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新冠疫情給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逆週期調節將提前,力度也可能進一步加大。但銀行業仍面臨利潤下滑、資產質量承壓等不利影響,需要高度重視、及早佈局。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內容來源|交銀研究中心

疫情對宏觀經濟及金融政策的影響

本次疫情傳播速度快、感染人群多、擴散範圍廣,影響面遠超過非典。銀行業未來經營模式面臨挑戰。

01

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衝擊明顯強於非典

疫情導致短期經濟活動顯著放緩,中長期影響也不容忽視。參照非典時期經濟走勢,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但當前消費等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度遠超2003年,加之全國大範圍停工及限制人員流動,意味著本次疫情衝擊會大於非典。即使疫情如期過去,一部分企業倒閉、工人收入下降等不利因素,也會使相關消費或投資難以恢復。而且,當前經濟正處於下行通道,與2003年形成鮮明對比。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服務業受衝擊嚴重,部分區域經濟運行受到影響。疫情將使旅遊、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服裝等消費受到嚴重衝擊。人員流動受管制、復工延期,投資、出口鏈條也將受到影響,將對工業生產帶來拖累。湖北、廣東、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疫情較為嚴重地區的經濟運行短期將受到影響。部分中小企業承受能力本就有限,疫情可能導致其面臨生存危機,加速退出市場。

02

宏觀政策可能會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

宏觀經濟面臨更大沖擊背景下,逆週期調節措施可能提前,並且力度加大,這將有利於銀行業的運行。

財政政策穩增長力度加大,赤字率可能上調。歷史經驗表明,突發公共事件爆發後,赤字率可能提升1個百分點左右。疫情衝擊下,預計目標財政赤字率可能會上調至3%,專項債額度可能突破3萬億,不排除發行特別國債的可能。以PSL為代表的準財政行為也將是重點之一,規模可能在6000億元左右,約為2019年的2倍。

貨幣政策發力提前,市場利率下降。根據金融支持疫情防控30條措施,短期貨幣政策框架基本明確:一是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銀行間流動性、政策性利率、專項再貸款);二是金融機構對實體企業擴大支持(LPR利率、信貸規模、增信和信用救助、定向利率優惠),大部分政策已有落地。貨幣政策寬鬆預期下,市場利率可能繼續下降,十年期國債利率或將降至2.8%以下,甚至更低。

監管政策靈活調整,重點是紓困中小微企業。近日召開的國常會議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建立企業應對疫情專項幫扶機制,金融管理部門及各省市均密集發佈金融支持、稅費緩繳、降低租金等優惠政策,為中小微企業減負,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此外,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放寬不良認定標準等措施,可能性加大並有望逐步明確。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03

銀行業未來經營模式面臨挑戰

疫情將對銀行業未來經營模式提出挑戰。一是線上化趨勢及金融科技的應用會明顯提速。疫情將顯著減少網點、ATM等線下業務的客流,企業和個人的線上渠道辦理業務需求明顯增加。二是對銀行的數字化、全渠道客戶體驗提出新的要求。受疫情影響,客戶對銀行業務流程的非接觸化、線上線下多渠道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銀行客戶體驗可能會向數字化體驗與全渠道體驗發展。

疫情對銀行業經營的影響

疫情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銀行業帶來影響。疫情衝擊下,逆週期調節力度可能超預期,對銀行的信貸投放、風險偏好等產生作用,進而影響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的節奏和淨息差。微觀層面,疫情對不同行業、企業及個人都將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可能影響銀行業相關業務發展、成本支出等。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01

資產擴張放緩,結構性調整顯現

資產擴長增速可能略有下降。考慮到當前宏觀託底經濟的動力加強,超預期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監管環境下,整體社融規模增長仍能保持平穩,但銀行自身風險偏好仍略低,資產擴張意願下降,預計全年資產擴張增速略有下降。

信貸投放前低後高,結構進一步優化。零售貸款方面,上半年增長可能低於預期。疫情對居民購房意願、外出消費、休閒等活動產生階段性負面影響,因此,按揭貸款及消費類信貸短期增長乏力。預計下半年逐步恢復,全年來看,增速仍能略高於貸款整體水平。對公貸款方面,預計傳統的基建項目仍是新增貸款的主要來源。房地產融資受到購房意願下降的影響,可能在信貸中的佔比進一步下降。從疫情影響及恢復情況來看,製造業、農林牧漁等行業短期會受到延期開工的衝擊,但預計很快恢復;而文化旅遊、餐飲等行業恢復相對較慢。在線教育、在線視頻等領域短期呈現階段性提速,後續也有望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同時,醫藥、5G、先進製造等新興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是銀行需要長期重點關注的領域。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02

