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交恐懼症怎麼克服?

老魏的生活日記


生活中有很多人更願意自己待著,對於外出、接觸陌生人或者到新的環境,有一種莫名的焦慮以至於總是在擔心這種情況的發生。

社交恐懼症是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發作的時候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極力迴避或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個人力量很難克服。瞭解什麼是社交焦慮、正確就醫、樹立合理的目標、進行心理和行為調整可以幫助克服。抗焦慮藥物、認識療法、請家人或朋友幫助自己、學習一些呼吸和放鬆的方法都有助於克服。



壺荼憧子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在美國三種恐懼症亞型的終生患病率為:廣場恐懼為6.7%,社交恐懼為13.3%,特殊恐懼症為11.3%。三種恐懼症起病年齡的中值分別為29歲、16歲和15歲,女性多於男性。在25~44歲年齡段人群中患病率最高。 多數恐懼症患者病程遷延,有慢性化趨勢,病程越長預後越差。兒童期起病、單一恐懼者預後較好,恐懼對象廣泛的恐懼症預後較差。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中最常見也是最容易治癒的一種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作為患者首先要樹立治癒的信心!其表現形式如下

1、明明很喜歡,卻不想見面,懼怕與熟悉的人單獨見面或約會。

2、永遠沒有準備好。託延的目的是不願參加社交活動。

3、每次聽到電話鈴都覺得末日降臨:難道不能發微信或電子郵件嗎?不願(不敢)與人語言交流,寧可QQ或微信或電子郵件。

4、會不(不敢)接電話,眼睜睜看對方掛斷。深呼吸,煎熬一會,再回撥過去。

5、不要突然約我出去玩。心想太盛大太突然了。



6、每次客人來,驚嚇都大於驚喜。我不討厭你,但是空氣都變稀薄了(呼吸緊促,臉色發白甚至驚恐)手腳也不知道往哪放了!坐立不安,緊張焦慮!

7、極其需要安全感,有被迫害妄想!

8、見人前花很多時間想要說什麼,但最後一句也沒有說。

9、在各種場合自帶隱身技能。隨時找藉口離開,躲避熟悉的人如同學、同事尤其是領導!

10、並不鄙視八面玲瓏的人,相反特別羨慕:怎麼可以有這麼多話題好講。

11、如果對方不主動結束談話,就不知道怎麼辦。只好硬著頭皮繼續。

12、被視為高冷。其實是緊張!



如有上面大部分情況應視為社交恐懼症。常釆用的是系統脫敏療法

系統脫敏法是由美國精神病學家沃爾普在二十世紀40年代末期創立和發展的。基本原理:讓一個原可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複暴露,同時求助者以全身放鬆予以對抗,從而使這一刺激逐漸失去了引起焦慮的作用。



具體方法:使其學會自我放鬆技巧,一起建構焦慮等級,然後由低等級到高等級的脫敏訓練,逐級而上,直到來訪者對最高等級的刺激脫敏、不再焦慮緊張時為止。

同時,通過家庭作業加以鞏固,指導求助者將諮詢中獲得的方法運用於實際生活。


夏蟲不可語冰2008


怎麼克服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的危害很大,但想克服它也沒那麼難,戰勝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社交恐懼症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社交恐懼症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一般社交恐懼症”,即無論處在何種社交場合,都害怕被人注意,害怕被介紹給陌生人,甚至害怕和人發生目光接觸。另一類是“特殊社交恐懼症”,即對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場合恐懼,如害怕當眾發言等。然而,不管是哪一類恐懼。帶有社交恐懼症的人真正害怕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過分敏感、完美主義、自我要求高、過分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過分關注自己、固執、膽小⋯⋯他們總是希望做到最好,又常常害怕自己不能做到最好。

社交恐懼症的危害很大,會降低工作效率,降低機體免疫力,加重精神疾病,嚴重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有一些克服膽怯和社交恐懼的方法,希望能幫

到各位。

1、重塑自我

首先,詢問最親近、最信賴的家人、朋友,在他們眼裡,你是什麼形象;問自己,你是什麼樣的;問上司、同事,在他們看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你得到了三份關於你的界定,對比這三份評價和認知,找出它們之間存在的差距。然後建立對自己的要求,你想要塑造自己什麼樣的自我形象.哪些特點和行為需要改正?

