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寒冬會持續多久?

愛思考的普通人


沒什麼寒冬期之說,只能說互聯網紅利期已經結束,開始像軟件行業一樣進入紅海,慢速發展期,是的,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階段已經結束了,隨著燒錢也不能撐起來的若干企業的瀕死,我們可以看到支撐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經濟開始去泡沫化,資本已經逐步離場,最明顯就是裁員,第二是科技化,和傳統大公司一樣打造精英隊伍,之前混進去的各種豪傑們開始遭受清洗,不在鋪攤子,而是通過頂尖的行研報告進行佈局,混亂已經結束,羊毛已經不容易薅了,政府監管也再逐步加強,門檻林立,豪傑並起的時代已經結束,又一批新的門閥立起,上升通道有一次被轄死,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都會被新的門閥扒次皮,自求多福吧


一葉書藏


關注我,獲取更多互聯網深度解讀

在中國,無論是小型互聯網企業還是bat之類的業界巨頭,都是在短短十年間野蠻生長起來的。

對於互聯網大廠來說,前期無節制燒錢,業務範圍無節制地鋪展,同類產品玩命似的競爭似乎是一種常態。


例如網約車大戰,美團、餓了麼之爭,小黃車、摩拜對壘,似乎誰熬下來了,市場就是誰的,同時只要上行速度夠快,能佔據市場及流量入口,即使在戰略及組織架構上有問題也不在話下。


而對於小型互聯網企業,在敏捷開發概念下,需求說加就加,功能說來就來,多少程序員禿了頭,又有多少產品經理變成舔狗。

寒冬表象下是中國互聯網產業升級需求。

無論是大廠還是小廠,做出來的東西有多少隻是曇花一現,又有多少隻是噱頭大,肚子空。互聯網金融如是,線上租賃如是,靠著信息不對等,先騙一輪融資,再割一輪韭菜,市場亂了,人心惶了。

這樣的野蠻生長必然帶來粗放管理,做出來的產品定然存在各種瑕疵,越往後發展這種問題就越明顯,難道只要跑得夠快,監控就真的追不上?

跑得再快,也有停下來的一天,企業就和人一樣,不是永動機,需要資源補給,也需要思考前路。

寒冬退去,迎來的未必是春天,也有可能是一場漫長的倒春寒。

互聯網獲客成本越來越大,試錯空間越來越小。

當前,紅利退去,整個行業在經歷高速發展後,必然要有一個緩衝期。在經歷了動盪、衝擊、對峙、規範乃至吞併後,企業顯然更明白需要如何調整架構,怎樣配置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

在互聯網發展的下半場,對於企業來說,市場所給的自由有限,對於員工來說,技術壁壘更低,對個人能力要求更高。那麼,即使寒冬退去,迎來的也必然是一場倒春寒。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首先,我並不認為互聯網寒冬已經到來,反而是行業迴歸理性的一個徵兆。


從表象上來看,確實有很多家互聯網企業開始裁員,一些小公司甚至倒閉。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兩個方面。


一、流量枯竭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現在互聯網上的流量資源已經接近枯竭,公眾號的打開率從10%下滑道3%,各家互聯網公司的獲客成本也越來越高,難度也越來越大。

流量枯竭的現象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各家公司根本沒來得及反應。招聘、業務劃分、盈利方式還是根據人口紅利時代的增長率來進行考量。

當流量減小之後,預計中的增長並沒有出現,原本為了應對業務增長招聘的人員反而成為企業發展的阻力。

互聯網發展才20年,幾乎沒有企業有應對這類問題的經驗,所以裁員成為企業生存的一種方法。

流量枯竭帶來的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在現有技術下,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數峰值已經顯露出冰山一角。這個行業開始步入老年成為傳統行業,以前的爆發式增長很難再進行復制,行業門檻也漸漸升高,對創業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對從業者來說,要開始適應行業進入慢增長的週期中,增量市場一去不復返,做號存量市場才是未來的生存之道。


二、資本壟斷

互聯網行業融資難的問題,早在2016年便初見端倪。在2018年,多個行業暴雷,資本市場也不像前些年那樣盲目,投資也更加謹慎。

俗話說:“有錢好辦事。”對互聯網行業來說更是如此。

那些已經成長起來的公司就算大環境再怎樣寒冷,憑藉自身已有的業務最起碼能保證不會被餓死。對一些小公司來說,在業務成熟前能否活著都是一個問題,更何況憑一己之力撕開市場的口子。

強者越強,剩下的人就要捱餓了。


那麼,這一股互聯網寒流將持續多久呢?

