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花瓶大家都熟悉,可是除了摆放鲜花以及装饰作用,而花瓶摆放的地方除了客厅、茶几等地方,基本上就是房间的角落了。

可要是和您说花瓶还会摆在棺椁之中,您会相信吗?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花瓶除了摆放在房间用作装饰,宋代人还将花瓶放进了棺椁。

参观过博物馆中宋金展厅的朋友或许会注意到:宋代人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习俗—每当逝去的亲友下葬的时候,都要在棺椁的旁边摆上一对特制瓷质的花瓶。

以开封博物馆新展馆为例。

在博物馆的二楼宋金文物展厅之中,陈列着一对瓷瓶。

瓷瓶的瓶身为青色,两尺来高,样子相近,胎质为陶胎;平底,略为内凹。

上下长度约略相等,颈部细长,有玄纹,其上堆塑各种动物。

下半截大肚圈足,顶端都有一个圆锥形的盖儿,盖子上都站着一只鸟。

考古界对于这种器型的瓷器命名为瓷瓶颜色加上形态再加上统一的名称:皈依瓶

像开封博物馆的这两件瓷器,就被命名为南宋影青皈依瓶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宋代人用来放在棺椁之中陪葬的花瓶叫做影青皈依瓶。

可能有的朋友在乍一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个佛教用品

确实,只要一提到皈依二字,大家下意识的第一反应都是佛教。

虽然说“皈依”原本指的是信仰某种宗教,不过在大家的印象之中一般指的都是佛教。

只不过,和大家想象的并不一样。

实际上,这个被叫做“皈依瓶”的像是花瓶一样的东西其实压根和佛教用品一点关系都没有。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皈依”这个词常用于佛教,但是皈依瓶却和佛教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种流行于宋代,并在整个宋元时期盛行的专用陪葬器皿——皈依瓶,实际上准确的称呼应该是“魂瓶”。

因为其外形像炮弹,所以民间也称之为“炮筒”。

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一书中,则称这种器皿为塔式盖罐或盖罐。

魂瓶的历史其实由来已久。

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一种称为“陶仓”的陪葬器物。

“陶仓”,其实就是后世魂瓶的器型来由。

一直到唐代,这种“陶仓”仍然流行,不同在于后世的“皈依瓶”外在的堆塑工艺越来越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皈依瓶实际上是从这种陶仓发展而来的。

既然说到了,这种器皿的准确称呼应该是“魂瓶”。

那么顾名思义,魂瓶自然就是收拢灵魂用的。

那么这一点就比较奇怪了。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古人对于灵魂的事情是非常的在意的。

中国人对于灵魂始终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不管是在“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神”的上古时代,还是巫蛊时代的夏商,还是天神至上的封建时期。

不管国人的信仰如何变革,对于灵魂的这份敬畏始终都没有改变。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我国的习惯认知中对于灵魂始终存在一种敬畏。

而这种敬畏不光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丧葬上也有体现。

古人认为,人在死后,灵魂会脱离身躯进入灵魂的世界,而生前所有的生活在死后的世界之中也一样会存在。

所以,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国古代才会出现厚葬习俗。

因为人们认为在死后的世界,人们依然需要这些东西。

那么出于这个原因,用一个收拢灵魂用的东西作为陪葬品就显得很奇怪了。

毕竟如果说死后的世界是一个与生前世界相类似的世界的话,又会有谁愿意自己死后被装在一个终日暗无天日的瓶子里呢?

事实上,如果大家这样想的话,那么其实是把这件器物的真实作用给搞错了。

事实上,皈依瓶的真正作用,是古人认为通过这件器皿可以帮助死者的魂魄上天用的。

如果有喜欢盗墓题材的文学作品的朋友,估计在这些小说或者影视剧之中一定听过这么一个东西:引魂鸡。

引魂鸡,其实就是公鸡。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引魂鸡其实就是指的攻击,原本是活的公鸡,后来慢慢变成了纸扎的假公鸡。

在古代,人们视鸟为人的精神的负载体,甚至认为鸟就是亡人的灵魂,可以引度地上的亡人灵魂飞临天堂。

在出殡棺材下葬前,由专人抱一只大公鸡,做“领魂鸡”,引领亡人灵魂上路。

这是因为在传说之中,人死之后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亡灵到处游荡,前四七亡灵并不以为自己已经死掉,而是按生前的生活习惯而游走,直到五七之前这几天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去世的事实。