2、不要假想

別總是假想人們會對你評頭論足,大部分入主要關心他們自己和他們周圍的事物,他們沒時間拿你的行為消遣。對話的時候,每個人時不時都會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不用認為尷尬的狀況和冷場完全是你的責任。別因為交談中的負面因素而感到內疚,總會有不合時宜的事情發生,肯定會有冷場,這些都再正常不過了,繼續做你自己。

3、肢體語言

避免做出膽怯害羞的舉動,別畏畏縮縮、別隱藏自己、站直了、昂首挺胸,人們更相信你展現出的肢體語言,而不是你發表的言論。如果你看起來就很膽怯,人們將認為你是害怕的,並且把你當作一個膽小的人對待。

4、沒什麼可怕

我們要明白在社交場合沒什麼可恐懼的,即使最糟糕那又能發生什麼呢?你應該把所有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列出來,你會發現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如果你發現自己略有社會恐懼症的傾向,那麼馬上就去參與到別人的談話中去吧,告訴自己搞砸了也沒關係,你是在為了戰勝自己而努力,你可以擁有這世界一切的美好,只要你大膽走出去。冷靜,慢慢來,做好自己,沒有什麼可恐懼的。

【親愛的朋友,這裡期待你的精彩評價......歡迎你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思維技術


就這個問題,我做一個解答,和大家探討。

首先我們要明白,社交恐懼症的人,在平時會有一些根本性的表現。當我們明白了這個問題之後,就可能會在預防上、在治療上、在幫助上、在克服這個問題上能夠更好地把握。

第一,這類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自我評價水平低,也就是對自己認同度不高。

有些人可能表現出來的並不會和其他人有差距,你會覺得這個人也蠻自信的嘛,平常也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但是在他的內心裡邊,對自己認同度是不高的。一個對自己從骨子裡自信,自我效能感高,自我認同度高,資格感高的人,通常來講不會容易患上社交恐懼症。所以,這是這類人的一個特點。

瞭解這個特點是非常關鍵的。在治療的時候,就要通過建設他們的自我評價體系,讓他從骨子裡邊自信,對他自己認同。現實當中,雖然社交恐懼症的人不多,但是我們會看到大部分人有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自我資格感比較低。如果給他一些東西,或者讓他享受一些東西的時候,他會覺得他特別沒有資格享受。在人際關係交往當中,他也不會主動往前。雖然他沒有到社交恐懼症的程度,但是這種自我評價水平低的特點,已經嚴重影響到他成為更優秀的自己,也影響到了他怎樣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也就是說,他其實有很多煩惱和心理上的困擾。

第二,害怕被否定。

社交恐懼症的人,是非常擔心會被否定的。我們大家要知道,每個人其實不管優秀還是不優秀,不管在社會上地位怎樣,其實都可能會迎來被別人、被上司、被身邊的親密關係當中的重要他人的否定。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我們不害怕被否定的話,我們就不會逃避有可能會被否定的人際關係。當我們會害怕被否定的話,我們會選擇逃避我們認為可能會被否定的人際關係的情境。

我今天要見一個人,有可能他會否定我,如果我內心是這樣子想的:否定就否定啊,他否定我並不代表我就差啊。那我就不怕去見他,不害怕去見他就不會有什麼社交恐懼症了。所以社交恐懼也可以理解為他因為害怕被否定,所以會逃避很多社交互動,或者是說他長期處在擔心被否定的焦慮狀態當中。明白這個道理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要幫助這類人,你就要知道,如果你讓他從骨子裡認為你是不否定他的,那麼他可能會與你交往。他越是一個社交恐懼症,你跟他互動時你越給他一種感覺要否定他,那他還見你嗎?

我們發現很多人即使不是社交恐懼症,也會有意識無意識地避免那些可能否定我們的人。可是如果說,我們避開的那個人是我們必須要相處的,不得不面對的人,那我們就叫逃避,對不對?

