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媽媽跟婆婆在同一桌上,你該怎麼稱呼她們?

仙都瑞拉crr


婆婆是退休工人,自己親媽是農村人。我稱呼婆婆為普通話的媽媽,自己親媽是用鄉下方言。

婆婆和媽媽其實在我結婚後和婆婆分開住後也沒多少機會同桌吃飯。婆婆是文化人,媽媽和她沒什麼共同語言。兩個人見面沒話聊也容易冷場。我邀請媽媽來家裡時一般不會同時邀請婆婆一起。

過年時我們的風俗習慣是要和請孃家一大家子人聚餐,這個時候要婆婆在場更好,顯得女兒在這個家裡受重視。

一年一次的聚餐婆婆是會在場的。我也會多稱呼婆婆為媽媽。這個時候不管平時有什麼矛盾都不能在孃家人面前表現出來。

親媽巴不得自己女兒在婆家過得好。婆婆也希望兒媳懂事孝順。

聰明的婆婆也不會在意稱呼上的區別。婆婆不是親媽,只要大家能和睦相處,兒媳不要用親媽的標準要求婆婆對待自己。但對待婆婆可以像親媽一樣,因為那個人畢竟是你老公的媽。人心換人心,相處久了婆婆也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媽媽。一家人,婆婆和媽媽有什麼關係呢。



蘇玲


如果媽媽和婆婆在同一個桌子上,你該怎麼稱呼她?

這個事情我還真的是遇到過的。

當年孩子一歲辦宴的時候,婆婆和媽媽當時都在,因為要忙裡忙外的迎接賓客,當時我手上抱著孩子很不方便。

我就隨口叫了一聲媽媽,快來幫我把孩子抱一下,我同事來了,我要去迎接一下。

當時婆婆和媽媽兩人同時走到我面前了,我就把孩子隨手放到我媽媽的手裡,就轉身去迎接賓客了。

宴席結束後的當天,回到家裡後,我媽媽就和我說了,我那個做法讓我婆婆很尷尬,其實這種尷尬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我當時疏忽了。

媽媽說,我們日常說的孝順,並不僅僅是老人病倒後,在床前伺候,是在日常生活中小細節。要作到將心比心,你竟然叫婆婆一聲媽,就應該讓婆婆覺得,你真的把他當成了媽。

聽了媽媽的一番話後,我進行了反思。後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就非常注意,家庭聚會父母婆婆公公一起吃飯。

我都會跟婆婆夾菜,夾菜期間還不忘說一句,媽媽,您多吃點菜。我對婆婆的稱呼一直沒有改變,但我注意細節,有尊稱的時候,一定會在她面前叫出來。

這樣當面叫出來,婆婆就知道我是在叫她。


結婚後我們作為媳婦,叫婆婆通常也是叫媽媽,但是在我們內心裡面也知道,婆婆和媽媽不同。婆婆是老公的媽媽,不是自己的媽媽,對自己沒有撫養之情。

自己的媽媽不僅對自己有養育之恩,還有血溶於水的親情。儘管在日常生活中叫婆婆也是叫媽媽,但是和自己媽媽是不可能一樣的。

這樣的不一樣,我們要儘量避免太過於凸顯。作為媳婦就更要注意在媽媽和婆婆接觸中的小細節,避免生活中出現婆婆媽媽分不清的尷尬。


松果情感


如果媽媽跟婆婆在同一桌上,你該怎麼稱呼她們?

哈哈哈,作為資深媳婦,我說說我在媽媽和婆婆同時出現時,我對她倆稱呼的變遷史吧!

第一階段:都叫“媽”。

剛開始時,初為兒媳。不管是媽媽還是婆婆,我都叫一個字——“媽”。

於是尷尬頻發,總是出現——兩個媽一起答應,又一起禮讓的情況。

過了一段時間後,我以為自己學聰明瞭,叫誰就看著誰的臉,可是誤會情況還是偶有發生。

第二階段:只叫婆婆為“媽”。

私下裡,我和我媽開玩笑的時候,也有叫她——娘、老孃、老媽的時候。

所以後來,當我和婆婆混得比較熟以後。

再次媽媽和婆婆同時出現時,如果喊媽媽,我就叫她娘、老孃或者老媽。婆婆則繼續叫——媽。

兩媽從此以後很少發生誤會。

第三階段:都不叫“媽”。

在我孩子會開口叫人以後,我的稱呼就全都變掉了!

我跟著老人們自己叫自己的稱呼方法,叫我媽——外婆,叫我婆婆——奶奶!

兩媽好像也挺接受我的叫法的。

從此以後,不管她們在不在場,我都這樣叫她們了!

我是張薔薇,一位從醫女文青!

