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哀家和咱家浅谈 这几天《清平乐》热播,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

官家,哀家和咱家浅谈 这几天《清平乐》热播,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剧中宋仁宗赵祯被众人称为官家。另外还有皇太后自称为哀家,宦官自称为咱家等。在宋之前,君主为了宣示自己对于天下统治的合理、合法性,他们往往会利用“君权天授”和“皇权至上”等观念来使臣民服从,及信服自己的统治。为了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宋之前的君王,多只准臣子称呼自己为“天子”,而之所以用“天子”的称谓,其用意很明显,那就是为了确立皇权在臣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毕竟“天子”之意乃是“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即“君权天授”。但是,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各藩镇政权是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些藩镇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是纷纷自立为王,在这段时期,皇帝更换之频繁,就像走马灯一样让人是应接不暇。据相关学者统计,自907年到960年,在这短短的53年间,单单就是中原地区,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共八姓十三君。自五代十国后,人们不再相信皇帝是天定的,皇帝是高贵的,如若皇帝是高贵的,是天定的,为何会有木匠、贩私盐等这些身份低贱的人坐上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呢?“中国纷纷,孰为天子?”,在此时百姓的眼中,哪里有什么“真龙天子”,又哪有什么“真命”可言。如此,随着这种观点在群众中间逐渐传播开来,曾经至高无上的,被视为“君权天授”的皇权,在此时逐渐走向了世俗化。由此,正是基于此种原因,在皇权逐渐走向世俗化,皇帝走向神坛时,“官家”这种比“天子”远远要逊爆的称谓也就随之流行开来。在宋代,“官家”的释义绝非是什么“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这只是臣子对皇帝的一种拍马屁的解释。事实上,对于当时普通百姓而言,“官家”同“医家”、“农家”、“酒家”等是一般无二的,都是一种职业,只不过皇帝这种职业要比其他职业高贵许多罢了。哀,閔也。这是说文解字的说法,闵的含义是怜恤,哀伤等。关于现在汉语的解释是:衣服有个洞,一个口子,代表人的一生也结束,和遇到不顺利的事物。看来这个字含有很不幸的意思。那么哀家的意思就是,很不幸的人的意思了。奇怪了为什么一个拥有崇高地位的女人会自称是不幸的人呢?难道她们嫁给皇帝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本身是一件很让人感到悲伤的事情么?称呼的真相是因为自己的丈夫过世了,自己从皇后或者贵妃直接位阶升一个档次,但是毕竟自己法律意义上最亲近的人过世了,实在是一件让人高兴不起来的事情。所以皇太后才会自称为哀家,而且哀字本身也有悼念怀念的意思。哀家,只有太后才能自称“哀家”,皇太后自称“哀家”而哀家则是因为死了丈夫,自己只不过是“先帝”留下来了人而已,所以悲哀“先帝”的意思。插一句一竿子到底的话,其实这就是太后本人向外人阐述自己对自己的夫君如何的恩爱割舍不下,从而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的一种手段,帝王婚姻大多数是政治婚姻,含有爱情的成分本来就是少之又少,加上皇帝自己妃嫔无数,连日久生情这种情况做不到。两人怎么可能有感情呢?套用学术语言:后权继承于皇权。再套用一句社会学的话:婚姻就是重新确立财产的一种方式。咱家,拼音是zá jiā,是指我们家。在东北方意思是“我”,多见于早期白话。在早期白话中,是一种比较口语化的称呼,不亢不卑,却谦中有傲,类似“吾辈”这个源于日本古代老臣在新帝面前的谦称词,也类似我国评书中的“在下”,孙悟空口里的“俺老孙”,还有自鸣得意的“咱”,以及“老敝”等等。其实在古代,太监是避讳谈自己性别的,太监通常有很多种自称,多数为带有男性特征的自称。“咱”是来自于山西的军事用语,用以称我部军马,有“我”“我们”“你与我”等意思,在明朝有着明显的军事特征,且代表男子汉的气概,现在所说念作“杂”这是安徽的方言的读音,在戏曲中大量采用(京剧大家都知道),于是流传了下来“爷们”原指男性,而在明朝太监们把它作为一种自称,当“我们”讲,用于辈分有差别的人互相称呼,后一直流传到现在“爷”原本只能称呼有爵位的人,而明朝太监们的权顷朝野将这种有明显政治特点的称呼平民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