預計是3年左右。


為什麼這樣說呢?現在短期內能夠預見到的增長紅利就是5G+物聯網。

而5G網絡大範圍覆蓋和設備大範圍更新,預計是在2021年~2022年。屆時5G將會賦能更多的行業,也會有更多的機會等待去挖掘。

這種由技術革新帶動的平臺遷移,只要抓住這個流量增長的時機,互聯網行業仍然會再次煥發青春。


寒冬?不存在的,有的只是現階段的技術極限。


這裡是艾拜偵探社。

關注我,探訪每日的科技前沿,讓一部分人先讀懂未來。


艾拜偵探社


如果互聯網寒冬過去是指外賣打車軟件的無止境燒錢,是程序員每次跳槽工資都能double,是隨便一個和互聯網掛鉤的創業公司都能輕鬆拿到投資,那麼我想這個寒冬可能過不去了。

最近滴滴裁員,京東高管末尾淘汰的新聞甚囂塵上,但是我在BAT裡,彷彿躲進了象牙塔,還沒有感受到風吹草動。

BAT裡的人員流動率一直很高,大家都是在B,A,T之間互相跳來跳去,我們曾經有個團隊老大帶著團隊從騰訊跳到了阿里,最近在朋友圈裡看到他又帶著他們去了拼多多,如果真的是寒冬,恐怕就不會有這麼頻繁,大規模的跳槽了。

上面提到的打車外賣軟件燒錢,程序員跳槽工資翻倍以及互聯網創業公司容易拿到投資,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那個時候屬於互聯網過了起步階段,正在指數型快速發展的時期,那時候中國股市還蒸蒸日上,簡單說就是紅利期,互聯網行業簡直遍地是金。

但是話說回來,即便是過了紅利期的現在,與做實業,學實業的同齡人比起來,我覺得互聯網從業者的投入產出比還是相當高的。雖然我自己作為互聯網的從業者,享受著高薪,但是我心裡是有愧疚的,我也曾接觸過一些創業的朋友,說實話,我都不知道他那個效率以及能力是怎麼拿到投資人的錢,並且幹到現在的的(對,就在現在,你們所謂的互聯網寒冬,他那個創業idea沒啥進步,但是公司還沒倒,並且總想讓我幫他去寫代碼)。我認為很多創業公司與中國很多的實業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當很多實體經濟在苟延殘喘的時候,他們卻能拿到投資,最後轉手再賣給下一個傻瓜接盤,自己賺了個財務自由。

如果互聯網寒冬是能夠減少這個行業裡無意義的燒錢,能夠讓大家將更多的精力與資金投入到實業中去,那麼我甚至希望現在這個寒冬再久一點。

也許有的人會說,如果寒冬波及到我,我也被辭職就不會這麼說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有足夠的實力,無論是否寒冬,你都能熬過去。不然滴滴很多工程師也不會搶著被辭職了,畢竟與幾個月工資相比,還是一份長久穩定的工作重要,他們敢去搶解僱的名額,就是因為對自己能快速找到下家有足夠的信心。

如果你只能憑藉互聯網的風口飛起來,那麼遲早有一天會摔死。

以上是我個人偏激的見解,請大家多多擔待。

我是蘇蘇思量,來自BAT的Java開發工程師,每天分享科技類見聞,歡迎關注我,與我共同進步。


蘇蘇思量


18年下半年以來各大互聯網公司開始裁員和停招,下圖是主流互聯網公司裁員情況(部分有出入),今天又最近又爆出人人車倒閉,京東裁掉10%高管,整體給人的感覺是血雨腥風。但是另外一些數據來看,互聯網及消費經濟還是在快速發展。

18年雙11淘寶銷售額破2000億,春節期間消費同比增長40%,1月四大主流快遞單量增長都在40%,18年GDP增速還是超過6%,等等。很多數據表明經濟並沒有那麼惡劣,為什麼互聯網公司這麼慘烈呢,我覺得如下幾點原因:

1、大多數企業裁撤的都是沒有起色或者虧損的業務,這主要是因為各細分行業格局已定,沒有必要在對虧損或者做不起來的業務進行投入了;