所以現實當中,因為害怕被否定而產生逃避可能的人際關係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大多數人沒有成為社交恐懼症。可是這些逃避可能會被否定的人際關係的人,其實會失去很多的。比如說,他失去被別人“修理”的機會,其實也就失去了他可能會提升自己的情商等其他心理能力的機會,而且有可能也失去一些發展的機會,成功的機會,因為有些發展機會、成功機會可能在非常的人際關係中。比如說,你要去吃飯,吃飯的時候別人要侵犯你的意志,讓你多喝酒。你就會覺得我不想幹的事情,你為什麼要讓我幹呢?你不想幹的事情別人讓你幹,你如果不去幹的話,有時候你不放下一些自我,做一些妥協,你就得不到那個機會,你成功的機會就會少。

那麼,為什麼社會上恐懼人際關係的人越來越多呢?我們在心理發育和心理成長的過程中,是不是有可以去反思的地方?比如說,我們的教育更多是圍繞一個人怎麼樣成功,怎麼樣獲取名利;其次就是讓一個人去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是讓這個人能夠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自我人格。可是這些就夠了嗎?所謂德智體美勞,這些還不夠。應該是說圍繞一個人的適應能力,就是我們說的大心育,要整體來塑造一個人。

比如說這個社交恐懼症,說通俗點,它是什麼症?它就是臉皮薄症。如果他臉皮厚的話,他還會有社交恐懼症嗎?不會有。那麼這個臉皮薄又是什麼問題呢?臉皮薄怕見人、怕說話、怕被別人拒絕、怕被否定。自己對自己評價低,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就是在心理發育和心理成長過程中,我們對於他的社會自我的建設,社會認知的教育不夠。這個部分屬於德智體美勞的哪一部分?應該說它是一個綜合的教育而最終形成的一種心理能力、心理自我。

它不是說,缺了這部分把它補上,這個人就不會得社交恐懼症了,這個人就不會有社交恐懼症的心理特質了。它是一個綜合的,整體的心理能力。因為害怕被拒絕,害怕被貶低,所以逃避,這樣的人是非常多的。這是不是我們教育上需要去反思?教育的目標應該是怎樣幫助一個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然後圍繞這個目標去開展教育,而不只是幫助他們成功、成才、發展、獲利、成名、成家、功名利祿的追求就夠了。如果只是這樣的教育的話,那麼很多人其實沒有成為完整的人,沒有成為完整的人,他們會幸福嗎?他們會為這個社會創造更多積極的價值和意義嗎?不會的。所以,這是我的一個思考。

兩個分析,一個思考之後,我要具體回答社恐症怎麼治呢?我想說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我們要圍繞著他的自我的再建設。我剛才講了,有社交恐懼症的人自我評價體系低,說白了就是這個人雖然生理上已經成年,但他的心理自我體系並不完整,他還沒有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他只是法律上的人,生理上的人,道德上的人,他還沒有成為一個全方位心理發育完整的人,所以他才會得社交恐懼症。那麼我們就要重建他的一個自我。

第二個方向,塑造他的積極品質,比如說勇氣。勇氣是很重要的一個積極品質,是後天形成的。敢於和別人做不一樣的事情,敢於和別人不同,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都是勇氣的體現。勇氣是創造性思維裡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品質。很多人今天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和他的積極品質有關係的,不幸福也是和他的積極品質有關係的。

第三個方向,讓他參與、享受做事情和人際交往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讓他有成就感和價值感。在生活當中,無論是人際交往也好,做事情也好,日常生活也好,都讓他參與進去,真正地投入進去,讓他有成就感和價值感。不僅僅是治療社交恐懼症,還有一大批人社會適應不良的人,我們要幫助他們從這三個方向上去建設。

