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杰:王士珍

王士珍与段祺瑞、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而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之龙,为三杰之首。但似乎比起段祺瑞、冯国璋二人,他的出场率并不高。那他是如何压过段、冯二人位列三杰之首。


北洋三杰:王士珍

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订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内容的建军方案。

也称为小站练兵,而北洋三杰都是发迹于小站练兵。三人年纪相仿,均出身贫寒,三人都有从军经历,都经历过甲午战争。三人都是武备学堂的优秀毕业生。(三人上半生的历程几乎相同,这也是三人能从清末北洋如此混乱的局势中一路高升的原因)

1861年8月19日,王士珍出生于河北正定的一家书香门第。在年幼时,父亲早亡。所以在15岁时王士珍就开始了军伍生涯。

1885年,24岁的王士珍,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炮兵,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山海关任教官。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而日本正想以此为契机夺取朝鲜,随后爆发了甲午战争。王士珍也带领炮队官兵学员随叶志超赴朝助战。


北洋三杰:王士珍

王士珍率领炮队学兵坚守平壤顽强鏖战,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在战斗中,王士珍左手无名指被炸掉,额头左上部被弹片击伤,留下一寸多长的伤口。敌军四面合围,王士珍又突围杀出。兵败后驻防山海关。而当时的袁世凯也因甲午战争被清廷相中训练新军,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袁世凯那么喜欢三杰,可以因为都经历过甲午战争。


北洋三杰:王士珍

1895年,清廷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之初,左右手分别是徐世昌和唐绍仪,这两个人都是文人,并不知晓军事。而他招揽的一班中层干部,也都是靠人际关系网络的,看重的是关系、忠诚,而并不真正具备军事才能。所以这时他的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在军中的嫡系,当荫昌曾(担任过天津武备学堂的总办)将自己的得意弟子王士珍推荐给他时,如获至宝。王士珍面面俱到,且极有规划。不久就任督操营务处会办,右翼第三营步队帮统,兼步队学堂监督。而后,又升任他为工程营管带,兼德文学堂监督。


北洋三杰:王士珍

1899年,袁世凯听说清政府将派他任山东巡抚,让王士珍去山东巡视,为自己山东上任做好计划,不到一个月,即将山东沿海各要隘、军营情况全部勘察清楚,连驻兵计划也作了周密安排。返回后,袁世凯对王士珍十分满意,即委派王士珍为小站留守司令官,指挥各军依次从小站开赴山东。而当时的山东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袁世凯让王士珍参谋山东全省军务,不久平定山东义和团。

王士珍为袁世凯的飞黄腾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自己也水涨船高,仕途平步青云。

在此期间袁世凯曾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新军,当看到新军操练精娴,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这也是北洋三杰的来历)

1901年,袁世凯接替李鸿章当上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王士珍也被任命为北洋常备军左镇翼长,兼理全军操防营务处,专司训练。在此期间,他为袁世凯推行新军,写了《常备、后备、续备军章程》。随后,清廷编练三十六镇军队,王士珍为军政司正使。而后兼任了第六镇统制官,授正黄旗蒙古副都统,赏头品顶带。

1906年,清廷举行会操,王士珍以军令司正使负责会操。结束后,参观者都称赞说:“法令之严明,战术之娴习,中国前此未有也。”秋操大获成功,王士珍因此还得到了慈禧的接见,被升任江北提督。而这时的王士珍的声望远在段、冯二人之上。袁世凯之下第一人。

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溥仪继位,生父醇亲王载沣摄政,勒令袁世凯回家养病,王士珍也申请辞官,一则为避免嫌疑,二则为报袁世凯知遇之恩。


北洋三杰:王士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复出,第一个奏请就是让王士珍襄办湖北军务。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1912年,溥仪退位,王士珍竭力为清室争取优待条件,最后辞官回家,表示忠于清廷。可能他是旧军出身,他对清廷还是忠心的,但对袁世凯也是怀有知遇之恩。

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北洋三杰”中的段祺瑞、冯国璋的势力逐渐坐大,跟袁世凯离心离德,袁世凯马上想起了对他忠心耿耿的王士珍,想借助王士珍压制二人。最后,段祺瑞设计,以朋友的名义邀请他来车站,强行架上开往北京的火车。袁世凯大喜,授予王士珍陆军上将军衔。随后设立的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任命王士珍为六大办事之一,但实权最大。


北洋三杰:王士珍

1915年,代理段祺瑞的陆军总长。而后就是袁世凯的称帝闹剧,短短的帝王也耗尽了袁世凯最后的精力。也瓦解了北洋政府,进入了军阀混战。袁世凯死后,王士珍继续留任,并兼任京畿警备总司令。

1917年,黎元洪大总统与段祺瑞国务总理的府院之争,给了张勋机会率辫子军进京。王士珍也因对清廷的忠心,也随张勋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清帝复辟。但这场闹剧仅12天就以失败告终。段祺瑞又重新当上了国务总理。而王士珍也彻底失势,也可能是完全心灰意冷,一心退出政治。回乡隐居去了。


北洋三杰:王士珍

之后冯国璋成为总统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王士珍则任陆军总长,一时,北洋人心大振,“北洋三杰”也成为世人倾慕的对象。但这样也是北洋的回光返照,各方的矛盾重重。大打出手也只是时间问题。

王士珍晚年,笃信黄老之术,修道。在北京成立道德学社,亲自为社长。王士珍归隐后虽然想超然于政事之外,但由于他是北洋的元老,各方都比较信任他,因此他两次组织治安维持会,尽心竭力的维护社会秩序,使北京免遭战争的灾难,此后,王士珍还几次主持了北京的慈善活动。

1930年7月10日,王士珍因肠癌而在北京去世,北洋之龙也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如果说失败的话,可能也就是对清廷,袁世凯的愚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