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交恐惧症怎么克服?

老魏的生活日记


生活中有很多人更愿意自己呆着,对于外出、接触陌生人或者到新的环境,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以至于总是在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

社交恐惧症是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发作的时候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极力回避或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个人力量很难克服。了解什么是社交焦虑、正确就医、树立合理的目标、进行心理和行为调整可以帮助克服。抗焦虑药物、认识疗法、请家人或朋友帮助自己、学习一些呼吸和放松的方法都有助于克服。



壶荼憧子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在美国三种恐惧症亚型的终生患病率为:广场恐惧为6.7%,社交恐惧为13.3%,特殊恐惧症为11.3%。三种恐惧症起病年龄的中值分别为29岁、16岁和15岁,女性多于男性。在25~44岁年龄段人群中患病率最高。 多数恐惧症患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趋势,病程越长预后越差。儿童期起病、单一恐惧者预后较好,恐惧对象广泛的恐惧症预后较差。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治愈的一种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作为患者首先要树立治愈的信心!其表现形式如下

1、明明很喜欢,却不想见面,惧怕与熟悉的人单独见面或约会。

2、永远没有准备好。托延的目的是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3、每次听到电话铃都觉得末日降临:难道不能发微信或电子邮件吗?不愿(不敢)与人语言交流,宁可QQ或微信或电子邮件。

4、会不(不敢)接电话,眼睁睁看对方挂断。深呼吸,煎熬一会,再回拨过去。

5、不要突然约我出去玩。心想太盛大太突然了。



6、每次客人来,惊吓都大于惊喜。我不讨厌你,但是空气都变稀薄了(呼吸紧促,脸色发白甚至惊恐)手脚也不知道往哪放了!坐立不安,紧张焦虑!

7、极其需要安全感,有被迫害妄想!

8、见人前花很多时间想要说什么,但最后一句也没有说。

9、在各种场合自带隐身技能。随时找借口离开,躲避熟悉的人如同学、同事尤其是领导!

10、并不鄙视八面玲珑的人,相反特别羡慕:怎么可以有这么多话题好讲。

11、如果对方不主动结束谈话,就不知道怎么办。只好硬着头皮继续。

12、被视为高冷。其实是紧张!



如有上面大部分情况应视为社交恐惧症。常釆用的是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创立和发展的。基本原理: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具体方法:使其学会自我放松技巧,一起建构焦虑等级,然后由低等级到高等级的脱敏训练,逐级而上,直到来访者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不再焦虑紧张时为止。

同时,通过家庭作业加以巩固,指导求助者将咨询中获得的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


夏虫不可语冰2008


怎么克服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危害很大,但想克服它也没那么难,战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社交恐惧症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社交恐惧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一般社交恐惧症”,即无论处在何种社交场合,都害怕被人注意,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和人发生目光接触。另一类是“特殊社交恐惧症”,即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恐惧,如害怕当众发言等。然而,不管是哪一类恐惧。带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真正害怕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过分敏感、完美主义、自我要求高、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过分关注自己、固执、胆小⋯⋯他们总是希望做到最好,又常常害怕自己不能做到最好。

社交恐惧症的危害很大,会降低工作效率,降低机体免疫力,加重精神疾病,严重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有一些克服胆怯和社交恐惧的方法,希望能帮

到各位。

1、重塑自我

首先,询问最亲近、最信赖的家人、朋友,在他们眼里,你是什么形象;问自己,你是什么样的;问上司、同事,在他们看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你得到了三份关于你的界定,对比这三份评价和认知,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然后建立对自己的要求,你想要塑造自己什么样的自我形象.哪些特点和行为需要改正?