下面說一下治療社交恐懼症的三個方法,我都是怎麼做的。

第一種我採取的是團體心理輔導。用什麼樣的團體呢?敏感性訓練團體。敏感性訓練是團體心理諮詢與治療的一個方向,一種模式。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這種團體在團體成員相互交往、互動的時候,降低人際的敏感度。說得更通俗一點就是,提升他們的厚臉皮水平,讓他們臉皮變厚。當然這種臉皮厚,不是不要臉、不道德的臉皮厚,而是自己在很多時候不再有那種病態的害羞心理了,不再逃避人際關係,不再害怕被別人否定了。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團體心理輔導。

如果這個人不想參加這種敏感性訓練團體,他想做個人諮詢,怎麼做呢?除了這種敏感性訓練團體之外,我曾經做了大量的個體諮詢。我用的是什麼方法呢?就是內在小孩治療法。

我記得曾經有一個社交恐懼症來訪者,他天天都不敢與人相處。有一次他下班出門的時候,走出工廠的大門,彷彿感覺到所有的人都在盯著他,身上出了很多的汗,然後發抖,趕快逃離了那個地方。

後來他來找我做諮詢,諮詢了一共六七次的樣子。我給他用的是藝術和文化治療的方法,其實就是內在小孩兒治療法。

首先,我讓他在我的諮詢室的石頭堆裡面選一塊石頭,這塊石頭代表他內心裡面恐懼和別人交往的那個內在的自我,我們叫它恐懼的小孩(內在小孩)。然後把這樣的一塊石頭帶在身上,讓他和這塊石頭對話。當然,在諮詢室裡還有很多具體的方法。通過這個方法,鼓勵那個內在恐懼的小孩逐漸形成自信,幫助他成長,幫助他內心裡面沒有真正長大、沒有建設完整的、沒有完成自我成長的那個內在自我一步一步的成長。另外平時做一些恐懼情緒的表達。比如讓他把那些恐怖的體驗,那些恐懼的情緒,通過繪畫的方式把它畫出來。一邊畫畫,一邊分享自己的感受,一邊在社會上嘗試著進行一些交往,同時幫助自己內心裡邊的內在小孩慢慢的長大。經過幾次之後,他來和我說,韋老師,我覺得很神奇,很不服氣。我每次來找你,你只是讓我和那塊石頭說一說話,你只是讓我畫幾張圖畫,怎麼我就好了呢?現在我就不害怕了呢?我說,我也不知道你內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就是心理成長。

所以治療社交恐懼症,我採取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敏感性心理團體訓練,在團體當中脫敏;第二種方法是我們後現代比較經典的方式,文化藝術治療法。其實,現在大部分的心理諮詢師用的不是這兩種方式,用的是系統脫敏治療法,就是行為治療的方法。

我們用的是團體心理學的方法和後現代的治療法,而大多數諮詢師用的是行為心理學治療法,就是系統脫敏。比如在生活當中指導他、訓練他,先見一個人,然後再見兩個人,先見那些喜歡他們的人,再見不怎麼喜歡他們的人,就是把他們的敏感度分成十級,把最難的放在後面,把最簡單的,最容易做到的放在前面,讓他們去做,對他們進行行為指導,慢慢地脫敏。

這是大多數心理諮詢師做的,而我不選擇這一種方法。因為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有社交恐懼,不只是在表面上有社交恐懼,而是在他心裡面那個自我沒有強大,沒有建設起來,他的積極品質沒有建立起來,他的成就感和價值感沒有建設起來,所以我們要在根源上幫助他們。

就好像我得了口腔潰瘍,賣藥的醫生會告訴我有兩種藥,一種是西瓜霜,可以塗在潰瘍面上的;另一種是牛黃解毒丸,類似於可以去掉生成你口腔潰瘍根源的心火,去掉了心火的根源,保持你陰陽平衡。你願意選哪一種呢?有的人就是兩種都買,一種是外敷的,一種是內服的。外敷的,就是把表面上殺掉,內服的就是把體內陰陽失調的虛火拿走。我不關注外在的症狀,所以我一般不採取行為治療,注重的是把根源拿走。像我經過一片絲瓜秧苗的地,秧苗上結了很多絲瓜,要把絲瓜秧拔掉,我直接就把它的根拔掉。有人說它還在長啊。過幾天你回來再看它還長不長,因為我知道,我已經把它的根拔掉了,這樣做沒有問題的。

