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北洋之龙——王士珍

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直隶(今河北)正定人,字聘卿,号冠儒,北洋三杰之首,他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袁世凯的青睐,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北洋总理。1918年,王士珍退出政坛,隐居北京,1926年5月任京师临时治安会长、京师救济联合会会长等职。1930年7月,王士珍患肝癌,卒于北京,享年70岁。

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王士珍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在王士珍15岁时,被正定镇台叶志超看中,收在属下当勤务兵。光绪十一年(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

1894年12月,清政府委派袁世凯督练新军。袁世凯请荫昌举荐人才。荫昌便把他的得意弟子王士珍推荐到小站。袁世凯又从武备学堂毕业生中物色到了段祺瑞和冯国璋二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奉诏到小站检阅新建陆军,向袁世凯赞王士珍:“此人负治国之才,不第长于军事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王士珍任军事参谋。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袁世凯成为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他任命王士珍为北洋常备军左镇翼长,兼理全军操防营务处,专司训练。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清政府在河南彰德举行军事演习,即会操。王士珍以军令司正使负责会操。彰德会操引起外国列强的极大关注,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得知彰德会操成功,极为高兴,亲自召见王士珍,予以奖赏。 这时王士珍的声望远在段、冯二人之上。

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彰德会操北洋军官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复出,第一个奏请就是让王士珍襄办湖北军务,袁世凯当上总理后,王士珍就成为陆军大臣。宣统四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溥仪退位。王士珍为清室优待条件竭力争取,最后为表示忠于清廷,不愿副署退位诏书,辞官退居家乡正定城内。

1915年5月,王士珍只好暂行代理陆军总长一职。袁世凯想做中华帝国的皇帝。杨度、梁士诒、陈宦等纷纷奔走劝进,封爵进位后又无不弹冠相庆。但王士珍比较清醒,超然与外,不为帝制所动。云南起义之后,北洋内部分崩离析,为了维护北洋的团结,袁世凯又让他兼任总参谋长,两人密谈退位之法。6月6日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王士珍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王士珍

1917年6月14日,张勋借调停黎、段矛盾之名进京拥清废帝复辟。7月1日,王士珍随同张勋等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清帝复辟,张勋、王士珍等7人为内阁议事大臣,授王士珍参谋部尚书。这场复辟丑剧仅12天就以失败告终。段祺瑞又重新当上了国务总理,王士珍感到无脸见人,想再次回乡隐居,但段祺瑞不但不谴责其有罪,竭力挽留,直系军阀冯国璋成为总统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王士珍则任陆军总长,一时,北洋人心大振,“北洋三杰”也成为世人倾慕的对象。

1917年9月1日,护法战争开始。段冯“虎”、“狗”内讧,王士珍无可奈何,对人连连叹息;“兄弟阋于墙,自毁家门。”11月20日,冯国璋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请王士珍组阁。王士珍不得已,出任内阁总理,但宣称:“本总理今天一个人来,将来一个人去,决不更动内阁的一个人。”

当冯国璋任命段祺瑞为参战督办后,王士珍向段祺瑞妥协,把陆军总长让给段祺瑞的亲信段芝贵。他的总理任期仅仅三个月,便永久的离开了政坛的是是非非。

王士珍晚年,笃信黄老之术,并结识道学大家段正元,为其修养所折服,便在北京成立道德学社,亲自为社长,聘段正元为社师,宣讲道术和修身养性之道。王士珍归隐后虽然想超然于政事之外,但由于他是北洋的耆老,一些北洋旧人有事还是找他商议,而他也乐意调和其间。 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时,他都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居中调停。

王士珍在军界多年,各方都比较信任他,因此他两次组织治安维持会,尽心竭力的维护社会秩序,使北京免遭战争的灾难,受到京师民众的钦佩,此后,王士珍还几次主持了北京的慈善活动,1930年7月10日,因肠癌而在北京去世。

北洋之虎——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段祺瑞

光绪十一年(1885年)9月段祺瑞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时,段祺瑞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左翼炮队第三营统带,旋兼行营武备学堂炮队兵官学堂监督、代理总教习。

民国元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出山,急令段祺瑞为第一军统领兼湖广总督。段祺瑞由于早年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深知中国的落后源于集权腐败的家天下统治。于是在讨伐革命军时,并不真的大举进攻,而是与革命军谈判并接连电告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声言:“共和思想已深入将士之心,将领颇有不可遏之势。压制则立即暴动,敷衍亦必全溃。”

一造共和

民国二年(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联名握有重兵的46名将领,致电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一致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清廷如不速断,则江海尽失,势成坐亡”。2月5日,段祺瑞再率第一军全体将领致电清廷。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

二造共和

民国四年(1915年),段祺瑞反对袁世凯称帝,所以被迫卸去职务。袁称帝前,他曾五次劝阻,结果三次被拒绝,两次吃了闭门羹。他劝阻袁世凯称帝,说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及袁氏身家性命是万不能做的。而袁称帝后,出于他受袁世凯几十年知遇之恩,虽未公开声讨,但绝不参与,且未获任何封赏。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推举黎元洪任大总统,平息了南方革命军的反对声音,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三造共和

民国六年(1917年)2月16日,段祺瑞力主加入协约国,黎元洪表示反对,因对德宣战问题府院发生激烈冲突,段祺瑞主张宣战,黎元洪不同意,争执不下,段祺瑞去职。6月14日张勋复辟。后段祺瑞立即到马厂准备讨逆。3日段祺瑞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在马厂誓师,并与冯国璋联电数张勋八罪,发表讨伐张勋檄文。12日即攻入北京,赶走张勋恢复共和。后,冯国璋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