淨息差收窄幅度擴大,主要壓力來自資產端

資產端收益下行壓力加大。資產端的收益主要受三方面的影響,一是儘管銀行資產端有效信貸需求在宏觀調控超預期下能達到弱平衡,但是銀行業整體議價能力偏弱,不利於貸款定價的上行。二是由於高收益消費類貸款的投放階段性下滑,新增貸款仍然以相對低利率的基建為主,銀行資產配置的靈活性受到一定製約。最重要的是,存量貸款定價基準切換的推進本身給銀行貸款定價的下行帶來較大的壓力。同時,監管指引下,多家銀行已對湖北地區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貸款在現行利率基礎上下降0.5 個百分點,悲觀假設,疫情嚴重的七個區域的小微貸款均在現行利率基礎上下降0.5個百分點,靜態測算下,帶來資產端利率下降2.5BP。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資料來源:wind,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整理

負債端成本也將下行,但幅度有限。偏松貨幣政策力度加大,時間拉長,有助於緩解銀行負債成本壓力;但疫情將使得存款競爭壓力加劇,不利於整體負債成本的下降。由於疫情短期將帶來收入增長的下降和存款次數的減少、居民手持現金的增多,儘管後續隨著營業網點業務的恢復有所緩解,並且消費的減少也能增加居民的儲蓄水平,但銀行總體攬存的壓力更大。同時,疫情衝擊下企業的利潤下降也易帶來企業存款的下降。綜合判斷下來,銀行淨息差收窄5-8BP左右。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資料來源:wind,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整理

03

非利息收入下降壓力加大,重點關注中收收窄

中間業務收入面臨較大挑戰。一是受疫情影響,傳統類中間業務收入增長乏力。例如:與消費相關性較強的銀行卡業務收入將面臨明顯階段性下降,信用卡新開戶數短期內也將有較大回落。同時,疫情對進出口的衝擊也不利於國際結算業務收入提升。

二是在不確定性加大,整體市場預期偏悲觀的狀態下,公募基金和私募產品代銷等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新型中間業務收入也易走弱。網點客流量的減少也不利於銀行拓展理財、資管類相關業務。

其他非息收入增長也不易樂觀。一方面,由於會計準則的調整,去年其他非利息收入實現了超高增長,上半年表現尤為明顯。較高基數影響以及相關紅利的減弱使得今年其他非息收入的增長本就壓力不小。另一方面,由於疫情可能帶來保險等相關業務的階段性機遇,銀行部分子公司的收入可能會出現相對較好的表現,同時,投資收益以及匯兌損益等收入更考驗銀行資產配置的能力。

04

短期資產質量壓力加大,撥備計提可能略有放鬆

銀行業短期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加大。疫情對部分行業和地區的衝擊可能會帶來相關中小企業信用風險上升的壓力,失業率以及居民收入的下降也將影響到銀行個人信貸質量。但考慮到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批發零售業及住宿餐飲行業貸款佔比為5%左右,相對較小,即使這些行業的不良率提高一倍,在不考慮核銷的情況下,整個銀行業不良率僅提高0.2個百分點左右,影響可控。經測算,如果全年GDP下降0.3-0.6個百分點,不考慮核銷,不良率可能會上升0.1-0.3個百分點。因此,疫情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產生階段性的影響,但大幅惡化的可能性較低。預計2020年全年商業銀行不良率不會超過2%。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行業觀察|深度解析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撥備計提可能略有放鬆。2020年監管要求銀行更加真實反映不良的趨勢不變,但對於銀行撥備計提的力度也會進一步進行規範。考慮到,疫情可能對今年銀行業營業收入增長帶來一定的壓力,以豐補歉導向下,銀行撥備計提力度可能略有下調,為利潤增長帶來一定的空間。

