,緊盯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力求創新滇池保護治理方式方法,全力推動滇池治理實現新突破,確保2020年所有入湖河道及支流溝渠水質穩定達到IV類及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