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和劉邦的結局為何不同?同樣是起義!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來陳述一下我自己的觀點,分析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來。陳勝和劉邦,兩個幾乎同一時期的人,兩個都是農民出身卻勇敢起義的人,兩個結局截然不同的人。陳勝與劉邦都是秦末的人,他們處在一個混亂而又複雜特殊的時代,秦始皇一統天下,統一錢幣,規定各樣的律法。雖然始皇逝去了,但他的貢獻都體現了出來。趙高篡位,時局動盪,民心浮躁。有野心的人一個個都冒出了頭角,亂世之中最不缺的就是英雄。而英雄往往是相似的。陳勝少年時就有大志向,他把自己比作鴻鵠,把別人比作燕雀。劉邦也是同樣的,當劉邦還是一個小小的亭長的時候他還曾經見過始皇的車架,看著華麗的馬車,劉邦就認為大丈夫就應該成為始皇那樣的人。

陳勝和劉邦的結局為何不同?同樣是起義!

劉邦造反,是因為喝醉了酒讓犯人跑了,陳勝造反,是因為延誤了軍機要殺頭,二人的造反看似都是被時局所逼迫,但實際上真相卻並非如此。陳勝造反的理由是什麼呢?天上下大雨,部隊走不了路,所以延誤了軍期,不按時間到地方,就要被砍頭,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秦法記載遲到三五天,口頭批評,遲到六天到一個月,罰款一盾,遲一個月以上,罰款一甲。陳勝只是遲了四五天,去了頂多挨一頓罵,怎麼滴這罵能罵死他嗎?不可能的。你要說放了個逃犯,這是重罪,所以劉邦嚇得跑到山裡面躲著,最後沒辦法了造反,這可信。

可是法律上白紙黑字寫了失期頂多罰個款挨個罵,為了這個造反,那真的是信也不信了。再加上九百多人,人人不著急跑,還在繼續前進,難道這九百個人都不怕死?退一步說如果這個只罰帶兵的人,陳勝吳廣都是屯長,屯長是什麼,當時的規定應該是五人一個屯長,就算是戰亂時代讓他們多帶點人,五十人一個屯長。那也有十八個人要慌亂,更不用說屯長以上的職務了。所以陳勝的造反,完完全全是因為他想找個由頭,造出一種官逼民反的樣子,是為了自己的造反稱帝道路,打開一個屏障。

二人有很多地方相似,可是最後劉邦建立漢朝,陳勝死在自己下屬手裡,這是為什麼呢?陳勝與劉邦終究還是不同的,二人不同的處世為人的方法是導致他們截然不同結局的重要原因。劉邦曾經說過,他能贏過項羽,完全靠自己招攬的人才。韓信蕭何張良,哪一個拎出來不是響噹噹的大人物。可是這些有才的人都匯聚在劉邦手底下,可以說劉邦是非常具有領導能力了。而陳勝呢?他手下有一個流傳於世的大英雄嗎?雖說成王敗寇,但是項羽雖然敗了,但好歹手下有范增項籍傳世啊。而且韓信以前也是項羽的人,後來因為感覺自己不被重用,一說是因為項羽要屠秦,就投奔到劉邦那裡了。陳勝不光不會吸納人才,反而挺會作死。

陳勝和劉邦的結局為何不同?同樣是起義!

古話說得好,一個不守信的人是必定要失敗的。陳勝年輕時候不光狂的當鴻鵠,還許給別人“要是哥哥我富貴了,一定不會忘了弟弟你的!”這種諾言。可是等到陳勝真的富貴了,就看自己以前的鄉野村夫哥門兒們不爽了,朱元璋發達了是回鄉徵兵,陳勝發達了卻把主動來找他的少年朋友給殺了。

說好的富貴了也不忘記呢?不忘記殺了我嗎?人們看著如此無情的陳勝,開始思量自己的未來了。還沒有推翻秦的暴政呢,就又落到了一個暴躁老哥手底下,那這拼死拼活是為了啥啊?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誰愛做誰做,反正我不做了。人們抱著這樣的想法,離陳勝越來越遠。最後倒黴的陳勝還被自己的手下給咔嚓了。

陳勝和劉邦的結局為何不同?同樣是起義!

劉邦和陳勝的一成功,一成仁告訴我們人,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禮賢下士,廣納人才,才能獲得團隊的成功。最後總結一句,性格決定成敗!一個人的心性如何,決定了將來的成就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