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探討的內容,有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準確理解當前的疫情形勢”、“中小企業可能受到的影響” 和 “對中小企業的若干建議”。


一、準確理解當前的疫情形勢


首先我們聊聊,如何準確理解當前的疫情形勢。


一提到這次新冠疫情,大家都會不由自主的把新冠和非典放在一起來對比。我是經歷過非典的,但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學生,沒有太強烈的感受。這次新冠疫情爆發以後,我注意到,有很多人在分析新冠對經濟的影響的時候,都會把非典過後的經濟形勢拿出來詳細的分析一遍,對於非典的影響以及“V”型反轉,以及後續的經濟氣勢如虹津津樂道,甚至有人認為,新冠疫情對整個社會與經濟而言是個好事,會讓中國經濟再次獲得騰飛的機會。


我對新冠疫情的影響,首先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不要那麼樂觀。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非典時期的中國經濟,與目前新冠疫情下的中國經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首先,非典時期的中國經濟正處於上行期。大家可以看到,在非典爆發前的2002年,我國GDP增速是9.1%,01年則是8.3%,總體處於高速增長的通道中。即使在非典爆發的2003年,最後我們的經濟增速也高達10%,此後更是一路高歌,在07年達到峰值。隨後我國的經濟開始進入下行通道,12年破8、16年破7,而在今年,很可能會破6。我想請大家思考,下行趨勢,是否會因為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而改變?顯然不會,所以請大家放棄幻想,不要被非典的V型反轉迷惑了。經濟下行期的趨勢不會改變,疫情過去之後被壓抑的需求、政策刺激等會重新提振經濟呈現V型,但不會反轉,更不會有疫情過後的“經濟大爆發”,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GDP總體加速下滑,向穩態前行。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第二點想跟大家分享的還是跟非典相關。我們來國家的經濟結構在非典時期與新冠疫情之下的不同。2002年,我們國家的三大產業裡,第二產業的佔比是最高的,達到44.5%,第三產業只有42.2%。到了2019年,我國第二產業的佔比只有39%,而第三產業高達53.9%。非典爆發時,我們國家剛加入WTO不久,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社會各種需求全面旺盛,尤其是房地產等支柱產業的興起。這個階段,大家回顧一下就會發現,社會處於大量的緊缺時期,路、橋等基礎設施、房子、車子等大宗消費品都處於這樣一種狀態,為了滿足社會強勁的發展需求,投資成為了解決核心,經濟的驅動引擎就是投資。但現在,我們國家的投資高峰期早已過去,目前我們的經濟主要驅動因素,正處於從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的轉型過程中。國家提出來的“美好生活”主要矛盾論,什麼是“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的核心是由生活消費驅動的,是健康、教育、旅遊等等一系列生活消費驅動的。


非典時期的投資驅動,與新冠時期的消費驅動有什麼不同?很簡單,非典只能延緩投資的時間,非典過後,投資可以繼續甚至可以更高,但是消費呢?在新冠面前的消費,是否能夠在新冠過去之後繼續甚至更高?顯然不可以。大量的消費是時點性的,過去了就不會再有。過去了以後再次發生的,是後一個時間節點的消費,不能取代受影響期間的消費,這和投資驅動是本質上的區別。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正好說到消費,我們可以來看一看消費的損失究竟有多麼嚴重。我們來看看幾組數據:2019年一季度,餐飲行業的總額是1.06萬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9.78萬億;2019年全年餐飲是4.67萬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41.16萬億。目前疫情已經影響了整整一個月,估計3月仍然會有強烈的影響,就算我們假設一季度餐飲腰斬,那麼損失也在5300億,而實際情況可能更糟糕一些,因為春節期間餐飲損失是非常驚人的。除了餐飲,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損失比較大的行業,旅遊。2019年一季度,旅遊行業國內產值是1.39萬億,國際遊是2100億,全年分別是5.64萬億和9200億。假設國內旅遊也被腰斬,根據目前旅遊30%用於餐飲、70%用於交通、購物、娛樂等等的大致比例,扣除餐飲的重複計算,國內旅遊損失在4800億左右。國際旅遊可能更難,世衛組織將我們列為疫區後,我估計可能一季度損失在70%左右,大約為1500億。


這裡順便說一句,很多人在核算經濟損失的時候都是簡單的把旅遊損失加進去,這是不對的。旅遊產業對GDP來說不在統計範疇之類,而是根據具體的產出項分別統計在餐飲、交通、電影等等行業內的,所以至少大家要把旅遊行業的項目分拆出來避免大量的重複計算,不能簡單的加加減減。


