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只能配豆浆?来自于中国油条四大地区的至味吃法!

一说起油条,人们首先能联想到的,多半是豆浆。自从豆浆油条成为美食界的王牌搭档以来,在早餐店里,可谓是叱咤风云,味道好,颜值高,便于携带等优点,使其成为众多上班族的早餐心头肉。在无数喜好者的热爱与追捧下,豆浆油条的专卖店已在我国遍地开花,纯白鲜美的豆浆,浸以酥香脆嫩的油条,一口下去,香、甜、脆、软,以极致的美味唤醒味蕾,温暖了无数人的清晨时光。

油条只能配豆浆?来自于中国油条四大地区的至味吃法!

但在中国的餐桌上,一道美食,远不止一种吃法,油条,自然也是一样。单吃、入菜、裹馅,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赋予了油条更多的可能性,而南北之间,又根据各地的口味不同,让油条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味道与做法,在油条的美食江湖里,各地更是“明争暗斗”,经过多场舌尖上的厮杀后,共有四大地域的油条脱颖而出,以其各不相同的做法、吃法,揽尽了中国油条舌尖上的美味。

广州:海鲜粥+油条=鲜美顺滑

丰富的早茶文化,让广东人在早餐这一块,拥有其他省份难以比拟的深厚底蕴。艇仔粥,便是其中翘楚。油条、海鲜、米粥,是艇仔粥美味的精髓所在,广州人用十多种辅料以及巧妙的烹饪工艺,将这三者近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海鲜的鲜香,米粥的浓稠,将油条浸泡后的丝滑口感如抽丝剥茧般,一点点的激发出来。香、滑、绵、软,一碗地道又鲜香爽滑的艇仔粥,不仅是广州人的挚爱,更见证了百年广州“游船河,啖虾啜粥”的过往。

油条只能配豆浆?来自于中国油条四大地区的至味吃法!

同样是将油条浸泡后食用,但艇仔粥与豆浆油条全然不同。艇仔粥多以鱼骨、鸡骨做底,加入稻米熬制成粥。待得粥底煮熟,将生鱼片、叉烧片、鱿鱼丝、海蜇丝等食材垫于碗底,而后滚粥冲入,碗内的食材被一烫即熟,最后撒入一捧香脆的炸花生和油条,在这一道经典的广府美食中,你可以说是海鲜的鲜香成全了油条的丝滑,但也正是油条自身爽滑的特性,让它与广州的海鲜粥相得益彰,在这场交融的美味中,广州人,才是最大的赢家。

鱼鲜肉美的海鲜与米粥共同包裹出了油条绵滑细腻的口感。仅只在“鲜”字上,艇仔粥便是百倍于豆浆油条,同时,油条亦能淡化海鲜粥底的腥味,减少米粥的糊口感,顺滑的美味,便在三者的相互作用之间,愈加浓郁。这种舌尖上的盛宴,在交通不发的年代,唯有广州人才能独享其美。

四川:油条进了火锅,才叫巴适

管你什么美食,能下得了火锅,才能赢得四川人打心底里的认可,相对于豆浆的纯白香甜,火锅的热辣翻滚,才是酥香绵软的油条,最好的归宿。

油条只能配豆浆?来自于中国油条四大地区的至味吃法!

在四川,炸至酥软的油条,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逃不出落入火锅的命运,红油披身,在辣子与火锅汤汁中走过一遭的油条,不仅体态更加丰盈,更吸收了锅内美味的精华。除了全身上下散发着火锅独有的浓香,在油条每一寸的“毛孔里”,更充盈着鲜辣的汤汁与诱人的味道。若是出锅没多久便放入口中,只需轻轻一咬,汤汁便能如火山爆发般,瞬间裹住舌尖上所有的味蕾,继以油条熬烂后的嫩滑口感,能让人在一瞬间,尝尽火锅内所有的鲜香,而又不至于过于浓烈。

对于四川人来说,油条作为火锅美味的载体与延伸,堪称火锅食材中的一绝,面对油辣沸腾的火锅,唯有以柔克刚的油条,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劲道。

