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一本被书名耽误的育儿书,教你夸孩子的正确方法


《终身成长》,一本被书名耽误的育儿书,教你夸孩子的正确方法

《终身成长》一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卡罗尔·德韦克。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女,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

她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联谊会选为年度好书。

书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没想到里面的内容包括如何指导孩子,教我们如何把孩子教育得更好、成长得更健康。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下面,我将通过三个反面来分享如何夸奖孩子才能让孩子成长为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终身成长》,一本被书名耽误的育儿书,教你夸孩子的正确方法

一、先说明什么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会使人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终身成长》,一本被书名耽误的育儿书,教你夸孩子的正确方法

二、对孩子的夸奖及肯定未必是好的

从前,很多人追捧“棍棒式育儿”,即是不听话的就打,只批评不夸奖。可是,强扭的瓜不甜,那样的方式只会招致反感,并不能真正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后来,大家都认可“鼓励式育儿”,即是无论孩子做得怎么样,都表扬他,说他做得很好。

我有个朋友跟我说,她的女儿绘画作品很丑,她都会夸女儿画得很好,说她很聪明、很有天赋;她的女儿唱歌走调、五音不全,她也会违心夸女儿唱得好听、积极鼓掌。在没看过《终身成长》这本书之前,我会认可她的夸赞模式,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有了新的观点。

虽然,每个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但这未必可以是好的反馈。因为有些人,如果你夸他聪明,他就会觉得“嗯,我这么聪明,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比被人好的。”

《终身成长》,一本被书名耽误的育儿书,教你夸孩子的正确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夸奖孩子呢?书中讲到,如果我们一味地夸孩子聪明,只会促使他成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样的孩子,会过分关注“我的能力够高吗?”“我看上去能力强吗?”等只看重才能的问题,从而忽略努力的重要性。

这时候,我们就要警惕了,夸奖的方式应该要做个转变。先来看书中分享的一项研究——作者和自己的团队给几百名学生十道非常难的非语言型的智商测试题,在他们完成后,对他们表示赞扬。

其中一部分学生听到的赞扬是:“哇,你做对了8道题。这个成绩非常棒,你在这方面非常聪明。”即是赞赏他们的能力。

而另一部分学生听到的赞扬是;“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即是赞赏他们的努力。

以上两种夸奖方式对孩子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能力受到肯定的他们,会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而努力受到肯定的他们,会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当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就会为了避免让别人对他们的才能提出质疑而拒绝接受有挑战性、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习的新任务,这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进步和不断成长。

而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困难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付出更多努力”,他们不会因为一次小小失败就放弃成长。

综上,夸奖孩子的时候,夸他们努力比夸他们聪明更好。

《终身成长》,一本被书名耽误的育儿书,教你夸孩子的正确方法

三、如果你告诉孩子他非常聪明,就会把他变成骗子

在那次智商测试之后,作者和他的团队给那些学生一些新的难题,这次,被夸有能力的孩子和被夸努力的孩子完成得都不太好,但他们却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被夸有能力的那部分学生失去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而不愿再接触难题,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依然热爱难题一致认为难解的题最有意思。

这个研究不仅让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变得截然不同,还让被夸有能力的孩子变成了骗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为了进一步确认研究结果,研究团队对每个学生说:“你知道,我们现在要去其他学校,我相信其他学校的学生们也想了解一下这些题目。”然后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他们的感受的同时也写下自己做这些题目时的分数。

这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出现了,那些能力被夸奖的学生中,有近40%谎报了成绩,而且都报高了。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们,都没有谎报。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不完美是一件耻辱的事情,特别是当一个人被称作“有天赋”时,他们不能容忍半点瑕疵,所以选择了谎报。

而让孩子们变成骗子的,正是夸他们聪明的我们。当我们把“有天赋”等标签贴在孩子身上时,代表着我们剥夺了他们对挑战的热爱,这会阻碍他们掌握通往成功的秘诀。

《终身成长》,一本被书名耽误的育儿书,教你夸孩子的正确方法

总结

还记得《伤仲永》这篇文章吗?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这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天赋+99%的汗水。

即使是已经逝去的篮球明星乔丹,也是看过无数次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才能有那么大成就的。

天资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更重要。所以,夸孩子“你真用功“比“你好聪明”,更有意义。

《终身成长》,一本被书名耽误的育儿书,教你夸孩子的正确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