還有些典型的損失,例如電影,所有的影院都處於關門狀態,演藝、購物廣場等等都處於同樣狀態,購物損失等等我們可以先放在一邊,光是餐飲、文旅、電影等等這些可估計的消費損失,就已經有1.2萬億左右了。2019年一季度我們的GDP是21.34萬億,1.2萬億約佔5.5%,大家可以想象一下,2020年一季度GDP有多難看,我估計大體上,我們要寄希望於口罩、消毒液等物資的消費,讓數據更好看一點。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餐飲、零售等消費數據,2019年一季度增速是高於全年的。這代表什麼意思呢?就是2019年一季度我們的經濟開了個好頭,GDP增速達到6.4,後面三個季度分別是6.2、6.0、6.0。而2020年一季度一上來就受到這麼大的影響,全年經濟影響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這些損失是不可挽回的。春節沒有消費的餐飲,無法通過後續的刺激讓大家再去吃一頓吧?沒有去的旅遊,總不能再放一次春節假讓大家再去一趟吧?新冠疫情導致的不可挽回的損失,這是消費驅動形態下的最大問題。而且,新冠疫情的影響時間越長,不可挽回的損失就越多。所以,大家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中央政府為什麼對新冠疫情如此重視,各個地方都不惜採用類似“休克”的方式,讓大家都呆在家裡不出來,也要儘快解決新冠的問題:因為我們都拖不起,只有儘快解決一條路可以選。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消費、投資、進出口,三駕馬車,說完消費接著我們看投資。2019年一季度我國的投資總額是10.19萬億增長了6.3%,全年是55萬億增長了5.4%,其中房地產一季度投資了2.38萬億增長了11.8%,全年13.22萬億增長了9.9%。也請大家注意,投資的各項數據,無論是基礎設施投資,還是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2019年一季度都高於全年,所以一季度的影響也比較大。前面我也提到了,投資是不會消失的,因為疫情影響會延期,但等疫情過了還要繼續,所以遙遙無期的復工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最大敵人。對於投資來說,不但已有固定資產投資並不會損失,後續可以預期的刺激政策可能會讓投資再上一層樓,市場反而需要更大量的供給。但問題是我們已經投了長達20年的資,接下來還能投資什麼?是否還要重複投?看看2019年的數據,投資往下走,整體還是依靠房地產。現在有些地方為了經濟又開始給房地產鬆綁。


但是從整體宏觀層面的投資來看,我判斷未來的投資鼓勵方向,5G可能會因為新冠疫情過後的經濟刺激大幅提速,此外包括高鐵和高速建設,尤其是高鐵,包括鐵路提速以縮短城市距離擴大城市圈都是完全可能的。與科技相關的投資等等都有機會,整體來看,就是符合國家長遠發展方向的投資,在新冠影響下會提速提前。所以對於投資而言,短期是苦不堪言,長期來看則是利好。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看完投資最後來看看進出口貿易。進出口貿易是最悲慘的。進口總體影響應該不大,但是出口就不一樣了。復工難以及世衛組織對疫區的認定,基本上出口業務是毀滅性打擊。2019年一季度我們的出口總額是3.77萬億增長6.7%,民營企業出口是1.86萬億增長11.4%。相比於消費和投資,2019年一季度進出口的數據低於去年全年,所以後半程發力可能還能削弱一些新冠的不利影響。但總體來看,貿易面臨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交不出貨,沒有生產、沒有物流,但是原材料已經買了,錢已經花了;沒有了訂單,還得面臨不能按時供貨的糾紛,收入又沒有保障。世衛組織把我們認定為疫區。各種不利因素瞬間堆積過來,對出口而言影響是巨大的——即使生產恢復,我們也面臨“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解除疫區稱號的問題?我們認為安全了,開始恢復了,但是世衛是否認為我們安全?通常來說肯定要晚一些。晚多久,出口就會被影響多久,4月底?5月底?至少我們今年1/3的時間沒有了。大家可以想想出口的難處。


無論從GDP趨勢、經濟驅動因素、三家馬車的哪個角度來看,我們都要清晰的知道,新冠對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總體而言沒有那麼多非典時期的樂觀因素。需要我們大家提高警惕。