對於社交恐懼症,或者社交適應不良的人群,還是要從根源上去解決,最大的根源就是現在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我們每一個心理學工作者,每一個教育者,每一個社會工作者,都要承擔這樣的責任和使命,去幫助更多的人,做到像教育家潘光旦提出的“位育之道”。就是說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幫他們成功,教他們怎麼樣功利,最終達到自己所認為的成功效果就可以了。這個恰恰是我們所要思考的。

所以表面上看是社交恐懼症,其實背後是有一大批的人,需要提升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這樣一種社會整體的現象。我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這一類朋友和心理學的同行們有幫助。

謝謝大家!




一葦渡心


社交恐懼症,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特別是比較年輕的人。通訊技術的發達,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人們的生活不像以前那麼,想要聯繫就需要見面。現在只需要通過聊天軟件,就可以交流。網絡上的各種信息,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我們,即使不出門,也能夠知道外面世界的變化。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容易失去社交能力,害怕與別人當面交流。那麼應該怎麼去解決呢,可以看看這些方法。


迴歸現實。你可嘗試著放下手機,然後到一個真實的地方玩,不一定要與別人接觸,可以一個人去爬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同時也可以放鬆心情。

避免消極。不敢社交,很多時候是因為內心太過消極,認為自己充滿缺點,和別人交流會暴露自己。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你應該做的是發現自身優點,在別人面前展現出來。例如,你擅長玩遊戲,那可以和別人分析的遊戲心得。

減輕壓力。不要刻意地與別人交往,這隻會給自己施加壓力,你只需要將注意力放在和對方的交流上,而不是放在交流的方法。總想著怎麼和別人交流,只會失去和別人交流的機會。

懂得複述。如果你不知道說什麼話,就將對方的話複述一遍,這裡的指的是用自己語言,重新說一遍,這樣就讓對方覺得你是在用心交流,對方會很開心,說出更多話題。

想要解決社會恐懼的問題,關鍵在於有信心去改變,如果害怕熟人,就先從陌生人開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與人交往時出現的緊張焦慮的情緒體驗,也會表現為生理症狀:心跳加快、胸悶氣短,手心出汗、聲音顫抖、臉紅等各種症狀,社會方面表現為不願意與人交往,迴避與人交往的事情,因此就可能會影響生活和工作。恐懼症大多和自己童年經歷有著相關。並且每每出現恐懼症狀及體驗時,總是選擇逃避行為,讓恐懼症的症狀得以延續和鞏固。如果是非常嚴重的恐懼症,需要看精神心理醫生。如果就是有恐懼情緒,沒有影響損害社會功能,就是沒有影響生活和工作,即便有恐懼情緒,但是每次都能夠去完成與人交往的過程。那就需要進行認知行為改變,看看自己對與人交往時自己的觀念是什麼?有人害怕自己言語表達不好別人會生氣,或者是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自己在有些方面特別自卑,等等各種想法,都是一些功能不良的觀念,所以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在與人交往時,出現恐懼情緒時,去覺察自己當時是怎樣的想法,看看這個想法是不是符合現實,對自己是不是有利,怎樣的想法才會對自己有利?要是進行徹底的治療不是在這裡能夠實現的。這只是一個初步的瞭解。


竹韻在心


這個問題讓我有些困惑:不知道提問者問的是社交恐懼症,還是恐懼社會,恐懼接觸人呢?兩者雖說是一字之差,但是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病症。我嘗試分別解答一下啊😊

第1種情況,假設問題是社交恐懼症如何處理?

