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有人發現李自成出家做了和尚,有三條證據,真的成立嗎?

吳建義


兵敗被殺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打進北京。

入主北京後的李自成,完全被輕而易舉的勝利衝得忘記了自己是誰,沒有再執行他們先安撫軍民的優良傳統,而是在大順第一庸才牛金星的安排下,蒐羅美女,並大張旗鼓準備登基大典。並授意大將劉宗敏開始全城抓捕明朝舊官吏,嚴刑索要銀子,聲稱追贓!這一舉動,直接為北京慘敗埋下了炸藥包!

在追贓過程中,劉宗敏抓了吳三桂的父親,霸佔了吳三桂小妾陳圓圓,這些事李自成一定有所耳聞,但醉心於使其輝煌的他,並未過問。這一舉動,把原本打算歸降的吳三桂直接逼迫給了大清多爾袞,相當於直接給大順慘敗找到了點火人。

4月21日,李自成率兵六萬,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役。戰至4月22日,吳軍漸漸不支。後吳三桂與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

26李自成逃到回北京,僅三萬餘人,怒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

29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稱帝,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兩路徹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

1645年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5月在江西再敗,後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失蹤……



三種傳聞

關於李自成兵敗後最終去向,民間一直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三個說法:

一是被湖北農民程九百用鋤頭殺死

這是流傳最廣,也被清朝官方承認的說法。在計六奇的《明季北略》和張廷玉的《明史》中都有記載。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中還演繹了程九百殺落敗時的李自成詳盡的細節,和明清史書記載的“李自成帶領20人上山探路在破廟休息時被殺”不同,小說中的李自成是對身邊人起疑心不幸落單,在暴雨中遭遇山民,發生了短暫的戰鬥最終寡不敵眾被殘忍殺害。

二是兵敗後潛入湖北石門夾山寺出家為“奉天玉和尚”

這個說法最早見於乾隆年間澧州知州何璘《洩州志林·書李自成傳後》。他認為,李自成兵敗後,“獨竄於石門夾山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

建國後,奉天玉和尚的墓葬被挖掘出來,在其中竟然找到了闖王令牌,還有“永昌通寶”銅錢以及石雕龜型敕(皇帝所用)。但是,根據墓中其他資料判斷,奉天玉和尚來到夾山寺的時候,李自成還並未逃亡至此,時間上判斷並非同一人。

第三個說法是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宮山因兵敗自殺。

李自成之死,之所以會有這麼傳聞,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清兵既沒有抓住李自成本人,也沒有最終找到李自成的屍體,這種“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結局,讓這件事不論在正史和野史中,都顯得撲朔迷離,難辨真假。



出家真偽

上文已經說了,從奉天和尚到夾山寺和李自成逃亡到湖北的時間對比上,可以判斷他們不是同一個人,這基本上就斷定李自成並非在夾山寺出家。

那他有沒有可能在別的地方出家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聽聞李自成的死亡消息後,悲憤交集的農民軍曾在阿齊格的清兵到來前對九宮山進行瘋狂地掃蕩報復,如果李自成當時未死,是有機會被救出的。

同時大順軍餘部推舉李自成的族弟李自敬為首領,李自成夫人高桂英以及養孫李來亨他們一直帶領部隊在湖北繼續抗清直到1662年。這些大順軍應該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李自成,如果他仍在人世,無論出家與否,應該會被找到了,何況是“奉天玉和尚”這樣高調地出家?

大順軍另外幾位將領郝搖旗,田見秀等人,在李自成兵敗後投降明朝的殘留政權繼續抗擊清朝長達十多年,如果他們知道李自成還在人世,一定不會無動於衷的。


綜上所述,李自成出家為僧的說法,可能性幾乎為零。縱觀李自成起義之路,在前期還是深得民心的,老百姓有“闖王來了不納糧”的說法,相信李自成並未慘死,尚在人間,哪怕遁入佛門清靜之地,也算是善終。這種期望多少也反映了民間百姓感恩圖報的心理,算是一種美好的希望吧。


國史無雙


1644年4月,李自成在一片石戰役中,被吳三桂和多爾袞強強聯手一頓狠揍,無奈只好逃回了京城。然後,他在京城放了一把火,拍拍屁股跑了。

作為抵抗多爾袞的重要軍事力量,清軍自然不會放過李自成,一路窮追不捨。結果,李自成只能邊打邊跑,不小心跑到了湖北九宮山,被一個農民一鋤頭敲死了……其實,一片石戰役之後,李自成就註定了必死無疑。不管是多爾袞還是南明朝廷,都會把李自成當成必除之人,他能往哪跑?

