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杜秋娘》

  • 杜秋娘
  • 杜牧繼承了祖父《通典》中的志向:“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很有一番憂國憂民的熱情與經邦濟世的抱負。25歲時,杜牧寫下《感懷詩》,抒發作為熱血青年的壯志豪情:
  • 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
  • 請數系虜事,誰其為我聽?
  • 蕩蕩乾坤大,曈曈日月明。
  • 叱起文武業,可以豁洪溟。
  • 安得封域內,長有扈苗徵!
  • 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常爭。
  •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甦醒。
  • 韜舌辱壯心,叫閽無助聲。
  • 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
  • 然而晚唐的時局,早已不再是盛唐的開疆拓土,威服四方,而是在朝的牛李黨爭,和在外的藩鎮割據。
  • 英雄無用武之地。如果是杜甫的話,大概會生出無盡的悲慨和憤懣吧,而同時代的李商隱,正是因為捲入牛李黨爭而仕途坎坷。
  • 但同樣是左右逢源,杜牧就過得很滋潤。在揚州時,他與自己的上級牛僧孺關係搞得特別好,而他家又和李德裕是世交,所以李德裕雖然看到他兩邊倒,卻也沒太針對他。
  • 雖然政事上無法有所作為,但作為年輕的貴公子,杜牧有著其他的愛好。他放蕩不羈,喜歡繁華都市和聲色歌舞。《論語》裡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既然如此,杜牧趁著年輕,也不妨做做一場聲色犬馬的大夢吧。
  • 這一場大夢他整整做了十年,真如《金縷衣》所唱的那樣折枝無數了:
  •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 杜秋娘唱這首《金縷衣》的時候,僅僅只有十五歲。她年輕時貌美多才,深受追捧,《金縷衣》一出就俘獲了時任鎮海節度使的李錡。李錡納杜秋娘為妾。
  • 本來到這裡,已經是一個圓滿幸福的結局了。但晚唐的節度使可沒那麼安分,李錡後來起兵造反,兵敗被殺。於是,杜秋娘作為罪臣家屬被送入後宮當歌伎。
  • 但杜秋娘實在是個奇女子,當她再次演唱《金縷衣》時,唐憲宗也心動不已,於是封她為秋妃。杜秋娘很受寵,甚至於皇帝允許她參與政事。而當別人勸說憲宗大選美女的時候,憲宗說:“我有一秋妃足矣,何須再納他人?”
  • 命運偏偏不肯讓杜秋娘繼續幸福下去,“母以子貴”可不是說說而已。當新皇帝穆宗即位,杜秋娘成為皇子李湊的保姆,於是捲入了皇子間的爭端,李湊失勢後,她被趕出了皇宮。
  • 832年,當杜牧遇到這位杜秋娘,曾經的美人已經老邁,流落到她的故鄉金陵,孤老殘年。
  • 這是怎樣跌宕起伏的淒涼人生啊。杜牧於是“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寫下洋洋灑灑五六百言的《杜秋娘詩》,也許只有這樣的篇幅,才能容得下他胸中的千萬感慨:
  • 四朝三十載,似夢復疑非。
  • 潼關識舊吏,吏發已如絲。
  • 卻喚吳江渡,舟人那得知。
  • 歸來四鄰改,茂苑草菲菲。
  • 清血灑不盡,仰天知問誰?
  • 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 我昨金陵過,聞之為歔欷。
  • 那麼杜牧遇到杜秋娘,難道不知道自己眼前的繁華也是一場空,這場大夢終究會醒來嗎?
  • 他當然知道。不然他也不會說“四朝三十載,似夢復疑非”。可是人生淒涼、大夢終覺又奈何呢,只有流連歌舞,才能微微排遣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