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

最近,很多人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国学经典》中的部分章节。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和情感共鸣是深刻的,让我不由不由衷感叹。诵读经典,我感受这祖国上下五千年国学的真谛,享受着前人总结的优美而深刻的哲理;诵读经典,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国学经典》读后感


一、行节俭

国学经典第一部分讲的就是行节俭。这部分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

(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在2018到2019这两年里,我党也极力倡导节俭,并且处置了很多的贪官

季文子行俭,讲述的是季文子非常朴素,而仲孙却瞧不起季文子的做法,便去讥讽他,而季文子却始终坚持他勤俭朴素的做风。后来仲孙的父亲孟献子听说了这件事很生气,于是让仲孙它闭门思过。仲孙受到了教育,并以季文子为榜样开始节俭朴素,季文子便说:“知错改错,才能有所作为啊!”不久,仲孙被升为大夫。可见,人不要爱虚荣或是炫耀奢侈,节俭朴素才是真正的美德。

(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国学经典》读后感


二、强自信

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国学经典》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感悟,让我们提高素养,更加自信、自强、自立,也更加爱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我以下分三点来描述: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自信、自强、自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学习,充实自己,并且把和自己相关的眼前的事情做好。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要教育他们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这些都是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

知识能够让人更懂得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的去完善。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信、自立、自强。毛遂自荐就是一个人自信自立自强的典型故事。

毛遂自荐就是说平原君要带20个贤能之士去向楚国求救。毛遂是平原君府寂寂无名的一个食客,他听说了这件事,就向平原君推荐自己,而平原群认为没有人称赞过他,如果是贤能之士他就会像口袋里发现锥子一样快,但是毛遂没有气馁,却认为平原君没有将他放进口袋里,于是平原君便带他去了楚国,果然,毛遂立下奇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推荐自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发现机会。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钱逊教授认为,孔子表现出了极其深邃广阔的眼光,他所提出和回答的问题,不仅超越了一朝一国、一姓一君的保国安邦的狭隘眼界,也超越了君民关系的思考,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思考的是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政者正也”、“为政以德”的思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而且首先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

孔子认为,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稳固,基础在人,不在物;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实质不是管制,更不是镇压,而是“正”。

使社会秩序和人心走上正道;治理的手段主要不是强制,而是教化,恃德不恃力。孔子从人出发,立足于人的完善,把治国平天下的希望建立在人们“有耻且格”的基础之上。在孔子的思想中,人是一切的主体,人的完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二)、《国学》让人学会感恩。

中国文化所提倡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品德修养,在这些优秀的书籍中我们可以回溯源文化传承的命脉,吸取中华名族博大的文化。

“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今中外诚信使人们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他都想办法办到。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大将,曾几次打败汉军。刘邦当皇帝后下令通缉季布,季布只好化装到山东一朱姓家当佣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后收留了他,而且帮他向刘邦说情。刘邦后来封季布为中朗。季布有个朋友叫曹丘生,专爱拍马屁,听说季布当了官便来巴结。季布见曹丘生来就虎起了脸,骂了他几句。曹丘生陪着笑说:“我听说楚地有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听后就待他为上宾。这就是一诺千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作为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行为规范,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三)、学习国学,能让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敬爱我们的祖国。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就像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多么适合这次愿疫中牺牲的烈士们!人生自古谁无死是说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之心,照汗青就是在史册上留下最精彩的一笔。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之心。所以要做一个不怕牺牲,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我们要向文天祥学习,学习他热爱爱国的情怀。现在,在影视圈有大批明星改国籍,国家都给舍弃了,还何谈爱国,他们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有什么面目还就在中国捞金,有什么资格在中国拍戏,他们拍出来的戏是不是在教育下一代表里不一,叛国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就是说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爱国。

《国学经典》读后感


三、讲智慧

第三部分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

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

《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学习,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多读书,读好书是市委总工会的倡导,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行为习惯。因为读书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书是最好的老师。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作为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国有学术,国学博大精深是没有止境的,要想把国学理解透彻,一定要做到以下5点:

1、身心合一

要静心而读,在喧嚣中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书,一个人,一盏灯,手不释卷,但却惬意满足。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被誉为“袖里通鉴”。

2、书人合一

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要读得进去,要能沉醉其中,乐而忘忧。比如读韩愈《进学解》中的千古名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很有感悟:做任何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天道酬勤,工作如此,人生如此。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培养了一代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世之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德尔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1个再有才能的额外你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都早已教会我们,这些道理都写在国学里面。现今如果我们重读国学,用心去读,认真品味,能够涤荡内心深处的污垢。

3、天人合一

读书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度。比如;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提高能力降低欲望,人才能快乐。要有修养,修养是成就自己。到达某种程度之后,快乐就会由内而发,自然随之而来。:通过读书,我悟到做人要大气、正气和勇气,做女人还要有修养、懂营养、会保养,人要活得有格局、有大爱。朋友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我们对待朋友更应真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应当牢记。对待朋友一定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诚之心,只要我们付出真心就一定能从朋友那收到关心。“万卷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4、知行合一

就是认识和实践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识与道德实践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知而不行,不能算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深化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才能有真价值。在国学的经典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领略“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聆听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来讲是件莫大的幸事,对我们的工作,学习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5、时人合一

读书到最后,就会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文化的博大精深,终生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记载。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道出人生真谛的记述。其蕴含的哲理,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还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

《国学经典》读后感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又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做君子就是做一个内心完善的最好的自己。当内心强大,开阔而坦然时,当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时,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生命的境界也不断得到提升。《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总之,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读之如沐浴春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