这个时候亡灵就会感觉万分不舍,越发的想要亲近亲近自己的家人,结果就导致亡灵围着亲人乱串,时间长了就会找不到去往地府的路,错过了最好的投胎时机,变成孤魂野鬼。

做五七就是为逝去的亡灵做个告别,指引亡灵去往地府,而指引亡灵去往地府最重要的就是引魂鸡。

这也是为何在许多古墓发掘之中会有大量的家禽骨骼被发现的原因。

这并不仅仅是为了殉葬祭祀,或者是作为血食供死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享用。

而是用来作为死者的引路使者。

不过,在“事生如事死”,“生死轮回”、“灵魂不灭”等封建时代中,人们还认为人死后,肉体会腐烂,那就必须用一种器皿来安顿好灵魂,好来确保灵魂不至于丢失,皈依瓶便由此应运而生。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魂瓶都是成对出现的。

也正是出于这个缘故,这种器物才会在流行开后如此普及。

以宋朝为例,平民百姓和中下级官吏去世后下葬,墓穴里往往都会放入一对。

如果是夫妇合葬墓,墓穴里还会有两对,丈夫身边附近放一对,妻子身边附近放一对。

而根据考古发掘的情况,几乎可以发现只要是未经盗墓或者破坏的宋墓之中,几乎都能发现魂瓶的存在。

当然,在古人眼中这么重要的器皿,他在当事人们的心中,作用也自然不会是像前面说的那么单一。

具体来讲,主要有两个作用:

  • 首先一个作用是用来镇墓。

既相信人死后有鬼魂,自然就相信会有一些恶鬼来侵扰墓穴里的死者,就像非法闯入民宅的盗匪一样,必须采取措施把它们赶走,否则死者的亡灵将无法安息。

就像盗墓小说中,就经常出现一件东西:镇墓兽。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古人在墓中放置镇墓兽就是为了保证墓主不被侵扰。

镇墓兽就是用石头雕成的猛兽或者是传说中的神兽的形象,放置在墓门口。

古人认为可以借助这种东西将恶鬼赶走,保护墓主人的安宁。

不过,这种石材雕琢的镇墓兽往往造价昂贵。

所以一般的平民家庭压根就不可能用得起。

这时候,皈依瓶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在宋代的皈依瓶的瓶身上面,往往都会做出如龙纹、堆虎、龙、龟、蛇、鸡、十二生肖、十八罗汉以及菩萨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元素图案。

而之所以会做出这些图案,目的其实和镇墓兽作用相同。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在皈依瓶的瓶身,常常会见到浓厚的宗教风格元素,为的就是起到镇墓兽相同的作用。

  • 另一个作用便是前面提到的用来引魂了。

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

而这一现象在宋朝达到鼎盛。

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宋朝人认为死后可能会进入轮回,也可能往生极乐世界。

可是就像前面提到的,同时人们又认为假如没有向导领路,大部分鬼魂都会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

本来可以顺利投胎,结果留在了中阴世界;本来可以升上天堂,结果再次投生凡间;本来可以往生极乐,结果陷入六道轮回。

所以,古人在魂瓶的顶端塑造一只神鸟,让神鸟指引着鬼魂的去路,帮助它们走进更好的世界。

作用便相当于引魂鸡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皈依瓶的瓶口处都会有一只被古人认为是可以引渡灵魂的神鸟。

这样一来,在逝者借助皈依瓶保存自己灵魂的时候,便可以直接借助瓶上神鸟直接升入天堂了。

当然,古人的这些想法在现在看来都是一些迷信的做法,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器物的存在对于我们现代人研究当时的民俗以及经济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皈依瓶虽然在形制上面几乎都很一致,不过一般来说陪葬的情况都会与皈依瓶和其它陪葬品的大小一级、精致情况和生前的贫富、等级保持一致。

各种皈依瓶,其器物大小、堆塑和烧制工艺都有极大的不同,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等级。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通过皈依瓶的大小和精细情况就可以判断出墓主人的阶层和经济状况。

而这样,便为考古学家们辨别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极大的证据。

总结:总体来说,皈依瓶其实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风俗习惯影响下而诞生的一种特殊产物。

这些年我国民间瓷器收藏变得相当热门,许多人都想要收藏一两件精美的瓷器。

可是有些东西,由于人们对于它缺乏相应的知识,导致人们并不清楚其原本的真实用途。

为了不会出现将皈依瓶这一类的器皿当成是古代花瓶收藏之类的事情发生,我们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这样才能避免日后做出“错把李鬼当李逵”的事情。


参考资料:《宋史》、《中国瓷器》、《中国民俗研究》

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并转发,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宋代陪葬花瓶:其实不仅仅是陪葬品,更多是当时人对成仙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