杭州:油条包着吃——干吃油条的极致体验

油条之所以要就着豆浆一起吃,是因为油炸食品自身的油腻感过于厚重,需要豆浆类的饮品作为缓冲,中和油条自带的油腻口感。在中国,十个吃油条的地,有九个是这样做的,但杭州,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屏除了干+湿的油条传统吃法,仅凭一把香葱,去腻提香。在杭州,干吃油条,也能拥有油条美味的极致体验。

作为油条的诞生地,杭州人可谓是把油条吃出了花,不仅可以配粥吃,还能蘸着酱油吃,最绝的,当属杭州的葱包烩,可以干吃而不生腻。

油条只能配豆浆?来自于中国油条四大地区的至味吃法!

据传,葱包烩的“烩”字,原本是秦桧的“桧”,南宋时,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致其身死杭州定风波,杭州百姓皆为之悲愤感怀,当地面点师傅特意和面搓揉成两个象征秦桧夫妇的面人,用饼包裹,压扁后丢至油锅中煎炸,取名为“油炸桧儿”,而口吞油炸桧,就成为杭州百姓表达愤懑情绪的出口。为避免秦桧的报复,机智的杭州百姓,,将其更名为油炸烩,后来的葱包烩,也起源于此。

薄薄的面饼裹上刚出锅的油条和青翠的小香葱,平摊在铁锅之上压烤,将饼压紧实后,口感劲道,有嚼劲。片刻后,葱段飘出香味,透过脆黄的面皮,露出若隐若现的翠绿。而后刷上一层稠香柔滑的甜面酱,封存了葱段和油条的浓郁香味,只需咬上一口,便可获悉老杭州最为地道的味道。

油条只能配豆浆?来自于中国油条四大地区的至味吃法!

放之四海皆柔的油条,到了杭州,才能算得上是拥有了嚼劲,一抹葱花,些许甜面酱,用香味与甜味,为油条卸下了大半的油腻,离开米粥与豆浆,独立后的油条,仍可带来舌尖上的极致享受。


冀南、豫北:油条与鸡蛋的美味碰撞

往油条里灌鸡蛋,是豫北与冀南的拿手好戏,鸡蛋布袋通常与豆沫或胡辣汤一同出现在当地人的餐桌上。

外皮焦香酥脆,内蛋香宜人的鸡蛋布袋,是当地人招待稀客贵人的美食佳肴,油条中的鸡蛋与杭州葱包烩中的香葱一样,是油条解油去腻的法宝,同时,它也是油条的“血肉”与“筋骨”,更是鸡蛋布袋的美味源泉。在鸡蛋的支撑下,油条更为脆嫩,少了一分油炸的腻味,多了几许清爽的口感。

油条只能配豆浆?来自于中国油条四大地区的至味吃法!

鸡蛋布袋的制作较为简单,但对熟练度的要求极高:用一双长筷将淌油的油条捞出,略一翻转便将油条戳开一个小口,而后灌入鸡蛋液,重新丢至铁锅内煎炸。若缺少练习,就会在制作的过程中“兵荒马乱”,极易失败。

过两遍滚油的鸡蛋,较油条颜色更为金黄,表层结成略薄的焦壳。蛋液顺着蜂窝状的气孔布满整个油条,咬开后,热气自下而上冲出,稍不注意便可将口腔熏出泡来。鸡蛋布袋的中部内芯,宛若西瓜尖的甘甜,蓬松的油条面瓤裹上一抹蛋黄,最是滑嫩无双。这种口感,是豆浆油条难以比拟的。

油条只能配豆浆?来自于中国油条四大地区的至味吃法!

除了上述的四个地方,江西的油条包麻糍、上海的油条素排骨、天津的煎饼果子,也是油条中与众不同的美味吃法。中国的地大物博,赋予了油条以多种滋味,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发展,又将其各自推向了不同的美味方向,虽说花开各异,各不相同,但总有一种,可以触动你的味蕾舌尖,感受到中华美食的至味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