心理諮詢中,面對這樣的來訪者,可以根據諮詢師本人的受訓背景,擅長的流派,有不同選擇。最主要的是,諮詢師還要根據來訪者接受哪種方式進行選擇。

比如,行為主義流派的諮詢師,可以通過一些行為主義的技術進行干預,如放鬆訓練,脫敏治療,暴露療法等。

完形流派的諮詢師,就可以採取角色扮演,空椅子技術,感覺留置,感覺放大,命名等技術處理。

精神分析諮詢師,通過陪伴來訪者去探索恐懼的原因,可能有早年原因,可能有創傷經歷,可能與內心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還有可能與家族遺傳,人格因素有關等。明白了原因,潛意識意識化之後,來訪者恐懼就會下降很多,再進行行為上的調整。

不管怎麼樣,社交恐懼症都需要藉助專業途徑,通過心理諮詢進行處理效果會更好 。

第2種情況,來訪者是對社會,對人恐懼,如果還有社會迴避,社會退縮,無法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就高度懷疑有精神病傾向,應該去專業的精神病院或者精神科,進行診斷治療了。

蚌埠三妹心理學交流群:aabb19881019


蚌埠三妹心理諮詢


小時候,我很少走親戚。難得的幾次,也是被父母逼得不行。到了親戚家,我總是拉著父母的手,膽怯地站在他們身後,大概我就是患上社交恐懼症了吧。

問自己,為什麼就不能大方點呢?心告訴我:你長得不好看,表現得那麼伶牙俐齒,人家會笑話的。所以,為了不被笑話,我把自己關在家裡、淹沒在同學中。

記得三年級上學期的期末,班主任讓我在學校學生大會上發言,他是提前兩天通知我的,雖然我百般推卻,他還是這樣決定了。

這可要了人命了!

那兩天,我對著鏡子找自己閃光點。哈,我的眼睛好大啊,還是雙眼皮;雖然我的鼻子和嘴巴不太好,但整個五官一起看,也不醜!何況我的學習成績那麼好!我不比你們任何一位同學差!

找到了自己可以傲視別人的優點,我的自信心來了,我將發言稿改了又改,又將其爛熟於心。開會那一天,當校領導說“歡迎三年級…”,我從座位上站起來,對自己說“你不比別人差,加油!”發言結束了,聽著老師和同學們送來的掌聲,我有虛脫的感覺,手一摸,額頭竟有了汗,此時是冬天!

從此,我跨過了那道坎!

要克服社交恐懼症,要自信!要自信!要自信!最重要的說三遍。

此次,要錘鍊自己,把自己變得足夠優秀!足夠優秀!


暖陽陽123


今天來普及一下社交恐懼症的知識。

社交恐懼症屬於可疑神經症,或者叫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的一種,可以劃分到心理正常的範疇。其特點為:1、持續的內心衝突(一方面不得不參與社交,另一方面懼怕社交);2、表現為精神痛苦;3、社會功能或心理功能受損(即工作、社交、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或社會知覺過程受損)

社交恐懼症患者,在社交場合表現出強烈的恐懼情緒,內心極度痛苦,想要儘快逃離。心理學將其心理衝突的性質定義為常形衝突,所謂的常形衝突指的是:1、心理問題由現實因素激發,2、心理問題具有道德色彩(迴避正常的社交可能引起他人的不良道德評價)。

那麼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呢?

剛才我們提到社交恐懼症屬於神經症性心理問題,故而,它可以是心理諮詢師的工作範圍之一,也就是說,無需藥物介入,心理諮詢師完全可以通過心理諮詢的手段,予以解決。

通常我們可以採用系統脫敏療法來應對社交恐懼症。

系統脫敏療法,也叫交互抑制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誘導求助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系統脫敏法主要是建立在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它的治療原理是對抗條件反射。社交恐怖症是由於外界社交場合中的人和物等等刺激引起的情緒緊張,這種刺激與緊張情緒形成條件反射,因而患者一想到這種刺激情境就會產生恐懼。所以,去除社交恐懼的積極方法就是解除恐懼對象,消除恐懼:當引起社交恐懼的刺激存在時,造成一個與恐懼不相符的反應,使得恐懼的部分或者全部得到抑制,從而削弱刺激與恐懼之間的聯繫。也就是採用放鬆的方式,鼓勵患者逐漸接近所社交場合,直到消除對其的恐懼感。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放鬆訓練。