喜歡我可以關注我,每天聽我講述世間故事,分享人生經驗!


張薔薇啊


媽媽和婆婆很少同桌,偶爾的幾次也是在重大的節日裡吃飯才坐一桌,如果在同桌我都是用方言叫我媽媽,因為婆家是不同省份的,我都是用普通話叫婆婆 媽,在飯桌上媽媽和婆婆也是相互很尊敬。

幾乎是很少同桌,在平日裡因為不同省份的,一些不同的習慣私底下還是會說的,如婆家那邊過年說大年三十家人團圓時外人不能在主人家吃飯留在主人家過年,這樣主人家不吉利,因為我們都是在深圳也不是在老家,自己媽媽也在深圳姐姐這裡,本來大年三十想叫她們一起來這邊過年,公公嘴巴里老是對老公唸叨著說三十是家人團圓過年,在老家外人是不能在主家吃飯過年的,說得好煩,很反感公公,我說現在都是在外面不是在老家,一家人一起過年多熱鬧啊,他說一些習俗還是要信的,結果那年過年,老媽和姐姐她們那麼近都沒有叫她們來自己家過年,就為了他說的那個習俗。


婷姐姐Vlog


我是讀書芽,我來回答。

這還真是個問題!

讀書芽就曾多次,“媽耶”“媽耶”叫,兩個媽都在,不知我叫喚誰,有時兩個媽一起應。有時,其中一個媽媽錯應。

此媽也尷尬,彼媽也尷尬,我也好尷尬。讀書芽不好意思解釋,也不好不解釋。我怕無論我怎麼解釋,我的媽媽們都抹不開面子。

當兩個媽媽面兒是問題,就連背後跟老公講話,也是“媽,媽”分不清。搞得我倆之間,也得一遍又一遍,強調又解釋。

兩口子閒話,比談判還費神啊!誒,都是媽媽的錯!

為此,我跟老公說,咱區分一下,免得會錯。

老公說好。我出個餿主意,我媽叫“我媽”,他媽叫“咱媽”。老公說:行,就這麼辦!

實施一段時間後,卻出問題!

開始還能區分“我媽、咱媽”,不久,我就放鬆警惕,神思漂移,總是獨自飛越太平洋,又“咱媽”“我媽”表達混亂。

表公聽著我說,有時,一愣一愣,有時,直接懵X。

計劃完美失敗!

一天,我倆又講到媽媽們。老公突然興奮,說有好主意。

什麼好主意?就是找到區分兩個媽媽的好辦法。

那就是:拿她倆的姓作文章。

我婆婆姓文,我媽媽姓葉。文媽媽,葉媽媽!

簡單粗魯!哈哈,真沒想到。從此以後,我再不會媽媽媽媽分不清了!

不行啊,當面怎麼叫呢?這還是沒解決呀!

其實我倆也想出了兩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第一,如果有條件,靠近你想叫的媽,甚至可以附耳講悄悄話。

如果你叫的是婆婆媽,你這樣做,越親暱,婆婆越歡喜;如果你叫的是自己媽,母女親密純天然,可別忘了回頭安撫婆婆喲。別問我,為什麼?

第二,如果無法靠近你想叫的媽,那大聲叫你自己或你老公的名字。

為什麼?

很簡單,但凡媽,對自己孩子名字,一般都敏感。

假如,我老公是羅晉,也假如,我媽媽婆婆都在身邊,那我要叫婆婆媽的話,怎麼辦呢?

我會大聲叫“羅晉”!只要婆婆媽視線吸引過來,我就可以成功對著她,叫“媽”。

至於老公,一定會在一旁懵掉。

先不管他,回頭再跟他“私聊”我的小“伎倆”。說不定,能笑翻他!


讀書芽聊情感


還別說媽媽和婆婆坐在一個床上的還很少,大都不太來往;能坐在一個桌子上的倒也有,不是女兒生日,就是外孫生日。要說該怎麼稱呼,據我在農村觀察,一般有三種:

婆婆就是媽媽。在農村絕大多數的兒媳婦還是做得很好的。要麼與丈夫一塊打工,要麼留在家裡照看老人,拉扯孩子。農忙季節下地幹活。在家的日子,做飯洗衣,侍候著公公婆婆。與親生女兒也沒有兩樣。女兒做得象樣了,這孃家父母也臉上有光,常來常往,像一家人一樣。媽媽和婆婆坐在一起也是常有的事。不用說,兒媳婦都會叫她們媽。此時最高興的是婆婆,還能與兒媳她親媽相提並提並論了!