不過,到了乾隆年間,一個文人專門給李自成寫了傳,說李自成沒死,而是出家當了和尚。

這個文人名叫何知文,他的文章被收入了《澧州志林》。何知文聲稱,李自成兵敗之後,一路奔逃來到了湖南澧州,在這裡的夾山寺出家為僧,法號奉天玉。

據說何知文還見到了夾山寺的一位老僧人,這人自稱服侍過奉天玉和尚,還拿出了畫像,看起來和史料中的李自成畫像比較像。更關鍵的是,李自成曾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這個“奉天玉”和尚,會不會暗指“奉天王”?

建國後,奉天玉和尚的墓葬被挖掘出來,在其中竟然找到了闖王令牌,還有“永昌通寶”銅錢以及石雕龜型敕(皇帝所用)。但是,根據墓中其他資料判斷,奉天玉和尚來到夾山寺的時候,李自成還並未逃亡至此,所以並非同一人。


其實,不考慮奉天玉和尚的墓葬以及畫像問題,單單是分析李自成當時的情況,就知道他不可能出家為僧。

首先,李自成潰敗逃亡途中,還有大量的大順軍跟隨。在李自成死後,大順軍餘部還尊其妻子為太后,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為首領。李自敬率軍繼續抗擊清軍,後不知所蹤。

也就是說,李自成是沒有機會偷偷摸摸上山當和尚的,身邊的大順軍不會同意。就算同意了,在清軍的追擊之下,必然會有敗兵透漏消息,李自成怎麼可能安安心心的在夾山寺呢?

其次,真要是李自成想辦法騙過了手下,偷摸上了夾山寺當和尚,那絕對是無路可走、苟且偷生了。這種情況下,李自成會盡量低調,怎麼可能弄個這麼明顯的“奉天玉”法號?怎麼可能還把還把令牌等東西帶在身邊最終葬在墓中?為了保命,一定早就扔的遠遠的,然後取一個非常低調普通的法號了。

最重要的一點,乾隆年間的何知文,僅僅是一個文人,他是怎麼知道李自成在夾山寺的?一定是何知文聽到了某些傳說,然後才去查證的。而這些傳說,不會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清廷難道會不知道?

那時候連寫錯一首詩都能被咔嚓了,官府還會放過關於李自成的下落?不可能的,所以,這僅僅是個民間傳說。只能說,李自成之死說法不一而已。


七追風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李自成於1629年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隨後南征北戰,並於西安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建國號“大順”。1644年,李自成攻進紫禁城,大肆搜刮錢財,卻在1645年被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採避戰的方式流竄。1645年,李自成被地方民兵殺死,屍首不知何處。

沒有屍首就不能判定李自成真的死了,有人說李自成確實是被民兵直接殺死了,也有人說李自成實際上在夾山寺歸隱,直到康熙年間才去世。

關於李自成出家為僧的說法,最早見於乾隆年間澧州知州何璘《洩州志林·書李自成傳後》。他認為,李自成兵敗後,“獨竄於石門夾山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所謂夾山,即夾山寺,該寺內遺有與此說相李自成畫像關的一些碑記塔銘、詩文殘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包括宮廷玉器在內的許多遺物,寺西南15千米有遺家崗,崗上有傳為闖王疑家的墓40餘座。

何璘說自己到夾山進行考察時曾見到一位口音似陝西人且服侍過奉天玉和尚的老僧,此僧對何磷出示了奉天玉和尚的畫像,特別像史書所記李自成的模樣。又,李自成曾自稱為“奉天倡義大元帥”,“奉天玉”即“奉天王”多一點,恰好用以隱喻奉天王。此外,1681年所作的《梅花百韻》本刻版中,有“金鞍玉鏡馬如龍”和“徐聽三公話政獻”等詩句,說話口吻和氣勢顯然與一般的和尚迥然。其弟子野拂所撰碑文及有關文物,又都可與何磷的文章互相引證,顯示出奉天玉和尚應該就是李自成。

而《明史》對李自成“被殺”、“自殺”兩種結局並存記錄,李自成兵敗後,率二十輕騎沿途掠食,“被村民圍困,不能脫,遂縊死。”還有傳說“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鉏死。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

個人認為李自成確實是死了,明史的說法還是較為可信的。至於奉天玉大和尚即是李自成的說法看起來有據可依,其實經不起推敲。作為梟雄人物,還存著活下去的念頭,試問一個隱姓埋名躲避追敵的人會把自己的法號起的這麼張揚嘛?

這一切不過是後人受到了民間野史的影響,這裡面金庸老先生也貢獻良多。畢竟至今為止還有人把三國演義當正史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