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蜘蛛》,鋼、錦緞、木、玻璃、布料、橡膠、銀、金、骨頭,449.6×665.5×518.2cm,1997年 ©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1911-2010年)


=========

“人越老越聰明”


很難想象,一位藝術家會在70歲之後迸發強大的創造力,並持續了20餘載。放眼望去,或許只有布爾喬亞這位偉大的女性藝術家做到了。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被認為是上世紀至今以來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她的作品以融合了深層心理暗示和高度形態創造而享有盛名。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歇斯底里之弧》, 銅、拋光銅鏽、懸吊設備,83.8×101.6×58.4cm,1993年 ©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最被觀眾所熟知的,是她的蜘蛛系列。但實際上,她持續並且極其大量地創造作品一直持續到90多歲,藝術家自身就演繹了一段生命的奇蹟。布爾喬亞的最後一件作品是她去世前一週在工作室裡完成的。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位於風暴國王雕塑公園的《蜘蛛》雕塑作品


“超長待機”使得她的創作時長几乎綿延了近一個世紀,她的助理Jerry Gorovoy在她去世之後感慨道:“看她的作品就像在看她一生的日記。


時尚芭莎藝術專訪策展人Philip Larratt-Smith,帶你深入瞭解布爾喬亞的傳奇藝術生涯。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策展人Philip Larratt-Smith


芭莎:你已經將布爾喬亞的作品帶到了多個國家。此次來到上海,呈現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Philip Larratt-Smith:“永恆的絲線”是布爾喬亞的作品在中國的美術館首秀。此次展覽是對中國公眾的介紹,而“永恆的絲線”這個概念正是此次展覽的題眼。


布爾喬亞的作品主題是多層次的,從形式到精神層面,再到象徵層面都有涉及。作品裡包含了臍帶、蜘蛛網、頭髮等象徵符號。以至到了她藝術生涯的後期,服裝的元素也被她從生活中帶入到了作品中,不一而足。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1975年,路易絲·布爾喬亞身著她的乳膠制雕塑《阿溫扎》(1968-1969年) ,後成為裝置作品《衝突》(1978年) 的部分。©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

“我為我的出生道歉”


1911年,布爾喬亞出生在巴黎一個地毯富商的家庭,家境十分殷實。她之後的作品裡運用了大量紡織材料和擰緊的動態,便是源於她幼年對布料和織品的記憶。這些織物被賦予了布爾喬亞的情感含義和紀念意義,充分表達了她的創作動機。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無題》,掛毯、鋁,45.7×30.5×30.5cm,2002年


物質上的富裕並沒有給她帶來正常的幸福童年。恰恰相反,她的童年充滿了痛苦與悲傷,而這一切都源於她的父親。


首先,她的出生並沒有給家裡帶來一絲歡愉,因為父親希望得到一個兒子。“你能想象我出生時家裡瀰漫著的絕望氣息嗎?”她在提起自己的出身時如此描述道。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細胞(黑暗的日子)》,鋼、布料、大理石、玻璃、橡膠、線、木,304.8×397.5×299.7cm,2006年 ©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細胞(黑暗的日子)》(局部)©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隨後,弟弟的出生也沒有結束這個家庭的痛苦,她的父親又將情婦接到家中同住。面對這樣的精神摧殘,她的母親選擇了隱忍——這讓幼年的布爾喬亞沉浸在焦慮與不安的情緒中。


直到耄耋之年,每當談起童年的痛苦回憶,她面對鏡頭時仍會數度哽咽。因此,她的作品始終將“記憶”、“性”、“愛”和“遺棄”作為核心主題。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工作照


“我做作品的動機,來自與Sadie(父親情婦的名字)面對面時的那種負面復仇情緒。事實上,我是賭氣著去完成工作的。”於是,這間童年的大屋子在1992年的時候被布爾喬亞做成了模型,進而依據童年的記憶殘片和藝術家獨特的想象,大型裝置系列作品——Cell(細胞)完成。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Cell(The Last Climb)》,2008年


芭莎:布爾喬亞使用的材料充滿隱喻,如今人們評價她為現代主義和女性主義的代表人,你贊同嗎?


Philip Larratt-Smith:布爾喬亞和女性主義的關係是很矛盾的。她一向支持女性在法律平等、經濟和政治的權利,但她從未標榜過自己是一名女性藝術家,或者讓自己的性別特質蓋過自己的作品。重要的是,她拒絕讓自己被定性為受害者。


布爾喬亞認為:一方面,女權主義的標籤被過於簡化了;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主要涉及前性別問題(pre-sexual issues)。廣義上,布爾喬亞認為大多數政治藝術,包括女權主義藝術,關注的問題超出了美學範圍,因此註定會很快過時。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細胞 XX (肖像)》,鋼、布料、木、玻璃,188×124.5×124.5cm,2000年 ©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芭莎:在龍美術館內,你如何安排她每個時期的代表作?


