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小學是孩子們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孩子的規則意識將很難形成。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規則意識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發展的。因此,家長應當轉變觀念,重視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多融入規則因素,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規則意識。

一、在日常生活中制定必要的規則

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知識性的傳授,而是行為意識的培養。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表現,其實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關鍵環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必要定下太多的規矩。其實不然,生活中的許多細節恰恰是規則意識萌芽的基礎。因此,有必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制定一些簡單的規則, 比如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 水龍頭用完一定要關緊, 吃飯的時候不能看電視等。如果孩子的規則意識較差,開始時不要一 一下子制定出很多規則, 而是要一項一項地來,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等孩子對一項規則基本能做到時,再製定下一項,循序漸進。

怎樣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二、規則的表述要清晰明確,易於理解

家長在制定規則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能夠聽得懂的方式對規則進行表述。因為孩子對規則是否理解,直接影響著孩子們對規則的遵守情況。比如,在孩子活動之前,家長不要只向孩子提出“好好玩”、“好好做” 之類的籠統要求,而要用簡單明瞭、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表述,必要時還可以配合相應的動作或行動,以強化提出的要求,使孩子充分理解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在活動中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不當行為,遵守並執行規則。

三、以積極的方式對孩子提出規則要求

心理學告訴我們,對孩子不能講反話。因為他們常常將反話正過來理解。對於孩子必須遵守的規則,我們可以直接告訴他們。如“上下樓梯都靠右邊走,這樣會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說:“不要靠左邊走,靠左邊會很危險的。”因為孩子都有逆反心理,越是不讓做的事情,他越想去嘗試一下。 如果家長正面提出規則,就會讓孩子感到家長是尊重他相信他的,更有助於增加遵守規則的意識。

怎樣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四、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

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地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

學會自己去建立規則,這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增強孩子遵守規則的責任感至關重要。一方面, 在家裡制定一些生活規則時,儘量徵求孩子的意見,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即便家長與孩子的意見相左,也要耐心地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可以採取雙方各退步的方法, 而不要 採取強制壓迫的態度。 另一方面,家長應該在生活中為孩子創造各種實踐的機會,讓孩子身體力行,學會遵守規則。比如過馬路,不是一味地提醒孩子如何如何,而是讓他做“導遊”,拉著媽媽按照交通規則安全通過馬路。

五、對孩子遵守規則的行為及時進行獎勵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一切活動都希望得到家長和他人的認可。這樣的承認和讚許對他們的進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長應當善於發現孩子在遵守規則上的每一點進 步和成績,並及時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肯定和表揚。如果孩子經過努力遵守了規則,而家長卻視而不見,或認為理所當然,孩子會覺得做不做一個樣,以後就不會那麼熱心地去做,甚至對家長的指令也聽而不聞了。在運用獎勵這種方法時應注意:

1.及時獎勵。兒童良好行為一經發生, 要及時肯定,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2.讓孩子產生滿足感。“你幫 了媽媽很大忙!”“你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和心血做這件事,真好!” “你真的竭盡全力了!”這樣的讚揚不僅表示家長欣賞孩子的努力嘗試,而且還鼓勵孩子繼續努力,並在努力之後獲得滿足感,而不僅僅著眼於成果。

3.讓孩子明白他因為什麼而受到獎勵。如:“媽媽今天很累,你能自己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媽媽可以休息一下了,真好!”

4.獎勵可以是精神的或物質的。但首先必須瞭解孩子希望得到什麼,孩子感興趣的是什麼。有時候一句話、一個吻、一個笑就是孩子想得到的最珍貴的獎品。物質獎勵要儘量少用。

5.說話要算數。家長如果事先許諾對孩子的某種良好行為進行獎勵,就要落到實處,不要出現“打白條”的現象。

6.允許反覆。由於年齡特點的侷限,孩子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經常會出現不守規則的現象。家長不能急於批評孩子,應該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和接納, 允許孩子出現反覆。同時,冷靜地從自己的教育行為和孩子的年齡特徵找原因,多做正面的引導,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怎樣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六、利用遊戲,提高孩子執行規則的能力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規則寓於遊戲之中,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比如,家長要求孩子掌握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設計諸如向別人問路、借東西等場景,讓孩子練習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與生活習慣、學習方式、身心安全等相關的規則的培養,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去設計場景,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練習執行規則。

七、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眼睛是反映家長行為的鏡子。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孩子來說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家長的一言一行,即便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都會被孩子分毫不差地記在心裡,並在某些時候表現出來。因此,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按合理的規則行事。比如,看完的書要放回原處,見面主動與人打招呼,過馬路走斑馬線,按時作息等。這些細小的行為都可以對孩子良好規則意識的養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怎樣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八、規則意識的培養要持之以恆

對某一規則學習之後,要不斷地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鍛鍊,才能使良好的行為得到強化,建立規則意識,形成行為習慣。所以說,培養孩子良好的規則意識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有耐心和恆心。一方面,家長之間對規則的要求要保持一致。規則培養最忌諱的就是家長之間對孩子的行為要求不統一,即不同的家長對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對孩子提出的規則要求不能時有時無。家長高興了, 就讓孩子放任、鬆懈;家長心情不好,生氣了,就對孩子嚴加管教。這樣不但會使孩子覺得無所適從,而且也會破壞剛剛建立起的行為和生活習慣,阻礙孩子規則意識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