2、不要假想

别总是假想人们会对你评头论足,大部分入主要关心他们自己和他们周围的事物,他们没时间拿你的行为消遣。对话的时候,每个人时不时都会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不用认为尴尬的状况和冷场完全是你的责任。别因为交谈中的负面因素而感到内疚,总会有不合时宜的事情发生,肯定会有冷场,这些都再正常不过了,继续做你自己。

3、肢体语言

避免做出胆怯害羞的举动,别畏畏缩缩、别隐藏自己、站直了、昂首挺胸,人们更相信你展现出的肢体语言,而不是你发表的言论。如果你看起来就很胆怯,人们将认为你是害怕的,并且把你当作一个胆小的人对待。

4、没什么可怕

我们要明白在社交场合没什么可恐惧的,即使最糟糕那又能发生什么呢?你应该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列出来,你会发现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如果你发现自己略有社会恐惧症的倾向,那么马上就去参与到别人的谈话中去吧,告诉自己搞砸了也没关系,你是在为了战胜自己而努力,你可以拥有这世界一切的美好,只要你大胆走出去。冷静,慢慢来,做好自己,没有什么可恐惧的。

【亲爱的朋友,这里期待你的精彩评价......欢迎你留言、互动、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更多精彩分享给你】


思维技术


就这个问题,我做一个解答,和大家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社交恐惧症的人,在平时会有一些根本性的表现。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可能会在预防上、在治疗上、在帮助上、在克服这个问题上能够更好地把握。

第一,这类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自我评价水平低,也就是对自己认同度不高。

有些人可能表现出来的并不会和其他人有差距,你会觉得这个人也蛮自信的嘛,平常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他的内心里边,对自己认同度是不高的。一个对自己从骨子里自信,自我效能感高,自我认同度高,资格感高的人,通常来讲不会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所以,这是这类人的一个特点。

了解这个特点是非常关键的。在治疗的时候,就要通过建设他们的自我评价体系,让他从骨子里边自信,对他自己认同。现实当中,虽然社交恐惧症的人不多,但是我们会看到大部分人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自我资格感比较低。如果给他一些东西,或者让他享受一些东西的时候,他会觉得他特别没有资格享受。在人际关系交往当中,他也不会主动往前。虽然他没有到社交恐惧症的程度,但是这种自我评价水平低的特点,已经严重影响到他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影响到了他怎样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也就是说,他其实有很多烦恼和心理上的困扰。

第二,害怕被否定。

社交恐惧症的人,是非常担心会被否定的。我们大家要知道,每个人其实不管优秀还是不优秀,不管在社会上地位怎样,其实都可能会迎来被别人、被上司、被身边的亲密关系当中的重要他人的否定。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不害怕被否定的话,我们就不会逃避有可能会被否定的人际关系。当我们会害怕被否定的话,我们会选择逃避我们认为可能会被否定的人际关系的情境。

我今天要见一个人,有可能他会否定我,如果我内心是这样子想的:否定就否定啊,他否定我并不代表我就差啊。那我就不怕去见他,不害怕去见他就不会有什么社交恐惧症了。所以社交恐惧也可以理解为他因为害怕被否定,所以会逃避很多社交互动,或者是说他长期处在担心被否定的焦虑状态当中。明白这个道理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要帮助这类人,你就要知道,如果你让他从骨子里认为你是不否定他的,那么他可能会与你交往。他越是一个社交恐惧症,你跟他互动时你越给他一种感觉要否定他,那他还见你吗?

我们发现很多人即使不是社交恐惧症,也会有意识无意识地避免那些可能否定我们的人。可是如果说,我们避开的那个人是我们必须要相处的,不得不面对的人,那我们就叫逃避,对不对?

所以现实当中,因为害怕被否定而产生逃避可能的人际关系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成为社交恐惧症。可是这些逃避可能会被否定的人际关系的人,其实会失去很多的。比如说,他失去被别人“修理”的机会,其实也就失去了他可能会提升自己的情商等其他心理能力的机会,而且有可能也失去一些发展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因为有些发展机会、成功机会可能在非常的人际关系中。比如说,你要去吃饭,吃饭的时候别人要侵犯你的意志,让你多喝酒。你就会觉得我不想干的事情,你为什么要让我干呢?你不想干的事情别人让你干,你如果不去干的话,有时候你不放下一些自我,做一些妥协,你就得不到那个机会,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少。

那么,为什么社会上恐惧人际关系的人越来越多呢?我们在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有可以去反思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教育更多是围绕一个人怎么样成功,怎么样获取名利;其次就是让一个人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是让这个人能够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自我人格。可是这些就够了吗?所谓德智体美劳,这些还不够。应该是说围绕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就是我们说的大心育,要整体来塑造一个人。