民国九年(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皖系方面号称定国军,段祺瑞为总司令。这次战争历时五日,皖军大败,数万新组建的边防军大半覆没。同年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辞职,7月23日,直奉两军至北京,接收了南北苑营房,下令解散安福国会,通缉王揖唐、徐树铮、段芝贵等十人。徐树铮等逃往日本。

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段祺瑞

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执政纪念银币

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24日,段正式下取消法统令,废除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由临时参政院替代之。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段祺瑞当时不在执政府,亦未命令开枪)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

民国十五年(1926年)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颇有操守。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21日,段祺瑞悄悄离开天津,脱离日本人的势力范围。1月24日段祺瑞移居上海。

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其实,段祺瑞“三造共和”的目的是为自己争权,在推翻袁世凯和张勋帝制后,仍实行独裁统治。

段祺瑞派心腹徐树铮收复外蒙居功至伟。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因沙俄扶植脱离中国,当时的中国根本无力与沙俄对抗,然而段祺瑞瞅准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无暇顾及外蒙,派徐树铮一举收复外蒙,举国人民欢欣鼓舞。外蒙的回归,不仅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更保证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在这一点上,作为当时的政府首脑,段祺瑞值得称颂。

作为一国军政首脑,给段祺瑞送礼的人自然会排成长队,但他从来不收礼。江苏督军齐燮元曾送给段祺瑞一件几扇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屏风,五光十色,非常珍贵。段祺瑞的家里人都喜欢得不得了,盼望段能留下这件宝物。谁知第二天一早,段就派人将屏风归还给了齐燮元。张作霖给段送来一些东北特产,并不值钱,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后在张作霖副官一再恳求下,才勉强收下两条江鱼。

当时,达官贵人三妻四妾很时髦,段祺瑞也没有例外,讨了几房姨太太。他的第四位姨太太,貌美如花,知书达礼,段祺瑞很喜欢。但她一进门就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原来她已经有了意中人。段祺瑞便忍痛割爱,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让姨太出嫁的事,在当时传为佳话。

北洋之狗——冯国璋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冯国璋

光绪十年(1884年),25岁的冯国璋只身来到大沽口淮军直字营,通过在该营任文书的族叔介绍,入伍当兵。经保荐,冯国璋进入

天津武备学堂,习步兵科。

甲午战争后,以清朝驻日公使裕庚随员身份赴日。冯国璋在日本期间,为考察日本军事,结交了日本军界人士福岛安正、青木宣纯等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冯国璋回国后,当时,袁世凯正在积极筹办小站练兵事宜,急需军事教学人才,见到冯国璋所整理的军事资料如获“鸿宝”,遂招冯国璋入小站辅佐编练新军。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冯国璋署理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兼任陆军贵胄学堂总办。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爆发了起义,迅即占领武汉三镇。清政府急忙派陆军大臣荫昌率两镇北洋军赴湖北镇压革命,同时又任命冯国璋为第二军军统,随后增援南下。

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冯国璋

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冯国璋听闻袁氏父子在京策划帝制的消息后,十分惊讶。于是于民国四年(1915年)6月亲赴北京谒袁。冯国璋回到南京后,北京“筹安会”即公开倡导恢复帝制,冯国璋不敢不信又不敢全信,只得去密电向反对帝制的总统府机要局局长张一磨询问,不久得到“事出有因”的答复。冯国璋深感受骗,便愤愤不平地说:“他哪把我们当自己人呢?他的做功倒真不坏!”从此,冯国璋与袁氏的矛盾逐渐尖锐化。民国五年(1916年)3月9日致电袁世凯销假视事,从此放开胆量,公开反对帝制,遂成为“北洋派中反对洪宪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总统。民国五年(1916年)10月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11月在南京宣布就职,仍兼江苏督军。民国六年(1917年)2月,冯国璋赴京调解黎元洪与段祺瑞因对德断交而引起的“府院之争”。

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戴溥仪复辟,黎元洪避入日本公使馆,致电南京请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权,维护共和。18日致电促冯国璋北上就大总统之职,冯国璋来京就职代大总统,无疑加深了冯段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北洋集团的分裂。

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龙虎狗

冯国璋与段祺瑞

段祺瑞深知阻碍“武力统一”的主要障碍是冯国璋,于是便指使亲信王揖唐为首的“安福俱乐部”收买政客,操纵国会选举,把冯赶下台去。安福系乘冯国璋继黎元洪总统任期已满,按照事前段祺瑞的部署选举徐世昌为新总统,只得把总统的“宝座”让了出来。徐世昌上台后,企图调解直、皖两系矛盾,冯国璋于民国八年返京,此次进京虽然是打着调合直、皖两系分裂的旗号而来,但实际上,他依然想通过他的斡旋促进直系内部团结,以对抗皖系,并伺机东山再起。此外,他进京的另一任务,则是企图把陆军部于民国八年(1919年)6月裁撤的第十五、十六师的粮饷局夺回来,以保其外快财源不致中断。然而一切都未能如愿,即于12月28日突然病逝,时年60岁。冯国璋临终口授遗言给徐世昌总统:“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1910年,冯国璋为《冯氏家谱》重修作了序言,并规定今后冯氏家庭以“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十字为排辈次序。冯国璋曾孙辈本也该从“禁”字,但因政治气候和社会环境所迫,只能违逆祖上的遗训,以示与“反动家庭决裂”。所以到冯巩这一辈孩子就不再以“禁”字排辈了。而到了冯巩的下一代,则又接着“开”字的顺序取名,冯巩的儿子就叫作“冯开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