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交易者悟透:悟道,到大成,趨勢交易者,你靠什麼盈利?


什麼是交易的邏輯?

這裡打個比喻

有兩個交易者

第一個交易者的交易方式是,通過了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等大量的分析研究之後,得出了一個看法。然後,他下單交易。

在持倉過程中,也沒有什麼固定的章法,有的時候看看壓力位支撐位,有的時候聽聽別人的看法,覺得不好就出了,覺得有機會就死扛。

他交易時間一般都是在做各種各樣的分析。

第二個交易員,他的交易方式是:突破式入場,虧損N個ATR就走,盈利的話承擔X%的利潤回吐繼續持有。他把資金分散開來,每一個品種都分配固定比例X的資金,而且總體倉位很輕。

他的交易很快,佔用不了多少時間。他一般都在研究策略和等待行情。

他倆誰有交易邏輯?

很明顯,前者沒有什麼邏輯,他想下單就下,想持有就持有,想出場就出場。他的每一筆交易看似都為了盈利,但是實際上沒有什麼章法,全憑個人意願。

而第二位交易者擁有交易邏輯,他的每一個交易環節都是有一個清晰的目的。突破式入場是他試錯的開始,如果這筆交易錯誤了,他最大承擔的虧損是N個ATR,如果他對了,他會承擔X%的回撤去嘗試獲取趨勢收益,他把資金分開,倉位很輕,說明了他想要大量的重複這個過程。

他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實現了:大量的重複:“通過可控的風險,去換取在趨勢走勢中的收益”這個過程。

這就是交易邏輯。

所謂的交易邏輯,意味著你全部的交易行為背後,隱藏著一個處理不確定性的明確方法。

擁有交易邏輯的人跟沒有交易邏輯的人,跟賭場和賭徒的區別類似。

大多數在賭場中交易的賭徒,他們賭博就是賭博,輸贏完全靠運氣。但是賭場獲利呢?賭場獲利靠的是賭場的邏輯。他們在每一次跟賭徒對賭的遊戲中,都設計了有利於自己的概率優勢。比如,你輸一次輸1塊,但是贏一次僅贏0.95.

賭場只需要人來大量的賭就可以了。長期來看,交易次數足夠多,大數定律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他們不在意自己單次的盈虧,他們更加在意的是自己交易邏輯是否具有優勢,時候能夠長期持續的被執行。

所以才說:賭場不怕你贏錢,就怕你不來。

在交易中,交易者應該是賭場思維而非賭徒思維,而賭場思維就是去設計自己的交易邏輯。你需要的並非不每一次交易都賺錢,你需要的是你的整體交易邏輯具有優勢。

專業交易者悟透:悟道,到大成,趨勢交易者,你靠什麼盈利?

系統是交易的全部,預測是沒有意義的

作為一個交易者,如果說“系統能夠帶來大的賠率,或者說潛在利潤額數倍於潛在虧損額”,那麼入市信號也應該是絕對的。

趨勢跟蹤系統決定了風險有限而利潤無限對吧?如果建立在絕對的離市的基礎上,那麼對於入市信號的選擇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如果說不是毫無意義,那麼也是基本上沒有意義。

假設極端的大利潤是初始風險的10倍的話,那麼放棄一個開倉信號的正確率必須在90%以上才有意義的!雖然這是我現在才意識到的問題,但似乎從一開始的趨勢理念就註定了這樣的結果。

大的利潤帶來的大賠率在嘲笑小幅虧損以後,同時也在嘲笑我的自由意志!換句話說,就是我的分析如果不能達到絕對的精確,在大的賠率面前將變得毫無意義!

事實上,所有的交易技術都是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沒有什麼能夠指向唯一正確的答案。強大的軍隊不一定能夠總是贏得戰爭,強大的球隊不一定能夠一直總贏得比賽。這就是我們的世界,這就是我們喜歡的交易。這有點像量子理論中的波函數,他可以從宏觀上得出精確的分佈規律,但在微觀的單次結果上絕對無能為力。

突然之間我理解了很多前人的觀點。沒有觀點的交易者就是最好的交易者、讓市場告訴我們該怎麼做、老子所說的無作而治等等。也許這就是道學所說的以天合天!市場有序我就有序、市場無序我就無序。人類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智慧來形成某種秩序,從而找到某種方向。也許我們從來都不可能比市場更瞭解市場,如果市場自己都在迷茫當中,那麼我又何必清醒呢?

