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王維等經常引用的典故原來出自這裡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之一,長期以來,是文人必讀的書籍。它所表現的人生態度、思想觀念,在我國文化史、思想史上,產生了極為廣泛深刻的影響。其中一些典故,更是不斷地出現在文人學子筆下,成為他們表達自己、抒發情感的載體。


詩詞 | 杜甫、王維等經常引用的典故原來出自這裡


一、富貴浮雲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節選)

唐·杜甫

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出處】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釋義】“做不正義的事得到的富貴,對我來說就是浮雲”,《論語》這一則表達了孔子對不義之財的態度。而富貴浮雲,也就用來表示不看重富貴利祿。杜甫詩中引用此典故,就是表達畫家曹霸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之中而不知老之將至,情操高尚,不慕榮利,把功名富貴看得如天上浮雲一般淡薄。


詩詞 | 杜甫、王維等經常引用的典故原來出自這裡


二、簞瓢陋巷


《西山尋辛諤》

唐·孟浩然


漾舟尋水便,因訪故人居。

落日清川裡,誰言獨羨魚。

石潭窺洞徹,沙岸歷紆徐。

竹嶼見垂釣,茅齋聞讀書。

款言忘景夕,清興屬涼初。

回也一瓢飲,賢哉常晏如。


【出處】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釋義】《論語》這一則是在說顏回雖然簞食瓢飲在陋巷,而能不改其樂。簞是古代盛飯的竹器,瓢是盛水的器皿。簞食瓢飲,形容生活簡樸,安貧樂道。孟浩然的這首詩意趣簡淡,清曠脫俗,最後一聯用此典故,更具恬淡閒適之意。


詩詞 | 杜甫、王維等經常引用的典故原來出自這裡


三、乘桴


《濟上四賢詠·崔錄事》

唐·王維


解印歸田裡,賢哉此丈夫。

少年曾任俠,晚節更為儒。

遁跡東山下,因家滄海隅。

已聞能狎鳥,餘欲共乘桴。


【出處】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論語·公冶長》


【釋義】孔子說自己的主張是不能實行的了,想要乘木筏去海外。孔子並非真的要乘桴浮於海,只是感慨其道之不行,後常用乘桴來表示避世、逃世。王維此詩,描寫了歸隱山林的閒適生活,並借乘桴來表示自己歸隱避世之意。


詩詞 | 杜甫、王維等經常引用的典故原來出自這裡


四、夫子牆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

唐·姚合


西亭秋望好,寧要更垂簾。

夫子牆還峻,酇侯宅過謙。

微風紅葉下,新雨綠苔黏。

窗外松初長,欄中藥旋添。

海圖裝玉軸,書目記牙籤。

竹色晴連地,山光遠入簷。

酒濃杯稍重,詩冷語多尖。

屬和才雖淺,題高免客嫌。


【出處】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論語·子張》


【釋義】叔孫武叔認為子貢比孔子還要賢,子貢知道了,就拿房屋的圍牆作比喻,說自己的牆只有肩膀那麼高,誰都可以探望到牆內房屋的美好。但是夫子的牆卻有幾丈高,如果找不到進入的大門,就看不到裡面宗廟的壯美、百官之富盛。能夠找到大門而進入的人很少,所以叔孫武叔這麼說也就不奇怪了。夫子牆在這裡指孔子學問道德修養之高之深,之後夫子牆就用來比喻人才德之高,並以賜牆及肩比喻才德淺陋。


詩詞 | 杜甫、王維等經常引用的典故原來出自這裡


五、趨庭


《登兗州城樓》

唐·杜甫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出處】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論語·季氏》


【釋義】孔子獨立於堂上,左右無人,伯魚從堂下中庭趨而過之,兩人之間問答,孔子教誨伯魚“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之後便以“趨庭”、“過庭”或“鯉庭”表示晚輩接受長輩的教誨。杜甫在這首詩開頭用“趨庭”,來表示他去看望父親。


詩詞 | 杜甫、王維等經常引用的典故原來出自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