一般需要10次左右的練習,每次半小時,每天1至2次,反覆訓練,直至來訪者能在實際生活中達到運用自如、隨意放鬆的熟練程度。

2、建立恐懼的等級層次

分兩步進行:

(1)找出所有使求助者感到恐懼的事件:社交場合及與社交場合相關的人、物等。

(2)將求助者報告出的恐懼事件按等級程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採用五等和百分制來劃分主觀恐懼程度,每一等級刺激因素所引起的恐懼應小到足以被全身鬆弛所抵消的程度。

比如:

在家裡休息,此時的恐懼水平為0;

想象社交場合,此時的恐懼水平為5;

準備出門參與社交活動,此時的恐懼水平為10;

走到大門外,此時的恐懼水平為15;

走到小區門外的街道上,此時的恐懼水平為20;

......

走到社交場合的門外,此時的恐懼水平為95;

進入社交場合,此時的恐懼水平為100。

3、系統脫敏

(1)進入放鬆狀態:首先應選擇一處安靜適宜、光線柔和、氣溫適度的環境,然後讓患者坐在舒適的座椅上,讓其隨著音樂的起伏開始進行肌肉放鬆訓練。訓練依次從手臂、頭面部、頸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訓練,過程中要求患者學會體驗肌肉緊張與肌肉鬆弛的區別,經過這樣反覆長期的訓練,使得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靈巧使用,任意放鬆程度。

(2)想象脫敏訓練:首先讓患者想象著從在家休息開始的每一等級的刺激物或事件。若求助者能清晰的想象並感到緊張時停止想象並全身放鬆,之後反覆重複以上過程,直到患者不再對想象感到恐懼,那麼該等級的脫敏就完成了。以此類推做下一個等級的脫敏訓練。一次想象訓練不超過4個等級,如果訓練中某一等級出現強烈的情緒,則應降級重新訓練,直到可適應時再往高等級進行。當通過全部等級時,可從模擬情境向現實情境轉換,並繼續進行脫敏訓練。

(3)現實訓練:這是治療最關鍵的地方,仍然從最低級開始至最高級,逐級放鬆、脫敏訓練,以不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為止。為求助者佈置家庭作業,要求求助者可每週在治療指導後自行強化訓練,每週2次,每次30分鐘為宜。

希望這種方法可以幫到有社交困擾的朋友。


鴻仁心理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是焦慮症的一個類型,它屬於恐懼症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的特點是明顯而又持久地害怕社交性情境或可能誘發使人感到尷尬的社交行為和活動,一旦面臨這種情景立即手足無措,不敢與人對視,出現嚴重的焦慮反應。

目前我們對於這類疾病的治療,主要採取心理治療,根據實際情況使用藥物治療。

在這裡著重介紹一下心理治療的幾個方法:

1.暴露治療:這是基於假設焦慮是通過對恐怖事物的迴避得以維持,而暴露的實質是主動接觸能引發患者焦慮的刺激,並且保持著這種接觸直到他們開始認識到他們預期的負性結果並沒有發生,隨之他們的焦慮開始減少。

2.行為功能分析:通過對誘發焦慮恐懼的具體情境以及迴避行為發生的背景、過程、條件、結果等分析來評價恐懼症患者的行為功能意義,以及相應的生理、心理、情緒、行為反應之間的關聯模式,從而指導行為治療。

3.認知療法:對他人負性評價的害怕是社交恐怖最基本的認知,認知療法可以糾正不合理的認知信念,改變患者的認知,從而有助於減輕或緩解患者的焦慮。

4.社交技能訓練和團體治療:社交恐懼症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技能的缺乏常常導致負性反饋,使患者容易受挫而進一步對社交回避,社交技能訓練可以增強患者的社交功能。團體治療的形式非常有助與社交恐懼症的治療,團體中患者可以通過組員間的互動驗證糾正自己的許多不恰當的認知,團體的環境也可以通過示範、預演、角色扮演等模擬社交場合,使患者的社交交往得以正常化。

建議有需要的朋友前往正規的機構進行治療,祝大家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