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詩,看“文藝青年”到“流浪大叔”的杜甫!

源於唐朝藩鎮格局政治措施的安史之亂,是地方政府勢力漸強,與中央皇權爭奪統治權的內戰。

這場內戰的結果,使原本強盛的唐王朝一蹶不振,社會遭受了一場空前的災難。《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井邑豺狼所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戰亂後人口減少,唐王朝社會矛盾加劇,產生新的叛亂。它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場文明的浩劫,經濟政治的凋敝導致文明文化由開放轉向保守。戰亂是百姓的災難,民族的磨難。

戰亂前的杜甫,英姿勃發,一個典型文藝青年。

公元735年,杜甫(23歲)到洛陽應試,結果沒有考中,年少自負的杜甫便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在今天河南、河北、山東一帶漫遊,路過泰山時,寫下了《望嶽》這首詩:

望 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首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起句以疑問起句,岱宗是泰山的別稱,人言泰山巍巍,到底如何高聳凌峻的?秉承題目,直奔主題。承句回答起句的提問,在齊魯大地,都可望見那青青的山頂。泰山的雄偉,不僅在山腳下,在寬闊的齊魯大地,都可以看到它的巍峨。

頷聯: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頷聯接承句繼續描述泰山的景色,用流水對順承了首聯。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泰山千種美景,高俊的泰山把山南山北隔出清晨和黃昏。

兩首詩,看“文藝青年”到“流浪大叔”的杜甫!


頸聯: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由遠及近,句法上屬於比肩對,雲蕩胸屬於誇張的修辭手法。以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看翩翩歸鳥如林。

尾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回應望嶽主題,以起興結句,將整首詩推向了高潮迭起的頂峰。一定要登上頂峰,俯覽群山,壯志豪情溢滿胸懷。

透過《望嶽》這首詩,可以看到戰亂前的杜甫,洋溢著青春年少的氣息,祖國大好河山激發了作者壯志凌雲、兼濟天下的豪情,“走萬里路、讀萬卷書、寫萬首詩”,大概是當時文藝青年杜甫的心理寫照。

兩首詩,看“文藝青年”到“流浪大叔”的杜甫!


戰亂後的杜甫,顛沛流離,成為輾轉他鄉的流浪大叔。

公元765年,在成都躲避戰亂的杜甫(53歲),因失去友人的贊助,由成都經嘉州、榆州,一路漂泊至忠州,在乘船的途中,寫下了《旅夜書懷》這首詩: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首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首聯描寫近景,岸邊細草、微風、船上高高的桅杆,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旅夜的寂靜。

頷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兩首詩,看“文藝青年”到“流浪大叔”的杜甫!


頷聯由近及遠,以工對的句法勾勒了“星、月”“野闊、江流”。將江夜中月朗星稀的畫面推向讀者視野,極具感染力和層次感,與首聯近景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感。

首聯與頷聯的景物描寫中,突出了“寂靜、落寞”,襯托了作者遠在異鄉、孤苦伶仃、漂泊不定的狀況。

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頸聯開始敘事,為轉聯,句法上是比肩對。以反問自問自答,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當官退休應該是老且病吧!這其實是作者遠大報復未有施展之地,被排擠無官、無事可做的心裡不平。

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以感喟結尾,回應題目書懷。轉句到處漂泊像什麼呢?發問人生的沉浮經歷,合句以一沙鷗自喻。把積壓在胸中的鬱悶,曲折的透露出來。

縱觀全詩,意境雄厚,氣象萬千,以由近及遠的景物烘托出了在天地之間形單支離的形象,孤獨、寂寞的凝重感瀰漫著全詩,映襯了作者半世飄零的人生境況。

兩首詩,看“文藝青年”到“流浪大叔”的杜甫!


我們與杜甫所處時代千差萬別,或是青春年少,或是年過半百,能在杜甫的詩中,有所領悟,有所收穫,是作者留給後人最大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