比如说这个社交恐惧症,说通俗点,它是什么症?它就是脸皮薄症。如果他脸皮厚的话,他还会有社交恐惧症吗?不会有。那么这个脸皮薄又是什么问题呢?脸皮薄怕见人、怕说话、怕被别人拒绝、怕被否定。自己对自己评价低,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就是在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过程中,我们对于他的社会自我的建设,社会认知的教育不够。这个部分属于德智体美劳的哪一部分?应该说它是一个综合的教育而最终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心理自我。

它不是说,缺了这部分把它补上,这个人就不会得社交恐惧症了,这个人就不会有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特质了。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心理能力。因为害怕被拒绝,害怕被贬低,所以逃避,这样的人是非常多的。这是不是我们教育上需要去反思?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怎样帮助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去开展教育,而不只是帮助他们成功、成才、发展、获利、成名、成家、功名利禄的追求就够了。如果只是这样的教育的话,那么很多人其实没有成为完整的人,没有成为完整的人,他们会幸福吗?他们会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吗?不会的。所以,这是我的一个思考。

两个分析,一个思考之后,我要具体回答社恐症怎么治呢?我想说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我们要围绕着他的自我的再建设。我刚才讲了,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自我评价体系低,说白了就是这个人虽然生理上已经成年,但他的心理自我体系并不完整,他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只是法律上的人,生理上的人,道德上的人,他还没有成为一个全方位心理发育完整的人,所以他才会得社交恐惧症。那么我们就要重建他的一个自我。

第二个方向,塑造他的积极品质,比如说勇气。勇气是很重要的一个积极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敢于和别人做不一样的事情,敢于和别人不同,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勇气的体现。勇气是创造性思维里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品质。很多人今天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和他的积极品质有关系的,不幸福也是和他的积极品质有关系的。

第三个方向,让他参与、享受做事情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让他有成就感和价值感。在生活当中,无论是人际交往也好,做事情也好,日常生活也好,都让他参与进去,真正地投入进去,让他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不仅仅是治疗社交恐惧症,还有一大批人社会适应不良的人,我们要帮助他们从这三个方向上去建设。

下面说一下治疗社交恐惧症的三个方法,我都是怎么做的。

第一种我采取的是团体心理辅导。用什么样的团体呢?敏感性训练团体。敏感性训练是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个方向,一种模式。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这种团体在团体成员相互交往、互动的时候,降低人际的敏感度。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提升他们的厚脸皮水平,让他们脸皮变厚。当然这种脸皮厚,不是不要脸、不道德的脸皮厚,而是自己在很多时候不再有那种病态的害羞心理了,不再逃避人际关系,不再害怕被别人否定了。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团体心理辅导。

如果这个人不想参加这种敏感性训练团体,他想做个人咨询,怎么做呢?除了这种敏感性训练团体之外,我曾经做了大量的个体咨询。我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就是内在小孩治疗法。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社交恐惧症来访者,他天天都不敢与人相处。有一次他下班出门的时候,走出工厂的大门,仿佛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在盯着他,身上出了很多的汗,然后发抖,赶快逃离了那个地方。

后来他来找我做咨询,咨询了一共六七次的样子。我给他用的是艺术和文化治疗的方法,其实就是内在小孩儿治疗法。

首先,我让他在我的咨询室的石头堆里面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代表他内心里面恐惧和别人交往的那个内在的自我,我们叫它恐惧的小孩(内在小孩)。然后把这样的一块石头带在身上,让他和这块石头对话。当然,在咨询室里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鼓励那个内在恐惧的小孩逐渐形成自信,帮助他成长,帮助他内心里面没有真正长大、没有建设完整的、没有完成自我成长的那个内在自我一步一步的成长。另外平时做一些恐惧情绪的表达。比如让他把那些恐怖的体验,那些恐惧的情绪,通过绘画的方式把它画出来。一边画画,一边分享自己的感受,一边在社会上尝试着进行一些交往,同时帮助自己内心里边的内在小孩慢慢的长大。经过几次之后,他来和我说,韦老师,我觉得很神奇,很不服气。我每次来找你,你只是让我和那块石头说一说话,你只是让我画几张图画,怎么我就好了呢?现在我就不害怕了呢?我说,我也不知道你内心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就是心理成长。