Philip Larratt-Smith:龍美術館的建築很棒,館內多處的大空間讓布爾喬亞的大尺幅作品得以首次在一處同時展出。我確信,如若她本人看見,也會十分喜愛這次展示空間的奇妙氛圍。


布爾喬亞熱愛螺旋結構這種幾何形式,這一點也體現在她的作品中。在龍美術館的展覽裡,這種螺旋結構是此次展覽設計的關鍵因素,使作品和建築相得益彰。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日侵蝕了夜,還是夜侵蝕了日?》 ,鋁、不鏽鋼、鋼、二極管,581.7×320×299.7cm,2007年 ©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攝影:Jiaxi & zhe


=========

“藝術是活著的理由”


事實上,藝術家直到25歲之前一直專攻數學系。當她遇到藝術時,才為自己心中的莫名痛苦真正找到了抒發口,並毅然決定投奔藝術的道路。之後,布爾喬亞跟隨自己的藝術史學家丈夫搬去了美國。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紀錄片《路易絲·布爾喬亞:蜘蛛、情婦與橘子》(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the Mistress and the Tangerine)(截圖),2008年


她一直認真地創作作品,但始終沒有將自己和職業藝術家的身份聯繫起來。期間,布爾喬亞竭力做好一個妻子、母親的角色,但從她的日記可以看出,其內心充滿了痛苦與忿懣。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帶包的女人》,銅、著白色與黑色、不鏽鋼,165.1×45.7×30.5cm,1949年 ©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畢竟,當時的藝術沙龍鮮有女性的參與。她身邊不乏往來的藝術界人士,多是因為丈夫作為藝術界高級知識分子的身份。直到70年代,女性主義抬頭,人們終於將這位不再年輕的女性藝術家推上了她應得的位置。


芭莎:女性藝術家身份對布爾喬亞的影響,在她多年的創作歷程中發生過轉變嗎?


Philip Larratt-Smith:2008年,布爾喬亞與英國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合作設計了一套織物作品和藝術家書。艾敏稱,布爾喬亞是第一位足以和畢加索、倫勃朗、米開朗基羅——這些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男性藝術家們相提並論的女性藝術家。重點並不在於她是女性,而是她的作品造就了這樣的地位。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右)與翠西·艾敏(左)的合影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翠西·艾敏《我的床》(my bed),1998年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翠西·艾敏的文字與路易絲·布爾喬亞的繪畫 ,《手中的鳥:麻雀的心》(Bird in hand: A Sparrow’s Heart),2009-2010年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情侶》,布料、懸吊設備,48.3×15.2×16.5cm,2001年 ©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母親》,鋼、大理石,927.1×891.5×1023.6cm,1999年 ©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而到了晚年的布爾喬亞,記憶力被童年的經驗所慢慢佔據,她在鏡頭前因為緊張而變得刻薄,在創作時要求周遭保持絕對的安靜。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紀錄片《路易絲·布爾喬亞:蜘蛛、情婦與橘子》(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the Mistress and the Tangerine)(截圖),2008年


鮮少有在生活的深度與長度上能和她比肩的藝術家,她在作品中抒發著屬於藝術家的敏感。製作雕塑作品時,她完全比照著自我。那種向內部的探索和對矛盾的來回拿捏,事實上就是布爾喬亞對全人類共同情感的持續挖掘,也使得她的作品所蘊含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她自身所經歷的一切。


這位令人尊敬的藝術家,去世前兩天依舊身處於工作室。據說她當時感慨道:“怎麼我都這麼老了?時間都在哪裡?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


芭莎:布爾喬亞生命的最後十年,作品以紡織物為創作核心,這反映了她怎樣的深層創作心理?


Philip Larratt-Smith:我們所熟知的“蜘蛛”系列,是她對母親形象的隱喻。在80年代晚期,布爾喬亞的創作動機發生了一個明顯的轉變。她藝術生涯的前40年創作是以對父親的情感為主要標記,而後20年的公開作品則是對她母親態度的重新定義。


在精神分析的層面上,縫紉和接縫的行為作為一種符號,也體現了布爾喬亞對修復的心理需求。這是一種避開她對分裂的恐懼和保持心靈完整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母親身份的確立(縫紉就是模仿她母親的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將出現一件從未展示過的作品:《情侶》(The Couple)。這是她最大的懸吊作品,是應維也納火車站的委託所構思的。


這件作品被安裝在博物館的中心節點之一,當參觀者在一樓的偏廳之間移動時,就可以從多個角度體驗它。這件裝置旨在代表一種永恆的迴歸,而這樣的展示方式正是對記憶的隱喻。


看最傑出女藝術家如何用雕塑震懾人心!

路易絲·布爾喬亞《情侶》,拋光、鋁鑄造、懸吊設備,701×335.3×289.6cm,2007-2009年 ©伊斯頓基金會/VAGA(ARS),紐約。攝影:Mark Setteducat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