專業交易者悟透:悟道,到大成,趨勢交易者,你靠什麼盈利?

首先,趨勢跟蹤系統不怕上漲、也不怕下跌,甚至連整理都不怕。畢竟小的整理能夠被我們包容、大的整理甚至能夠讓我們獲利,我們怕的只不過是那種“恰到好處”的整理!

我們從來都不可能真正的得到什麼,我們得到的只不過是用付出換來的。在我們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時,必然會引發新的問題。市場或者說我們的這個現實世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平衡機制。得失的權衡永遠是微觀的,宏觀上自然是等效的。我在市場上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等效原則:越完美的策略,穩定性就越差;越簡單的策略,就越難做到;越複雜的策略,就越脆弱等等。在我們追求一面的時候,必然丟掉了另外一面。

至今我認可的獲利方法只有兩種,一個是指數化投資,另一個是趨勢跟蹤系統。指數化投資更簡單、穩定性更好,但誰又能否認“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比趨勢跟蹤系統更難做到呢?

我是說絕對的做到!!長期獲利的難點不在於理念,而在於信念!這兩種策略都在透露著道教文化中無思、無我的味道。亞當理論難道不是跟老子的觀點不謀而合嗎?也許學會不思考要比學會思考更困難。

人的智商在牽扯靈魂的時候真的是負值的。有人說陷入愛情的人,智商是負值的。沒錯,我有親身體會。那麼陷入交易這種微觀不確定性的賭局中的人們何嘗不也是這樣嗎?其實,能夠接受必然的虧損就是實現長期盈利最後的一道門檻;而能夠不思考而“主動”虧損就是實現長期盈利穩定性的最後一道門檻。

虧損是不應該規避的,虧損只應該控制!一個人在靠系統盈利中,最大的障礙在於無法接受哪些少數荒唐的極端虧損。事實上,那種無思才能有的荒唐,正是換取必然利潤的成本。以前宏觀上不背離系統,但微觀上儘量比系統好一點。但現在我的目標不是好於系統,而是和系統同步。

交易的價格高於和低於信號都不好,是儘量接近。也許這就是思考帶來的實際效果,總是在宏觀上低於系統理論值的原因。其實現在理念核心上同過去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是把宏觀上的理念引申到微觀中來。

每當發現自身的某種問題以後,從而通過思考找到了解決方式,並且讓自己的理念提高一個臺階時,都會感到一種興奮和快樂。但這一次卻不然,似乎感到了一絲莫名奇妙的淒涼!一種莫名奇妙的壓抑!因為知道將告別什麼。也許再也沒有大獲全勝時的自豪;也許再也不會有分析行情的樂趣;也許再也沒有富於挑戰的激情;也許永遠都無法實現進入市場時除了獲利以外的另一半夢想。

專業交易者悟透:悟道,到大成,趨勢交易者,你靠什麼盈利?

“我只能做一種市場,就是有趨勢,有行情的市場”,其實這話已經說明了一切。

根據我的判斷,市場走勢無外乎盤整-突破-趨勢這樣的模式發展,我留意了各種頭部底部形成,一旦這樣的頭部底部形成了,以下的大多就是趨勢。而這裡,均線通常給我們很好的預示。在使用均線的過程中,我遇到不少問題,可後來結合了趨勢,一切就好辦了。簡單說來,趨勢,通常就是沿著均線走;頭部出現,我希望一些朋友可留意一下,大多頭部是創了新高後進行盤整,再進行一下衝高,有點雙頂的意味。如果大家留意一下,這個雙頂的形成,往往就是轉勢的開始,而下跌的幅度可參考雙頂間的距離及離頸線距離。