所以治疗社交恐惧症,我采取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敏感性心理团体训练,在团体当中脱敏;第二种方法是我们后现代比较经典的方式,文化艺术治疗法。其实,现在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用的不是这两种方式,用的是系统脱敏治疗法,就是行为治疗的方法。

我们用的是团体心理学的方法和后现代的治疗法,而大多数咨询师用的是行为心理学治疗法,就是系统脱敏。比如在生活当中指导他、训练他,先见一个人,然后再见两个人,先见那些喜欢他们的人,再见不怎么喜欢他们的人,就是把他们的敏感度分成十级,把最难的放在后面,把最简单的,最容易做到的放在前面,让他们去做,对他们进行行为指导,慢慢地脱敏。

这是大多数心理咨询师做的,而我不选择这一种方法。因为我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有社交恐惧,不只是在表面上有社交恐惧,而是在他心里面那个自我没有强大,没有建设起来,他的积极品质没有建立起来,他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没有建设起来,所以我们要在根源上帮助他们。

就好像我得了口腔溃疡,卖药的医生会告诉我有两种药,一种是西瓜霜,可以涂在溃疡面上的;另一种是牛黄解毒丸,类似于可以去掉生成你口腔溃疡根源的心火,去掉了心火的根源,保持你阴阳平衡。你愿意选哪一种呢?有的人就是两种都买,一种是外敷的,一种是内服的。外敷的,就是把表面上杀掉,内服的就是把体内阴阳失调的虚火拿走。我不关注外在的症状,所以我一般不采取行为治疗,注重的是把根源拿走。像我经过一片丝瓜秧苗的地,秧苗上结了很多丝瓜,要把丝瓜秧拔掉,我直接就把它的根拔掉。有人说它还在长啊。过几天你回来再看它还长不长,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把它的根拔掉了,这样做没有问题的。

对于社交恐惧症,或者社交适应不良的人群,还是要从根源上去解决,最大的根源就是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我们每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每一个教育者,每一个社会工作者,都要承担这样的责任和使命,去帮助更多的人,做到像教育家潘光旦提出的“位育之道”。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帮他们成功,教他们怎么样功利,最终达到自己所认为的成功效果就可以了。这个恰恰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所以表面上看是社交恐惧症,其实背后是有一大批的人,需要提升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这样一种社会整体的现象。我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这一类朋友和心理学的同行们有帮助。

谢谢大家!




一苇渡心


社交恐惧症,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特别是比较年轻的人。通讯技术的发达,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人们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想要联系就需要见面。现在只需要通过聊天软件,就可以交流。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我们,即使不出门,也能够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容易失去社交能力,害怕与别人当面交流。那么应该怎么去解决呢,可以看看这些方法。


回归现实。你可尝试着放下手机,然后到一个真实的地方玩,不一定要与别人接触,可以一个人去爬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同时也可以放松心情。

避免消极。不敢社交,很多时候是因为内心太过消极,认为自己充满缺点,和别人交流会暴露自己。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你应该做的是发现自身优点,在别人面前展现出来。例如,你擅长玩游戏,那可以和别人分析的游戏心得。

减轻压力。不要刻意地与别人交往,这只会给自己施加压力,你只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和对方的交流上,而不是放在交流的方法。总想着怎么和别人交流,只会失去和别人交流的机会。