當然,我們也不用完全悲觀。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首先從時間因素來看,疫情總會過去的,大家目前都在焦急地等待疫情過去的時間點。我們來看看疫情的數據圖,2月3日,非湖北地區確診人數出現第一次高點,4日全國出現第一次高點;2月5日新增疑似人數出現第一次高點;2月8日全國確診+疑似人數出現第一次高點但很可惜目前整體數據還是沒有明確的向下趨勢。2月12日湖北數據因為調整確診機制大幅增長,但除湖北以外新增確診人數處於不斷減少的趨勢中。但樂觀看待,2月底疫情應該會得到良好控制,3月開始,湖北以外地區社會秩序、經濟發展將開始恢復,湖北時間恐怕會晚於全國1~2個月。


從政策層面來看,目前,中央以及各地政府,稅務、財政、人社等等各個條線,都在紛紛出臺各類政策,幫助大家應對疫情。可以預見,未來在國家層面的刺激政策將更加有力。預計加強流動性、投資拉動及鼓勵消費是未來政策核心。被壓制的各類需求,在疫情獲得控制後也會再度爆發。這些恐怕也是中小企業眼下預期最高的了。


從社會進步層面來看,我認為這次新冠疫情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積極因素的。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且我們看到,大數據等科技力量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都是積極因素。儘管代價沉重,但是我們都明白了“說真話”的重要性,黨的執政理念應該會再上一個臺階,政府效率可能會再次提升,改革可能會更加深入,高科技產業可能再次騰飛……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總體來看,疫情的影響,有不利因素、有積極因素,對於經濟發展而言,顯然是不利因素大於積極因素,對於社會治理與發展而言,有一定的積極因素,有利於社會的整體發展。


我用一句詩來總結第一部分——“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二、中小企業可能受到的影響


形勢這麼嚴峻,接下來我們看看中小企業受到的各種影響。我個人認為這一次新冠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1、疫情對中小企業的短期影響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首先來看看短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生存危機的現金流。根據清華經管院的調研,約85%的中小企業無法支撐三個月,生命力非常脆弱。這個結論最近傳的很兇,大家估計都知道。但是我估計還有一個同期的結論,大家很少知道的,就是大中型企業,只有23%現金流支撐在三個月以內,77%的企業能扛過去三個月,有接近一半的企業抗半年都沒有問題。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來,生存是第一位的,而中小企業相對於大中型企業而言,生命力脆弱很多。


當然,我們可以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假如真的凍結了三個月,會發生什麼樣的場景?23%的大中型企業死掉了,85%的中小企業死掉了,那麼剩下的15%的中小企業將承接77%的大中型企業供應鏈業務!所以,能不能熬到你的競爭對手死掉,是個很關鍵的命題。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第二個短期影響是供應鏈與經營,短期來看是無法交付的訂單與大量積壓的庫存。市場短期停擺之下,中小企業面臨殘酷的現狀:已有訂單無法交付,因為無法生產,面臨違約;可交付訂單不能交付,因為對方無法收貨,或無法支付;短期內,不會有新訂單;原有訂單面臨取消,因為對對方而言,取消並賠償比繼續更合適。入口端大體這樣,生產端可能更糟糕:原材料堆積,無法生產,供應商還在催貨款;在製品堆積,部分材料短缺乾瞪眼;成品庫又無法出庫;每天都看著一堆堆庫存,全是損失。根據調研,有1/3的企業估計自己的全年營收下滑超過50%,近1/3的下滑在20~50%之間。還有接近1/5的企業無法判斷自己的營收下滑程度。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第三個短期影響是人心。眼下很多中小企業,面上看大家都開始利用遠程辦公等各種方式開始復工,也在營造積極向上的環境,但是實際上大家心裡都清楚,整個社會的人心都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態,尤其在新冠爆發最嚴重的的2月初。根據一項調研,有超過70%的人感覺自己的防護物資少、心理承受能力差,有近40%的人認為疫情對自己的生意、生活、工作、身心影響巨大。有人曾經跟我說,感覺疫情來了,原來要離職的員工可能覺得工作不好找,會留下來。但是智聯招聘的調研顯示,44%的人在春節前開始醞釀找工作,疫情爆發後,只有12.9%的人放棄換工作,34%的開始觀望,剩下53.1%的人繼續求職。實際情況可能跟大家預料的完全不一樣。


儘管非常艱難,但是中小企業還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員工工資還得照發,不管員工有沒有來上班。對於大部分員工而言,這段時間是收入相比於產出非常划算的階段。而鋪天蓋地的關於中小企業有多難的信息,又讓員工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企業究竟有多難?員工對我們的信心不言而喻。