2、關於末位淘汰,末位淘汰算是互聯網的一大特色,前幾年各個公司的高速發展,招聘的人員難免良莠不齊,但是較高的增速可以掩蓋,但是目前各模塊增速逐漸放緩,人員優化也是必然之道。同樣,目前還在快速發展的頭條系、拼多多還是在大量招人;

3、人才供大於求,某個行業快速發展後,會有大量的人才湧入,互聯網的高薪和福利,也影響著很多學生學校的選擇,另外也導致了大量的人才轉行,致使競爭加劇。

回到問題本身,多久會結束這種情況,我覺得需要1-2年吧,原因如下:

1、整體經濟形勢不算惡劣,互聯網公司並沒有負增長,較傳統行業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經過1年的陣痛調整後,會趨於合理;

2、互聯網發展階段,工業互聯網直接過度到了移動互聯網,互聯網又經歷了一個大爆發,而產業互聯網還在孵化中,沒有和當下巔峰時期的移動互聯網形成無縫對接,所以存在1-2年的陣痛;

3、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一席之地,在某些方面甚至優於美國,中國市場穩定之後,必然出走海外,目前BAT、TMD、小米、京東等頭部互聯網都在佈局海外。類似於八九十年代美日歐優質的工業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佈局。而這種海外佈局以及三線以下市場的深入,同樣也會產生新的崗位;

大環境回暖,產業互聯網形成,海外及鄉村市場佈局,說明互聯網還大有可為,預計1-2年行業會趨於正常,但是人才招聘也不會像前幾年那麼激進了。



雨落不息


我覺得會持續比較久,互聯網寒冬實際上是實體經濟衰退的表現,很多企業都做不下去了,還做什麼廣告。而且互聯網寒冬比實體經濟衰退滯後很多了。

互聯網平臺有幾個不是依靠實體經濟支撐(騰訊主要靠遊戲),如果沒有人在淘寶上賣東西了,阿里還能有這麼高的市值麼?頭條系目前完全靠廣告,經濟不活躍,誰來做廣告。

實體經濟到底怎樣了?不用看統計數據,從你身邊找實例就行,自從去年提出“社保入稅”以後,很多本來就苦苦支撐的小企業主直接撒手不幹了。雖然現在社保入稅被推遲,但仍然換不回大眾創業的激情。

身邊一個老闆,家裡八套房,沒貸款沒抵押,座駕路虎發現4,公司名下總共5部車。本來做建材生意,18年突然房地產形勢變化,工程接不到,以前投入的工程回款慢,僅18年下半年就抵押了兩套房產,賣了3輛車,包括路虎,員工只剩兩個,苦苦支撐。如果19年仍沒有起色的話,估計公司只能關門。

這個雖然不能代表全部,但卻是實體經濟的一個縮影,實體經濟正在進入一個下行期。我認為實體經濟下行和不斷加劇的老齡化還有多年來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有直接關係。本來要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90後現在普遍是負債前行,需求短時間是不可能快速增長的。

總結一下,短時間內老齡化不會改變。90後的花唄、信用卡賬單不會憑空取消。房貸該還還得還。需求不會快速增長。實體經濟不會快速復甦。所以,互聯網寒冬將會隨著實體經濟的衰退持續。


佛系神評論


深切體會到了互聯網寒冬,正處於找工作的我,不時的聽說某某互聯網公司被爆裁員,先是知乎和京東大裁員,接著ofo、錘子科技資金鍊斷裂,還有美團攜程也傳出裁員消息,科大訊飛準備大裁員等等。從巨頭互聯網到AI獨角獸再到創業公司,都紛紛表示寒冬來了。

尤其前一段時間又聽說華為清理34歲以上工程維護員工,40以上的研發員工,工作十幾年的老員工都免不了,不過後來華為出面否認了這一消息,說是謠言,不過也反映出互聯網寒冬的寒冷。

寒冬還沒過去,也不知道持續多久,也許短到一兩年,長到三五年,甚至更長也說不準。這讓我想起了看過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裡的一句話,“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沒辦法,為了在互聯網寒冬期間混一口飯吃,只能多學點知識,弄點裝備來驅寒御暖了。


羽樂生涯


年前年後這段時間,從一線大廠到明星創業公司摩拜、OFO,無一例外的出現了裁員、破產等負面信息,人人車遭遇“破產”傳聞,而獨角獸滴滴也宣佈裁員15%,難道我們這個冬天真的捱不過去了麼?