懂得复述。如果你不知道说什么话,就将对方的话复述一遍,这里的指的是用自己语言,重新说一遍,这样就让对方觉得你是在用心交流,对方会很开心,说出更多话题。

想要解决社会恐惧的问题,关键在于有信心去改变,如果害怕熟人,就先从陌生人开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与人交往时出现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体验,也会表现为生理症状:心跳加快、胸闷气短,手心出汗、声音颤抖、脸红等各种症状,社会方面表现为不愿意与人交往,回避与人交往的事情,因此就可能会影响生活和工作。恐惧症大多和自己童年经历有着相关。并且每每出现恐惧症状及体验时,总是选择逃避行为,让恐惧症的症状得以延续和巩固。如果是非常严重的恐惧症,需要看精神心理医生。如果就是有恐惧情绪,没有影响损害社会功能,就是没有影响生活和工作,即便有恐惧情绪,但是每次都能够去完成与人交往的过程。那就需要进行认知行为改变,看看自己对与人交往时自己的观念是什么?有人害怕自己言语表达不好别人会生气,或者是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在有些方面特别自卑,等等各种想法,都是一些功能不良的观念,所以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在与人交往时,出现恐惧情绪时,去觉察自己当时是怎样的想法,看看这个想法是不是符合现实,对自己是不是有利,怎样的想法才会对自己有利?要是进行彻底的治疗不是在这里能够实现的。这只是一个初步的了解。


竹韵在心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困惑:不知道提问者问的是社交恐惧症,还是恐惧社会,恐惧接触人呢?两者虽说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症。我尝试分别解答一下啊😊

第1种情况,假设问题是社交恐惧症如何处理?

心理咨询中,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可以根据咨询师本人的受训背景,擅长的流派,有不同选择。最主要的是,咨询师还要根据来访者接受哪种方式进行选择。

比如,行为主义流派的咨询师,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主义的技术进行干预,如放松训练,脱敏治疗,暴露疗法等。

完形流派的咨询师,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感觉留置,感觉放大,命名等技术处理。

精神分析咨询师,通过陪伴来访者去探索恐惧的原因,可能有早年原因,可能有创伤经历,可能与内心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还有可能与家族遗传,人格因素有关等。明白了原因,潜意识意识化之后,来访者恐惧就会下降很多,再进行行为上的调整。

不管怎么样,社交恐惧症都需要借助专业途径,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 。

第2种情况,来访者是对社会,对人恐惧,如果还有社会回避,社会退缩,无法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就高度怀疑有精神病倾向,应该去专业的精神病院或者精神科,进行诊断治疗了。

蚌埠三妹心理学交流群:aabb19881019


蚌埠三妹心理咨询


小时候,我很少走亲戚。难得的几次,也是被父母逼得不行。到了亲戚家,我总是拉着父母的手,胆怯地站在他们身后,大概我就是患上社交恐惧症了吧。

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大方点呢?心告诉我:你长得不好看,表现得那么伶牙俐齿,人家会笑话的。所以,为了不被笑话,我把自己关在家里、淹没在同学中。

记得三年级上学期的期末,班主任让我在学校学生大会上发言,他是提前两天通知我的,虽然我百般推却,他还是这样决定了。

这可要了人命了!

那两天,我对着镜子找自己闪光点。哈,我的眼睛好大啊,还是双眼皮;虽然我的鼻子和嘴巴不太好,但整个五官一起看,也不丑!何况我的学习成绩那么好!我不比你们任何一位同学差!

找到了自己可以傲视别人的优点,我的自信心来了,我将发言稿改了又改,又将其烂熟于心。开会那一天,当校领导说“欢迎三年级…”,我从座位上站起来,对自己说“你不比别人差,加油!”发言结束了,听着老师和同学们送来的掌声,我有虚脱的感觉,手一摸,额头竟有了汗,此时是冬天!

从此,我跨过了那道坎!

要克服社交恐惧症,要自信!要自信!要自信!最重要的说三遍。

此次,要锤炼自己,把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足够优秀!


暖阳阳123


今天来普及一下社交恐惧症的知识。

社交恐惧症属于可疑神经症,或者叫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一种,可以划分到心理正常的范畴。其特点为:1、持续的内心冲突(一方面不得不参与社交,另一方面惧怕社交);2、表现为精神痛苦;3、社会功能或心理功能受损(即工作、社交、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或社会知觉过程受损)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情绪,内心极度痛苦,想要尽快逃离。心理学将其心理冲突的性质定义为常形冲突,所谓的常形冲突指的是:1、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2、心理问题具有道德色彩(回避正常的社交可能引起他人的不良道德评价)。

那么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呢?