更糟糕的是,由於疫情的延續已經接近一個月,大量的員工在家裡宅了一個月,工作狀態、技能等恐怕在復工以後還需要一個恢復期。我們還有一個專有詞形容,叫“疫廢宅”,形容那些因為疫情宅在家裡宅到廢了的人。


短期影響,核心大體就這三點:沒錢還要發工資,沒單子還要被催款看著庫存傷心,員工老闆相互乾瞪眼的宅。


2、疫情對中小企業的中長期影響


中長期影響第一個就是復工難題,具體又可以細分為時間、人力、供應鏈三個問題。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首先看時間難題,究竟什麼時候可以復工?政府部門並不會說不允許復工,但是會給出外地人員回來的隔離要求,通常都是14天。但是作為中小企業來說,眼下能不能復工?誰也不敢輕易下決定。從人力的角度來看,萬一復工了以後有人感染了怎麼辦?全部員工都被隔離的話,可能誰也熬不住了。不復工要錢,復工可能要命。更難的是,可能有員工壓根就不會回來。清研智庫的一項調研表明,只有31%的人願意按照單位要求回來復工,約50%的人希望推遲一週到兩週,11.3%的人希望推遲1個月。也就是說,即使我們目前要求復工,等你攢齊了人,估計也需要一到兩週的時間,這些人回來再隔離兩週,一個月就過去了,聽起來是不是很絕望?


還有更糟心的就是,回來了也沒活可以幹,因為還有供應鏈的難題需要去解決。幾乎所有供應鏈都受到影響:原材料、物流等等。未開工時盼開工,開工後的滾滾洪流可能會讓供應鏈體系無法承擔。假如你的供應鏈裡面有一環在湖北,估計影響會更大,因為湖北復工時間必然更晚,然而湖北也有優勢產業:汽車、鋼鐵、石化、電子信息、紡織……例如汽車產業,博世、德爾福、法雷奧、弗吉亞、偉世通、安波福等大批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在湖北省都設有生產基地。韓國現代長期從韓國汽車線束製造商京信在華工廠採購線束,在中國零部件企業全面延期復工的情況下,現代供應鏈中斷,不得不對其位於韓國本土的多家工廠實施停產。此外,起亞、雷諾三星等等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日本的日產也不得不停產。對這些汽車巨頭來說,每一天的停產都是天價損失,而對於位於這些企業供應鏈內的中小企業來說,可能更糟糕。


【企業管理】疫情過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展望


中長期第二個影響是難以享受的紅利。新冠疫情雖然嚴重,但是還是會有政策、市場紅利釋放出來。比如做口罩的這一輪就賺得盆滿缽滿。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在生產口罩,在各類紅利面前,我們又能享受到多少?


例如補貼類政策,北京市發佈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促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給予了很多優惠、補貼政策,看起來很美好,但是想去享受,你就會發現沒有那麼容易。例如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的小微企業研發成本補貼,但是你得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內的小微企業才行。


再例如一次性社會保險補貼,可以給予中小微企業2~4月三個月30%~50%的社保補貼,但是你得滿足三大條件:1)不減員;2)不在禁限目錄;3)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的非國有企業,主要指註冊在“中關村一區十六園”、“三城一區”或屬於十大高精尖產業的企業。前面兩條還可以,最後一條用區域限制的方式,把一片中小微企業排除在外。可以預期,通過這些政策,政府可以精準地救助期望發展產業中的中小企業,但毫無疑問,會有更多的中小企業眼看著政策卻無法享受。


再來看因為疫情興起的市場機會,全民宅家的情況下,遠程是目前非常火熱的詞,遠程辦公、遠程教育、買菜都改網上了。但是都有哪些企業在角逐這些爆發的機會?騰訊會議、阿里的釘釘、華為的welink……中小企業怎麼跟他們玩!對於廣大中小企業來說,線上與線下只是場景的切換,因為線上興起而能夠獲得更大增量的只會是極少數。


最後來看看大家都抱有很大期望的未來刺激政策。這是實打實的,未來的刺激政策必然會來到,而且力度可能還不小。但首先受益的是誰?恐怕還是大中型企業在前面,例如央企的建築類企業等等,然後受益的是誰?是圍繞在這些政策性拉動周邊企業的生態圈企業,對於相當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我們是不在這個圈子裡的。等到層層衰減下來,最後才會輪到中小企業。沒辦法,這是我們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決定的,所以我們只能面對,只能想辦法活下去。



這部分的話題有點沉重,我總結一句詩,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中小企業發展的好,天下寒士俱歡顏就真的可以做到,所以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