有一種蠟燭形態,連續兩根或以上的陰燭出現,突然冒出一根陽燭,這恰好就是放空點。為什麼?趨勢未能延續。我剛才說的頭部形態,其實就是趨勢不能延續,極有可能轉勢的意思。我希望如果明白的話,不要受我說的情況所影響,記住一句話,趨勢不能延續那就是轉勢的開始。

通常,一旦趨勢要轉勢了,要看幅度,譬如說一架火車要轉頭,就要有緩衝,在市場上也一樣。

我這樣一說,大家就很明朗了,趨勢的研判+均線,實際是表現行情的最佳選擇。或許有朋友要質疑了,均線不就是趨勢了嗎?為什麼還要研判趨勢呢?其實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點,均線實際是表現趨勢,而在非趨勢行情中往往傻點,這時候,如果你懂得判別是不是趨勢要來了,這不就給你帶來了更為正確的看法?

我現在經歷了一個純技術分析者-基本面分析者-技術分析者的過程,我覺得,其實開始並非是真正的技術分析者,而是技術分析的使用者,隨後加入了基本面分析,我才參透人性的意思,而技術分析就是企圖表現人性的走向的工具。所以,到現在,我可以肯定的說,沒有一個單純的技術分析或者基本面分析。而道氏理論內涵的趨勢,其實當真是對人性最好的歸納。

其實,股票投資真正的風險並非來自集中還是分散,而是來自你投資的對象本身。

我們一貫的投資準則是:應該把“雞蛋”放到少數你信任的“籃子”中,而不是放到更多你根本不知道它們會不會漏的“籃子”中。

投資者關鍵是"悟道",想明白了,獨創一派,你就永遠是勝利者。

選股原則:投資者宜參與主升行情,避免反彈行情。

選擇創新高或近期新高的個股,未來60天的時間裡再創新高的可能性達70%以上。

選擇延45度角向上運行上升通道的個股。

若要用類似的模式把穩健投資的秘訣也精煉成4個字,我們大膽用這句箴言:安全邊際。

股市贏家不買落後股,不買平庸股,全心全意抓住領漲股!

我的忠告就是絕不賠錢,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發現大好機會才投錢下去。

如果這個市場上有賺錢技巧的話,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掌握好概率。

市場不會理會個體行為。

應將介入的時間儘量往後推,原則上應該在最後半小時甚至收市前介入

“股市是謠言最多的地方,如果每聽到什麼謠言,就要買進賣出的話,那麼錢再多,也不夠賠。”

投資者依然總是不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麼東西,那麼自然拿不住,也就永遠賺不到錢了。

在股市第一位的不是技術,第一位的是投資理念和資金管理策略。

投資市場的第一準則,也可以叫做第一鐵律。斬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及時止損,讓利潤奔跑。)

高手的定義很簡單,高手的方法很簡單。高手通常言簡意賅,招式簡單,他們對市場有異於常人的深刻理解和領悟。他們通常會把一些基本的問題想得很深很透。

一個專業的玩家,有時情緒的控制,比交易技術更重要。

贏家的市場原則很簡單,我重複一下: 1.對就留,錯就砍,直到永遠。2.市場永遠是對的。3.永遠順著趨勢交易。

交易系統應該清晰的定義和解決問題。不能模稜兩可不管你的技術分析工具多末犀利。

人類的情緒既是機會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戰。掌握了它,你就能成功;忽視了它,你就危險了。

自律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需要不斷地與人性中的脆弱與缺陷作鬥爭非理性的盲目追隨極容易導致全盤崩潰。

再差的股都有讓您賺錢的機會,關鍵是看介入的時機是否恰當。

買賣要富有彈性,不要斤斤計較。

交易的失敗,在我看來,有兩個最主要的原因:1.逆市場中級趨勢而為,認為自己可以干預和戰勝市場。2.交易時機的失誤。

解決你問題的最根本辦法,就是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

大部分能修出交易系統的人,都會以一種視角為主,吸收另一種做輔助。比如很多做量化的,會主觀決策,什麼時候開啟量化系統,或者根據行情修改參數,這是先定性,再定量的思路。