05

其他支出進一步提升 成本管控壓力加大

受疫情影響,銀行業將面臨階段性的成本抬升。一是線下業務進一步線上化,帶來金融科技領域投入的進一步加大。二是與防疫抗疫相關的衛生環保、員工保障等支出增加。三是為應對疫情,銀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進一步減費讓利,積極向疫情嚴重的地區捐款,也會加大成本管控的壓力。

綜合而言,疫情將帶來銀行全年盈利呈現前低後穩的態勢。預計銀行利潤增速略有放緩,維持在1~4%之間。

相關建議

從歷史經驗來看,每次突發事件的衝擊都將是銀行業加速經營管理轉型的催化劑,是一次打破行業競爭均衡的機遇。危中有機,如能趨利避害、把握機遇,或將成為銀行逆勢崛起的機會。建議商業銀行分別從疫情中、疫情後及中長期三個層面進一步佈局。

01

疫情中:扛起應有擔當,取長補短

一是積極主動對接民生保障、醫療衛生、物流倉儲等重點領域優質中小企業的需求,通過靈活調整授信額度、縮短審批期限等手段,幫助其早日恢復運行。針對性的扶持疫情嚴重區域內部分中小企業,適當延長貸款展期、降低貸款利率、增加臨時額外透支額等,協助中小企業發展。探索推進信用卡領域結欠保障計劃,助力部分受疫影響嚴重的中產階級渡過階段性難關。

二是採取緊急應變的營銷措施,加大專題性產品的開發力度,全面提升銀行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加強總分行、分行與子公司之間聯動協同機制,通過產品聯動、技術支持等打造抗疫主題的系列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三是全面打造線上綜合型銀行。通過加大宣傳優惠力度,全面提升網銀、手機銀行的活躍度。加強與互聯網機構合作,主動尋找外部線上流量,輸出相關產品。加快形成線上業務全流程經營閉環,探索全在線營銷協作能力、全在線獲客能力、全在線業務處理能力的“零接觸零售金融服務”模式。

四是重點關注批發零售、信用卡等領域的信貸質量,以及湖北等疫情嚴重區域的中小微企業的運營狀況。有效評估自身存量客戶的風險狀況,做好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同時,通過信貸業務的減退加固和資產重組,及時化解風險。

五是全面評估此次疫情對自身經營的影響,尤其是疫情重點區域的業務萎縮帶來全年利潤不及預期的可能,評估受疫影響較大的網點的綜合效益,勇於“壯士斷腕”,同時,對客流較大的關鍵區域的網點進一步強化資源配置力度。

02

疫情後:順勢而為,把握戰略性領域的政策機遇

一是繼續加大重點區域資源配置力度,積極對接國家戰略,持續加大對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戰略重點區域的支持力度。

二是隨著疫情逐步緩解,交通運輸、民生保障等重大基建項目有望加速推進,建議銀行儘早介入,並積極營銷區域內醫院醫療、公共衛生、環保、信息環境等基礎設施項目融資。

三是著力穩定居民消費,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預計“新興消費”(5G技術應用場景,5G手機等終端消費,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絡教育、網絡娛樂等)、“健康類消費”(綠色食品、藥品、衛生用品、健身器材的生產銷售等),建議銀行重點把握該類領域的金融服務需求。

四是關注部分領域可能迎來的階段性機遇。例如:“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有望迎來新的政策優惠。此外,房地產融資政策邊際放鬆的可能,建議銀行提前佈局,積極對接重點區域內相關企業。

03

中長期:保持戰略定力,把握行業未來趨勢

一是強化戰略引領,打造一流銀行,才能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建議緊緊圍繞客戶的綜合服務需求,強化跨境、跨業、跨市場服務的能力建設,進一步差異化發展。

二是持續關注中小企業市場,調整客戶結構。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小企業將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也是國家中長期重點扶持領域。建議銀行重點發力優質中小型客戶、民營企業客戶,力爭成為中型客戶主辦行,夯實客戶基礎。

三是關注銀行業數字化、全渠道客戶體驗的長期發展方向,建議銀行對客戶體驗進行全局的主動規劃管理,建立相應的數字銀行客戶體驗與設計團隊,及時掌握和分析客戶需求,不斷優化升級產品體系。

四是通過改革轉型不斷釋放紅利。總行部門迴歸經營管理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分行要強化“主戰”地位,提升自主經營、特色化發展的能力。持續完善激勵考核機制,改進管理流程,創新產品服務,深入推進渠道轉型,提高對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