媽是媽,婆婆叫婆婆媽。婆婆和兒媳的矛盾總是不會避免,就看怎麼去合理的對待了。農村娶媳婦難,一個兒媳婦娶進門掏空家底,還要拉下屁股的債務。又受不良風氣的影響,農村被拱著的也不乏其人。只要不出大的過失,婆婆還是能裝就裝。兒媳不想做飯了就自己動手,睡個自然醒也不去理會。兒媳呢,心裡有時還是不“舒服”,也只是裝著不說罷了。與親家母坐在一起,這個兒媳婦一定會把婆婆叫婆婆媽。當然孃家媽,還是會嬌嗔嗔叫媽媽。


媽還是媽,婆婆是娃她奶。也有強勢的婆婆,大都是兒子能幹的,家裡有錢的。兒媳是錐子,婆婆是剪子,誰也不誰。不是為孩子,一個不想過,一個還不讓過。也就這樣湊合地過著。能不怨親家母嗎?親家母也覺得臉上抹不過去。很少來往,外孫的生日還不得不碰個面,兩親家母好不容易見面了。這兒媳也做得出來。孃家媽叫媽,婆婆只管叫XX(孫子名字)奶奶。才不管其他人感受呢!


婆婆本來就不是媽,這叫啥也無管緊要。稱呼的區別卻反映出兒媳的德行。既然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何不融洽相處呢?


為生活而提神


這樣的機會確實很少,恰好我們稱呼不一樣,我叫自己的媽媽稱“娘”,老公就隨著我這麼叫,老公稱我婆婆叫“媽”,我也跟著叫“媽”,本來以前我們兩口子聊到兩個媽時,經常說我媽你媽,顯得很見外,好像是彼此不禮貌似的,後來乾脆一邊就叫“娘”,一邊說“媽”,也好區分,於是倆人說“咱娘”,一聽就知道是說我媽,說我婆婆就說“咱媽”。月子裡婆婆來過我家(我孃家)住了一段時間,兩個媽媽同桌吃過幾頓飯,我一喊娘,我媽媽就知道是叫她,但我在屋裡喊媽的時候,一開始婆婆不知道,後來就知道了



曹老師家的張老師


剛開始我也有這個困惑。 兩個媽媽坐在一起的時候怎麼稱呼。

後來有了寶寶,我叫媽都少了。 一般都是跟著孩子叫。 叫我婆婆就會說:“奶奶抱抱”——目的是讓婆婆幫忙抱一會。叫我媽就叫“外婆”

我在外人面前也很少說起來是叫我婆婆的。我會說:“寶奶奶…”“寶外婆…”這樣。

如果場合下必須要叫媽媽,敬酒的時候就叫“兩位媽媽”

私下有話說,就靠近點,叫媽,或者老媽。


含含麻麻不長大


都稱呼媽媽呀!

我今年52歲了,26歲嫁入夫家,正好是在孃家婆家生活時間一般長。小時候,整個社會物資匱乏,許多人家吃不飽,穿不暖。我家姊妹眾多,爸爸在外工作,媽媽本來是有文化、有工作的人,為了照管我們,媽媽辭職做了家庭婦女,全心全意撫養五個子女長大成人。培養我們讀中專,上大學,一個個走上工作崗位,成家立業。可以說,沒有媽媽的無私奉獻。就沒有我們姐弟的今天。

工作後,我認識了先生並如願嫁入他家,這樣我又多了一位媽媽_我的婆婆。婆家媽比孃家媽年長兩歲,也是一位慈祥可愛的媽媽。幾十年來,她對我愛如己出,我什麼時候回家,她都將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飯菜做得熱熱乎乎,看著我們吃飽喝好,她就樂呵呵的。媽媽一字不識,但她無私善良,胸懷大愛。她常說自己不是公家人,但她愛公家人。

如今,我的倆位媽媽,一個82歲,一個80歲了,但都是身體康健硬朗。多年來,她們姐妹相稱,婆家媽做了好吃的,一定給孃家媽要送些;孃家媽買衣服,一定要給她的老姐買一件才行。每逢年過節,先生都會把老人們招呼一塊聚餐,她們在一起好開心的,我也是左一個媽右一個媽的叫著,倆個媽媽的臉上都笑開了花🌸。


用戶5493621905593


我都叫媽媽,我婆婆,大姑子跟老公都不是叫媽媽,都是閩南話:"老母"或者"母啊"只有我這兒媳婦到哪都是"媽媽"的叫,也有碰到過婆婆跟親媽再同一場合過,兩人在聊天,我就直接對著她們叫兩位"媽媽"啥的。。。我婆婆對我也挺不錯的,幾乎婆婆不管我們一家三口的事,我們叫她幫忙幹嘛的,她也從來沒有怨言。但我看到婆婆很忙的時候,我都是主動去幫忙的。我們一走出去,很多人以為我們是母女。人都是互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