刚才我们提到社交恐惧症属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故而,它可以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之一,也就是说,无需药物介入,心理咨询师完全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手段,予以解决。

通常我们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来应对社交恐惧症。

系统脱敏疗法,也叫交互抑制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诱导求助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的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社交恐怖症是由于外界社交场合中的人和物等等刺激引起的情绪紧张,这种刺激与紧张情绪形成条件反射,因而患者一想到这种刺激情境就会产生恐惧。所以,去除社交恐惧的积极方法就是解除恐惧对象,消除恐惧:当引起社交恐惧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恐惧不相符的反应,使得恐惧的部分或者全部得到抑制,从而削弱刺激与恐惧之间的联系。也就是采用放松的方式,鼓励患者逐渐接近所社交场合,直到消除对其的恐惧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放松训练。

一般需要10次左右的练习,每次半小时,每天1至2次,反复训练,直至来访者能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运用自如、随意放松的熟练程度。

2、建立恐惧的等级层次

分两步进行:

(1)找出所有使求助者感到恐惧的事件:社交场合及与社交场合相关的人、物等。

(2)将求助者报告出的恐惧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采用五等和百分制来划分主观恐惧程度,每一等级刺激因素所引起的恐惧应小到足以被全身松弛所抵消的程度。

比如:

在家里休息,此时的恐惧水平为0;

想象社交场合,此时的恐惧水平为5;

准备出门参与社交活动,此时的恐惧水平为10;

走到大门外,此时的恐惧水平为15;

走到小区门外的街道上,此时的恐惧水平为20;

......

走到社交场合的门外,此时的恐惧水平为95;

进入社交场合,此时的恐惧水平为100。

3、系统脱敏

(1)进入放松状态:首先应选择一处安静适宜、光线柔和、气温适度的环境,然后让患者坐在舒适的座椅上,让其随着音乐的起伏开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训练依次从手臂、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训练,过程中要求患者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的区别,经过这样反复长期的训练,使得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灵巧使用,任意放松程度。

(2)想象脱敏训练:首先让患者想象着从在家休息开始的每一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若求助者能清晰的想象并感到紧张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之后反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患者不再对想象感到恐惧,那么该等级的脱敏就完成了。以此类推做下一个等级的脱敏训练。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训练中某一等级出现强烈的情绪,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到可适应时再往高等级进行。当通过全部等级时,可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转换,并继续进行脱敏训练。

(3)现实训练:这是治疗最关键的地方,仍然从最低级开始至最高级,逐级放松、脱敏训练,以不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为止。为求助者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可每周在治疗指导后自行强化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为宜。

希望这种方法可以帮到有社交困扰的朋友。


鸿仁心理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焦虑症的一个类型,它属于恐惧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明显而又持久地害怕社交性情境或可能诱发使人感到尴尬的社交行为和活动,一旦面临这种情景立即手足无措,不敢与人对视,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

目前我们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心理治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药物治疗。

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心理治疗的几个方法:

1.暴露治疗:这是基于假设焦虑是通过对恐怖事物的回避得以维持,而暴露的实质是主动接触能引发患者焦虑的刺激,并且保持着这种接触直到他们开始认识到他们预期的负性结果并没有发生,随之他们的焦虑开始减少。

2.行为功能分析:通过对诱发焦虑恐惧的具体情境以及回避行为发生的背景、过程、条件、结果等分析来评价恐惧症患者的行为功能意义,以及相应的生理、心理、情绪、行为反应之间的关联模式,从而指导行为治疗。

3.认知疗法:对他人负性评价的害怕是社交恐怖最基本的认知,认知疗法可以纠正不合理的认知信念,改变患者的认知,从而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焦虑。

4.社交技能训练和团体治疗:社交恐惧症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技能的缺乏常常导致负性反馈,使患者容易受挫而进一步对社交回避,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社交功能。团体治疗的形式非常有助与社交恐惧症的治疗,团体中患者可以通过组员间的互动验证纠正自己的许多不恰当的认知,团体的环境也可以通过示范、预演、角色扮演等模拟社交场合,使患者的社交交往得以正常化。

建议有需要的朋友前往正规的机构进行治疗,祝大家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