定性交易,它的交易一致性在於抽象的內核,具體操作,靈活多變,不看重堅決執行。定量交易的一致性在於具體的操作規則,不堅決執行,會破壞一致性的數據統計,沒有統計的數據,定量交易就失去了根基。你們常常看見書裡說,什麼信號開,就什麼信號平,什麼週期進,就什麼週期出。這是遠古時代的定量交易,想想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要求,因為好統計啊。稍微變動下,比如多一個信號開,就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遠古時代的人工統計,工作量會要命。傳到現在,很多人沒參透,沒見過能賺錢是什麼樣的,所以拾人牙慧,把這個看做真理。探索到兩種不同屬性的交易系統,是一個很有趣的事,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東西方兩種思維方式。中國強調模糊,差不多,整體,西方強調嚴謹,邏輯,細節。在中西醫上,兩種思維也有很強的碰撞。作為交易者,需要包容,不完全否定一種,兩種都存在價值。可以預測,隨著中國的物質條件具備,中國的傳統思維,也會迎來一次復興。

為什麼很多搞交易的,都從市場裡看到了世界的運行,這是因為價格就是世界運行的外層表現。

萬物都可以抽象成一個一個的波,一個一個波上又有小波。價格是波運行的結果,圖表記錄的是世界的波動。

技術分析圖表變化,分析的是什麼?其實是以最外層的表現去窺探世界最深層的波動,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想象一下,一條河流,資金是河流中的水。趨勢的時候,水都往一方向,震盪的時候,水流亂竄。價格盤面是水面上的一片葉子,趨勢的時候,葉子可以平穩的朝一個方向飄去;震盪的時候,葉子在打轉,你人在岸邊,你看不到水面下的力量,但是可以通過葉子的表現,推測水面下的水流。為什麼會形成水流的不同,是因為基本面,比如地形,或者下了雨,上游來水了。你從葉子的變化,推測出水下的力量,把眼界放大,推測出西高東低的地形。技術分析就是通過葉子的表現,推測水流,推測水流下基本面。

很多人只能談道,不能落實道,流於清談,所以被人鄙視。實際上,感覺自己建立交易系統的過程,是一個梳理世界認識,再把世界的認識落實到交易的思路,再從思路落實到具體的規則,這麼一個過程。

專業交易者悟透:悟道,到大成,趨勢交易者,你靠什麼盈利?

學習交易,有兩種路子,一種是以道御術,一種是由術入道,殊途同歸,最終是道術合一。“道”“術”這兩個詞,這是中國文化裡特有的詞彙,放到不同的情景下,代表不同的含義。通俗的解釋,“道”是對市場和交易的認知,這個認知簡單的說,就是看清市場是怎麼運轉的,贏的法則是怎麼樣的。由認識裡產生交易的理念,理念是認知的具現,抽象程度要弱一層。比如“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這類交易的路徑是交易理念。所謂路徑,意味著這不是唯一解,存在多種路徑,你選擇了其中一條而已,比如你的理念也可以“不截斷虧損而放飛利潤”。認知和理念,都是抽象的東西,抽象的東西,也可以統統包含在“道”這個詞裡。這裡分開,只是讓別人能更好的理解就算抽象的東西,它也是分了層次。“認知”——“理念”——“方法”——“具體規則”,這幾個層次,一層一層的縮小範圍,一層比一層具體。“術”是方法和具體規則。方法是落實理念,比如《交易的入門》裡講的小週期止損大週期止盈這個方法,落實“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這個理念。最後是具體的交易規則,也就是外面大多數書和貼說的,開倉什麼信號,比如H週期的金叉;平倉什麼信號,比如日週期的死叉。從“認知”一步一步探索“具體規則”,這是以道御術。由“具體規則”一步一步探索“認識”,這是由術入道。

交易的本真是什麼?其實是我們和世界的互動。

世界會給我們傷害,也會給我們甜頭,學習交易,學的什麼?學的是如何和世界相處。

交易之道,即是主觀契合客觀之道。主觀契合客觀,世界給我們甜頭,不契合,給我們傷害。

交易之道,即攻防之道。防禦世界對我們的傷害,攻取世界的甜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