其實這種狀態在前幾年已經開始顯現了,整個互聯網行業泡沫大、增長乏力、融資難,遲遲尋找不到正確的盈利模式,從北上廣到二線城市全都是哀鴻遍野。中國人口總體基數接近14億,互聯網的流量有效轉化已接近7億,幾乎每兩個中國人就有一個是“觸網用戶”。過去的二十年,網民為互聯網發展買單太多了,當網民購買力與互聯網經濟發展速度有差距的時候,市場透支現象發生,於是產生了互聯網的冬天。

個人也從事互聯網運營工作6年的時間了,深切體會到了互聯網行業的寒冬已經來臨,這個冬天雖然冷,但中國人最不缺的就是創造力,物極必反,陰陽相生,所以春天也不會太遠。不知道大家了不瞭解中國的社會,中國13.6億人口有8億農民,中國有約300個城市,2856個“縣”,41658個“鄉鎮”,662238個“村”。當所有的互聯網巨頭們在中國人群結構頂層廝殺的時候,其實底層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京東”、“淘寶”。而在中國,你以為眾所周知的事情,起碼還有一個億的人不知道。現在中國的社會分層已經很明顯,頂層已經飽和,“互聯網+”真的需要新鮮的血液了,互聯網企業需要打破固有思維,選擇性的結構下沉你會發現這裡是一片萬億級的市場,而這裡,正在靜靜等待攪弄風雲的弄潮兒。


一歲卜算子


瞭解互聯網資金鍊的朋友可以知道,互聯網主要收入來自廣告、遊戲、電商和佣金,4大板塊。

先說廣告收入,只有大金主才會在互聯網投放廣告,都是國內外知名品牌。受市場環境的影響,大金主們自己都入不敷出,在削減市場投放費用,因此廣告收入的下降,將會直接影響很多互聯網產品,如資訊類、社區類等。

再說遊戲,本來遊戲是互聯網第一收入,但國內政策緊縮,嚴控遊戲版號,導致很多遊戲有人氣沒有收入。況且近幾年,網易的陰陽師,騰訊的王者榮耀,已經提前消耗了遊戲玩家的錢包。再加上,並無出彩大作遊戲面世。原本就是10個遊戲9個死,唯一活下來遊戲可以養活9個遊戲的局勢。現在連唯一能活下來的那款遊戲,活得也並不是太好了。

再說電商,受到消費者降維消費,也影響嚴重,我們只看到了雙十一,淘寶又創造了新的記錄,但沒有看平日裡,淘寶京東都開始緊巴過日子了。電商都在問,錢去哪了?消費者也都在感慨,錢也不多了。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增加,一些原先可買可不買的東西,現在就都不買了。再加上國家對海淘加大管控力度,很多圖經濟實惠,購買海淘的消費者,也不太想購買。

最後再說佣金,這部分和日常消費者關係並沒有那麼緊密。看看大眾點評、美團、餓了麼,這些平臺提供的店家服務,都是店家提前入駐,給平臺一部分佣金,吸引用戶到店消費。平臺迫於營收壓力,提升了佣金價格,這就讓店家不幹了,原本就已經薄利,再被這樣壓榨,索性退出平臺。現在更多的商家在退出平臺。

寒冬來了,至於會持續多久,目前肉眼可見的是5G時代的到來,會是一針強心劑。重點還是看運營商如何調整流量費用,這樣對於視頻類、短視頻類、遊戲,需要大流量支持的產品,將會得到提速,更多的用戶不必再在意流量費用的付出。寒冬來了,抱緊取暖。


如果電影


國人為了還房貸,不咋消費,導致實體經濟不好,再加上國家去槓桿政策,對金融市場有很大影響,對投資公司影響也很大。

很多互聯網公司前期都是靠拉投資活著,沒有拉到資本,就離死不遠了。

去槓桿政策一過去,社保不要全額繳納,房價漲幅不大的話,估計會慢慢變好。

現在程序員本來就很多,公司裁掉幾個技術一般的程序員這個很正常。對公司有價值的幾乎沒有面臨裁員的危險,除非這個公司真要破產了。

這個時間不好說,看政府出臺什麼政策,能夠安全度過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